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在华韩人因韩元贬值生活窘迫 自称要在中国扎根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09年10月09日09:05

  韩元贬值生活窘迫 在华韩国人生存状况调查

  环球网实习记者王聪、翟晓梅、李亦楠报道,近几年,随着中韩贸易往来的激增,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来到中国。据有关方面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奥运之后,在中国居住的韩国人数进入了“百万人时代”。在华韩国人人数超过一万的城市有十四个,其中青岛十万人、上海七万人、天津五万人,而在北京的韩国人最多,达到了二十万。“在华韩国人的数量呈几何式递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韩国人共同体。”这是韩国《文化日报》在2007年所做出的评价。据统计,这个“全球最大韩国人共同体”将在2010年增至200万人。然而,仿佛一夜之间,如此巨大的韩国人群体遭遇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一些曾经的在华韩国人聚集区几近“空城”。

  半年过去了,如今仍留在中国的韩国人生存状况如何?他们是否还承受着经济上的巨大压力?那些来华淘金的企业、中小投资商近况怎样?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韩元贬值 在华韩国人生活风光不再

  五道口地区是京城最著名的韩国人聚集区之一。由于这里是大学扎堆儿的区域,旁边的五道口服装市场也成了学生们最爱的“淘货”之地,你随时都能在这里看到三五成群的韩国留学生们一起逛街,甚至还有不少服装摊位的老板操着带有“韩国味儿”的中文叫卖:“正宗韩国货!”

  “你看看,以前都在商场买‘牌子'衣服,现在只能逛逛五道口这里的路边摊了。”在这里,韩国姑娘柳希尚拎着一大袋青菜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正在逛街。她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来华经历:“爸爸四年前来中国工作,一年后就把我们全家接到这里了。可惜一场金融危机让爸爸失去了工作。”柳希尚说,如今她的爸爸仍然赋闲在家,一家四口甚至只得靠韩国亲戚给他们寄钱度日,生活十分窘迫,“最可怕的是韩元贬值地太厉害了!”

  正如柳希尚所言,金融危机后,韩元急剧贬值。在奥运前,韩元对人民币比值为130:1,今年二月份时,比值降到历史最低,230韩币才能兑换人民币1元,此后虽然逐渐回升,但目前仍保持在180:1左右的水平。“韩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对我们影响太大了。”柳希尚一边说一边晃动着手中的塑料袋,里面放着一捆大白菜、两根胡罗卜还有一小块肉,这大概就是他们今天的晚餐。

  而在五道口东源大厦北边的一条小街上,有一家在周围韩国人中小有名气的“今时越”超市生意也大不如前。店主是位朝鲜族的老奶奶,她告诉记者,物价太高、生活不好等“抱怨”成了她与韩国顾客之间常有的对话。老奶奶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人在北京的消费变得谨慎许多,店铺生意比奥运前下降了至少两成。“以前一天要进200盒饭,现在只进50盒了,因为怕卖不完坏掉。”在记者询问超市经营状况的时候,一位韩国妇女正在结账,她买了24块钱的方便面,说是这一周的午餐,然后转身离开。

  “金融危机之前在华韩国人的生活相当随意,完全不用考虑经济问题。而现在,我们每天在家自己做饭,很少跟朋友聚会,一个礼拜最多出去吃一次。” 蔡惠恩(化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大三的学生,她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后,绝大多数韩国留学生的日子都比以前难过了,有些留学生甚至因为付不起学费而退学。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本来有500名左右的韩国学生,但仅上个学期就有240人退学。

  当然,也有一些在华工作的韩国人表示金融危机对他们影响不大。这些韩国人往往是韩国驻华企业的中高层,除了一份以韩元结算的工资外,往往还有一份以人民币结算的补贴,虽然工资部分受汇率影响有所缩水,但除了感到物价上涨之外,金融危机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来华韩商“淘金”不易

  与此同时,一场“撤离”风暴也悄悄席卷在华“淘金”的韩籍商户和企业。

  清华大学在读韩籍留学生李政佑的父亲,就经历了在华韩国淘金者的“典型性”起起落落。

  李政佑现为清华新闻系05级本科生,他的父亲早在1994年就来华做生意了。在那个年代,中国几乎没有韩餐厅。瞄准商业前景后,李父踏入了中国韩餐厅这块处女地。其第一家“汉城馆”占地500平米,员工35名,经营情况最好时候日营业额达2万元人民币,每月净收入10万元。之后,他又在北京朝阳区亮马桥路开了“雅星园”餐馆。但两个餐厅均因种种原因被强制拆除。但他没有就此消沉,曾在中国尝到甜头的他越挫越勇。

  “我对奥运会期待很多,觉得奥运过后,客人会剧增,所以又开了第三家餐馆。”万万没想到的是,奥运之后,留给他的却是一场金融危机。“最差时,每天就零星几桌顾客,员工都闲着没事做。每月营业额为负4万,还要应付高额的租金。” 李父说。在卖掉第三家餐厅后,他与人合伙开起了第四家店“华虹门”,做最后的挣扎。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回国已成不可逆转的事实,韩餐馆的生意每况愈下。上个月,李政佑的父母结束了在中国15年的生活,离开北京回国寻求发展。

  金融危机来袭,很多韩籍私营老板不堪重负拾起行囊回国,而在华外企“撤离潮”的代表——韩企则更是雪上加霜。据媒体报道,截至2008年12月30日,在华经营的2万家韩企中,有相当一部分处境惨淡,丹东、天津等地的一些韩国工业园区几乎可以用“萧条”来形容。另据韩国《今日亚洲》网站去年12月23日的报道,去年9月份出现的金融危机让更多制造、餐饮和服务等领域的韩企逃离中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危机导致了雇佣劳动力成本的明显上升,再加上中国新劳动法的实施要求工人享受到更好的工作待遇,很多韩企已经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了越南、缅甸这些成本较低的国家。其中,领头撤出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像Shin Won、百家好(The Basic House)、依恋(E-land)、真宝(TOMBOY)这样的中低档休闲服装厂。因为其产品单价低,生产费用就算上升一点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打击。

  以真宝(TOMBOY)的大连供货工厂为例,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从去年的1000元人民币上升到现在的1400元人民币。考虑到一年间韩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韩国企业原来支付12万韩元的话,现在就要支付30万韩元,足足增加了一倍多。再加上大部分在中国当地采购的原料和副材料都得用美元支付,而美元兑韩元汇率与年初相比增加了50%,这也使得韩企所需支付的追加费用大大增加。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吕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从中国撤走的韩企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其中又以餐饮业居多。值得注意地是,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较高的韩国企业,却反而依托中国市场有效地应对了这场国际危机。

  吕超认为,韩企想要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经济体系,就需更多地了解中国国情和市场。韩企应取长补短,利用好中国的劳动力、原材料优势和韩国的技术、资金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1] [2] [下一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