中新网10月1日电(杨丽) 今天是新中国六十华诞,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庆典。从开国大典起,历届国庆庆典中,中央政府都会邀请一部分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回来参加观礼活动。这些海外华侨华人,不仅成了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更成为新中国发展的见证者。
参加国庆观礼侨胞队伍进一步壮大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司徒美堂、陈家庚、蚁美厚、费振东等十几位海外侨领与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一起见证了开国盛事。到1999年,在天安门观礼台与中国政府的要员及其他各界人士一起“检阅”新中国50年成就的海外华侨华人已经增到一千多名。
今年,应中央政府的邀请,两千多名海外华侨华人代表9月底赴京,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祝活动,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见证共和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今年国庆观礼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邀请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参加国庆庆典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
来参加国庆观礼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也从最初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扩展到今年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庆观礼团队的一大特色。
国家领导重视华侨华人的力量 历年受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的华侨华人,都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9月,旅日华侨国庆代表团在北京停留期间得到了中日恢复邦交的喜讯。当时,周恩来总理专门接见了旅日华侨国庆代表团。他用整整5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祖国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对日政策、对台政策、华侨政策等等。
1977年中国粉碎了“四人帮”,正处于拨乱反正的时期,邓小平在接见参加国庆活动的华侨华人时坦诚以对,表示要恢复被“四人帮”破坏的统一战线,要恢复侨务工作。并盛赞海外华侨华人:“近几年来,有不少侨胞和朋友来华参观访问,对增进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起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欢迎更多的侨胞、朋友回来看一看,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更大的贡献。”
1984年,历经“文革”之后,启动改革开放之初,迎来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邓小平接见了前来参加国庆盛典的外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丁肇中等人,邓小平真诚地对他们表示:为开拓新的局面,也希望你们今后付出更多的知识和劳动来帮助我们。
回国观礼之路也曾重重受阻 开国大典中最年轻的侨领蚁美厚1949年接到请柬,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时,祖国南方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彻底解放,而泰国朝野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态度暧昧,所以蚁美厚无论是回国还是离家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与海外许多国家还没有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的日子里,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参加国庆观礼也不是一件易事。例如,曾经有许多年,到了新中国国庆的时候,受邀请的几个日本民间代表团,却不能组团回国庆祝国庆。旅日华侨华人为了能够回国参加国庆活动,只能以“探亲”名义回国,并要早早地在8月左右就启程,即便这样还要担心,如果让日本有关方面知道了,他们便会给华侨的家庭、子女找麻烦。当华侨想组成庆祝代表团时,日本方面又千方百计地阻挠,拒绝对代表团签发“再入国”签证。
50年代初,新中国曾面临外国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危难处境,华侨华人一方面组团回国参加国庆庆典,另一方面也在推动所在国与中国的建交活动。为突破祖国被封锁包围的局面,促进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华侨李引桐主动担负起民间和平使者的历史重任,着手促进中马建交活动。1956年9月,他还组织星马工商考察团来新中国考察,参加10月1日国庆观礼,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
如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国家日益强大,与世界各国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海外华侨华人参加国庆庆典,已经不再有昔日的阻力,海外华侨华人的海外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国庆观礼是了解中国的良机 到新中国参加国庆观礼,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了解中国发展进程的最好契机。威严的阅兵式,盛大的庆典,欣欣向荣的发展氛围,这些都会牢牢地嵌在记忆里,那种从心底自然而然漾起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也激励着华侨华人为中国的发展建设尽心尽力。
1984年,美国侨领李玲瑶被邀回国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改革开放后中国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让她非常兴奋。中国学子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解世界的精神使她振奋,于是她到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高校做演讲,要为中国学子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此外,她还决定在内地投资,并说服不少在美华人来华投资或为中国引进新技术。
实现“中国芯”从无到有转变,并将“中国芯”推向世界的优秀海外留学生邓中翰博士,在新中国50周年大庆时,应邀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对此,他曾表示:“这使我亲切感受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祖国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同时也了解到祖国的经济建设正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在祖国现代化事业的感召下,我与我的同伴们毅然回国,与信息产业部合作在中关村创立了中星微电子公司,启动和承担了"星光中国芯工程"。”
在建国50年周年国庆庆典的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除了国务院侨办邀请的百名海外博士,还有一批五、六十年代从海外回国工作的归侨科学家,当年,他们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回国与年轻的共和国一同奋斗,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政府正高规格的礼遇回报他们,同时也是对年轻的海外留学人员的鼓舞。
(责任编辑:李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