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博物馆中珍藏的照片
市民向“友谊和平使者”纪念碑敬献花圈
普京致绥芬河市民感谢信(中文)
普京致绥芬河市民感谢信(俄文)
人民网绥芬河10月8日电(记者吴齐强摄影报道)8日,绥芬河市“友谊和平使者”纪念碑落成揭幕,中俄两国人民一起凭吊为了和平献身的勇士们,“友谊和平天使回来了”,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和平广场上,大家围在嘎丽娅塑像前,纷纷这样说着。
嘎丽娅,这个生长在绥芬河的中俄混血少女,1945年,为了和平,走上弹火纷飞的战场,作为翻译两次与苏联红军代表前往日军堡垒劝降,被日军杀害。
嘎丽娅1928年2月18日出生在于绥芬河市。父亲张焕新,汉族,中国籍,早年“跑崴子”,是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山东农民。母亲生于乌克兰,叫菲涅或菲娘,按俄习惯从夫姓,叫张·菲约格拉。
生活在边境城市中,嘎丽娅会三种语言。汉语、俄语、日语。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百万大军进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日军等三四百人进入绥芬河市北天长山要塞山洞据守。苏军几次攻击未能攻下,伤亡不少。苏军将天长山包围起来,机枪不断扫射,坦克、大炮已经准备好。8月11日,苏军发出通告,清剿日军,天长山被封锁了。
绥芬河市志的1945年-1947年大事记中记载:8月9日 凌晨,苏联红军克雷洛夫指挥的第五集团军向绥芬河日军防线发起全线进攻。城内日伪警、宪、特人员仓皇出逃。苏军突破日军防线进入绥芬河城区,日伪政权垮台,绥芬河解放。
8月11日(或12日) 苏军围剿退守天长山地下工事的日军残部,日军顽抗。居民张焕新女儿嘎丽娅(中俄混血儿,会俄、汉、日语)经苏军动员,担任军使去天长山筑垒向日军劝降,日军不降,下午再去劝降,未归。苏军炮击数小时后,日军残敌全部毙命,嘎丽娅亦牺牲,时年仅18岁。
官方档案没有关于嘎丽娅劝降的详细记载,据说,当年,当地有人上山寻找随日本人进山洞的人,苏军也开始组织人上山掩埋尸体。嘎丽娅父母开始上山寻找女儿,死也要见尸。
他们无数次上山,找遍了全山,山下山下,战壕山洞。他们只在上山路旁一棵树枝上找到了妈妈给她戴的那方红头巾。没有坟墓,没有墓碑,没有传记,但少女嘎丽娅,的确为了解放事业、为了和平牺牲了。几十年间,她的传奇在民间传颂,永远活在绥芬河人民心中。她是民族友谊的化身,她是和平的天使,她永远昭示着边疆人民对友谊与和平的祈盼和期待。
2007年6月13日,俄罗斯联邦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拉佐夫专程来到绥芬河市,亲手向牡丹江市委常委、绥芬河市委书记鄂忠齐转交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致绥芬河市民的感谢信。信中,普京同意为中国绥芬河市二战纪念碑书写题词。
此前,绥芬河市市民请求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友谊和平使者”纪念碑题词。普京看到信后,给中国绥芬河市市民寄出了一封感谢信,在信中对绥芬河市市民热情洋溢的信和这个良好的倡议表示感谢。普京在信中写道:这座纪念碑记录着拯救和平居民的年轻女翻译的功绩。我想,纪念碑上应该刻上这么一段话“俄中友谊就是相互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