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实践心理学 举报信错别字里抠玄机 研究易经八卦
北京资格最老的反贪局长李建平-- 干反贪的人要当杂学家
精通“实践心理学”,研究易经八卦。这样一个人不是大学教授,而是拥有29年工作经验,北京反贪战线上资格最老的反贪局长。
通州检察院反贪局长李建平,从进入反贪战线那天起,就给自己定位为一个“杂学家”。靠着这些从方方面面学来的“杂学”,李建平率领通州检察院的反贪民警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反腐歼灭战”。
日前,记者专访了这位“反贪杂学家”。
全北京资格最老反贪局长
走进通州检察院,才发现“局长”这个头衔,对李建平并不适用。院里进进出出的人都直接叫他“老李”。
老李老在不仅年纪大,而且在北京各个检察院的反贪局长里,也是资格最老的一个。聊起自己整整29年的反贪工作,老李的眼睛透着兴奋的光,手势也随着谈话越来越多。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您的反贪工作是从哪里开始的?
老李:干这行时间可长了。1979年,我进入内蒙古的一个基层检察院,一进院就到了经济侦查科。那是反贪局的前身。
1991年我来到北京通州,来之前我已经是内蒙古反贪局的局长了,那边反贪局成立得早。
FW:从内蒙古来北京工作,职位上有什么变化?
老李:到北京以后从反贪局长变成了一般干部。1993年开始当经济侦查科副科长,当时科里没有正职。
FW:进入通州反贪局,您办的第一件案子是什么?
老李:我是6月4日到通州反贪局报到的,报到的第二天就接了我在这里的第一件案子,所以印象一直挺深的。
当时在修京津公路,有人举报一个大队的书记,挪用10万元占地款给自己买汽车。在1991年10万元不是小数目。
当时,检察长拿着材料,跟我说这是最大的线索。那案子是署名举报,我就马上找他们谈,录了音。
后来我决定去通州果园查账。那天是瓢泼大雨,我和另外4个人,骑着自行车,穿着雨衣,就去了。查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最后发现举报失实。
办公室随便进出不用敲门
在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不时有反贪局里的年轻人推门就走进局长的办公室。坐在办公椅上的老李,没有让任何一个走进他办公室的人感到拘束。
FW:大家进您的办公室,都不用敲门吗?
老李:不用敲。我的房间随便进,椅子随便坐,茶叶随便喝。
反贪要想出成绩,就要靠团队。
有一次,我们局侦破一起贪污案,女嫌疑人把自己买的化妆品什么的,都拿到单位报销了。查的时候很费劲,因为发票上写的是礼品,我们需要去商场核实小票,了解到底买的是什么。
当时是大热天,我们反贪局的人几乎全体出动。大家在商场地下库房堆成山的小票里,成包成包地去找女嫌疑人买东西的小票。大家翻了很长时间啊,最后认定了她4万多元。
FW:在这个团队里,您的作用是什么?
老李:办案主要还是靠团队,我就是个主心骨。
我坐在这儿,下面人踏实,所以办所有案子时我都在。
我相信,没有我这帮兄弟,我不行。没了我,兄弟们也行。
24小时只有手下打电话
从下午3点到5点,整个采访过程中不时有人给老李打电话。从老李的答话中可以听出,这些电话都是公务。老李说,这些年他除了单位就是家,从来不和人乱聚。
FW:这么多年,您怎么应付请托的人?
老李:从来没人找过我!
我基本上是家到单位、单位到家,娱乐场所都不去。
FW:那您的生活圈就很窄呀?
老李:也不是。作为局长经常要去协调很多事情。但是,我交的朋友,就是朋友,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
尤其是这六七年,我办案子从没人问过我。
FW:办案的关键时刻,您会关手机吗?
老李:不关。我手机从来是24小时开机。
除了我的团队的工作人员外,几乎没别人打。
丽案调查工作室
反贪局长系列专访
他们的“对手”多数身居要职,甚至官位远比自己的高;他们的“对手”智力超群,甚至为掩盖罪行不择手段。
他们看过一幕幕金钱悲剧,经历过一次次金钱诱惑的考验——反贪局长,一个敢于与贪官叫板的职业。
从今天开始,丽案调查工作室走近他们,陆续为您推出反贪局长系列报道,为您讲述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以及坚守心中的正义……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