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明代葡萄树王成“农业遗产” 曾险些被铲掉(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12日16:39
  白露一过,就有人陆续到清徐县白石沟采摘葡萄。从前,只有少数游客知道,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藤里藏着两株“超老”的葡萄树王。如今,这两株种植于明代的葡萄树王已成“农业遗产”,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葡萄树成了“农业遗产”

  清徐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产地,最好的葡萄长在马峪乡白石沟。白石沟因沟底的白石河得名,沟三面环山,沟口朝南。“山上石头不硬,沟里土质松软,关键是透气性好,最适宜种葡萄。”贾石称说。葡萄好还得益于昼夜温差大,而三面环山、一面朝南的小环境,也是葡萄甜的因素之一。

  白石沟自汉代时开始种植葡萄,唐代时,这里的葡萄成为朝廷贡品。上世纪90年代,白石沟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漫山遍野都是葡萄树,白石沟成了“葡萄沟”,清徐县政府为这里起了个新名字———葡峰山庄。

  白石沟的葡萄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吸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队。去年年底,经文物普查队统计,这里有20多株上百岁的葡萄树。而且,60亩左右的老葡萄园还被登记为“农业遗产”,其中包括两株“超老”的葡萄树王。这两株树王,就在马峪乡西迎南风村村民李占文的承包地里。

  树王种植于明代

  9月底,记者随贾石称去拜访葡萄树王。这是一片朝东的山坡,一路缓坡,最高处是李占文的3分承包地。

  来到竖着块写有“葡萄树王”牌子的地里,贾石称介绍,这是为了发展旅游,乡政府制作的。过去是村民采摘葡萄,打包后出去卖,1999年后有了游客,便可以进沟自己采。

  据了解,9月20日是星期天,白石沟一下子来了2000多名游客,每人掏30元,就可从乡政府工作台前领一把剪刀和一个篮子,进园里边吃边采。

  关于两株葡萄树王,西迎南风村里的村民们都说“上了千年”,贾石称也表示,“我们还曾经组织技术人员来这里搞过调查。”但是,经过文物普查队工作人员调查,最后,这两株葡萄树王的种植时间被登记为“明代”。

  树王曾险些被铲掉

  经过询问,记者来到了李占文家,先见到了他的妻子。她今年45岁,“24岁时嫁到李家,就开始伺候这两株葡萄树王。”一株葡萄树王的产量一年是1200多斤,等于七八株普通葡萄树的产量,“村里种的全是龙眼葡萄品种,其实树王结下的葡萄和旁边的普通葡萄树一样,只是产量高。”

  随后,记者见到了葡萄树王的主人李占文,“要不是这几年开始发展旅游,我早就把老葡萄树给铲了。”原来,葡萄树要在土里过冬,每年立冬前,村民们都要把落光叶子的葡萄藤从架子上放下来,挖一尺深的坑把葡萄藤埋进去,来年清明节前再把藤刨出来,扶上架。普通葡萄树起卧,一个人就能弄好,但这两株葡萄树王最少得8位力气大的人伺候,“人家挖个土沟就可以了,这两棵得挖个水渠一样的沟才能放进土里,8个人要足足干一天时间才能完工。”第二年春天,还得找8个人来扶葡萄王上架。李占文家就三口人,每次都要请人帮忙,“虽然产量高,但是太费工。而且,一株葡萄树王施的肥,得是普通葡萄树的四五倍。”

  1999年清徐县开始举办葡萄采摘月,游客越来越多,来李占文地里看葡萄树王的人也多了起来,乡政府竖了牌子,李占文才放弃了铲树的打算。记者 尚云

  树王·特写

  葡萄树岁数越大藤越粗、越长,白石沟耕地一块挨一块,葡萄树太大了就长出自己耕地,去了别人家。为避免“葡萄出墙”,村民就剜去树根,重新种植葡萄。正是因为李占文的3分地背靠大山,这两株葡萄树王才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

  葡萄树王从根到梢超过了10米,根部起5米以内不结葡萄,再往上才枝繁叶茂起来。

  第三次文物普查对这两株葡萄树王的保护提出了要求:“边生产边保护,以保护为主。”

  -专家点评

  师悦菊山西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专家组组长

  与过去的文物普查不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增加了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线路等新内容。农业遗产中目前我省有两处重点,一个是大寨梯田,一个就是清徐的古葡萄园。根据当地文献记载,清徐的葡萄种植是从西域引进的,也就是说从汉代就开始了葡萄种植。清徐古葡萄园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对研究我国古代葡萄种植中单株首次使用压发条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现在,这种技术在当地已很普遍。(尚云) (来源: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