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难得糊涂”郑板桥如何处理人情世故?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14日16:06
  郑板桥交游甚广,与亲朋好友不断有书信来往。他特地挑出写给堂弟郑墨的十六封家书,编入作品集子,放在卷首。他说这些家书,绝不谈天说地,只切日常家用。相比那些“闲时用得着,忙时用不着”的理学文章,郑板桥颇有孤芳自赏之意。

  其实难怪,在外人看来,他自傲自大、狂放不羁、口无遮拦、行事诡异。这十六封家书里的人,却是一个温情内敛、宽容平和、敦厚可爱的小老头。脱掉那层谋求生存、自我保护的外壳,郑板桥坦露出真实的自己。他自称平生无一知己无不知己,但谁内心里不渴望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呢?从家书里,我看到了板桥的真诚,看到了他的人情世故。

  常把人往好处想

  郑板桥很欣赏苏东坡,因为在东坡眼里,世上没有不好的人。看着别人可爱,自己也是个可爱的人;看着别人可恶,自己也是个可恶的人。

  郑板桥对假和尚、酸秀才特别讨厌,从不吝用刻薄的言语嘲笑他们。有一年,他借宿一间寺庙,当家和尚对他说:可以,但是你要帮我抄数卷经书。板桥无奈,只得铺纸磨墨。经书抄好,和尚见他字写得漂亮,进一步要求说:你再给我写副对联,我才给你被子。板桥心底不耐烦,又不能拒绝,于是写下:凤在禾下飞去鸟,马到驴边草不生。暗骂势利的和尚为秃驴。和尚不解联意,把对联裱好挂在佛堂,引得香客们大笑。

  实际上,郑板桥喜欢和僧道交往,和他关系铁的至少有二十几人。他在家书里说:很多和尚因为落难别无选择才入佛门,滥竽充数者自然不少,把他们视为异端而深恶痛绝之,也太过头。

  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官时,曾审过轰动一时的“和尚尼姑偷情案”。原来,这和尚、尼姑出家前是一对情侣,后来遭遇变故各自遁入空门。二人情缘未了,私下相会,被人逮个正着。这类伤风败俗的事情闹到公堂,结局可想而知。郑板桥细加审讯,了解到“新闻背后的故事”,干脆成全他们,当即审判:和尚尼姑都还俗,一笔勾却风流案。

  知人之恶,更须知人之善,郑板桥以此作为待人的准则。他告诫堂弟说,要爱人,人才爱你。爱人,是爱人的善良、爱人的好处。郑板桥出门,经常背着褡裢,里面装着银钱或果食,遇到贫弱无助的人,掏出钱财接济。发现别人一技一艺之长、一言一行之美,就给予热情赞美。

  曾有两个年轻秀才,冒着风雨上门向板桥求教。见二人穷得没饭吃却满怀激情纵论古今,板桥大为感动,留下他们一起用餐,临走还赠予银襾。他对秀才的经历感同身受,如果自己当年没有别人的赏识和帮助,哪会有今日的郑板桥呢。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常把人往好处想,世上便多了无数可爱的人。

  为人处即为己处

  郑板桥常年在外,并未忘计划身后事。老家附近郝家庄有块风水宝地,郑父在世时曾想购买,但有座孤坟必须刨去。郑父说,哪有挖掉别人的坟墓来埋自己的啊,就没有买下来。郑板桥想,这块地风水好,价钱合理,自己不买,别人就会买走,孤坟更加不保,那还不如买下。

  那怎么处理孤坟的问题呢?郑板桥说:不动它,死后还多了个伴呢,给它刻块碑,让后世子孙一起烧香敬拜。至于担忧孤坟会给家里带来不幸,郑板桥说:这种迷信哪值得信,况且,我们以忠厚之义对待孤坟,是在积累功德,恶风水也会变为善地。

  后来,郑板桥给弟弟写信说:我在外无灾无祸、事业顺利,全得益于家里坟地风水好啊,这块地应该是大家的,现在归我家独享风水之利,是占了全村人的便宜。他再三嘱咐:一定要懂得感恩,回馈家乡父老。郑板桥提出“九字方针”:惇宗族睦亲姻念故交。他想到村人一年到头穿的是破衣、吃的是秕糠,把青菜汤和荞麦饼子当作美食,就心酸不已。而少年时意气风发的朋友,现在落落未遇、三餐不继。郑板桥采取很现实的办法,拿出工资,交代堂弟一户一户地分发,把政策落实到位。

  郑板桥当了官,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待遇,开始考虑买房置地。他在信里,给自己设计了一座敞开式天然别墅:茅屋两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一室一厅);主屋三间,厅屋二间,奴子屋一间(四室两厅)。他还计划买块土地,兄弟二人平分。郑板桥置业,并不贪多,他说:“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板桥用心良苦,提前几百年把这话说给现在的炒房团和房产商听了。

  郑板桥做一件事,心里总要想想对别人的影响。这是他的“为人处即为己处”的处世哲学,试想不顾别人的坟,又何来自家的风水呢?

  要明理作个好人

  妻子去世后,郑板桥过了一段时间单身汉生活。他孤苦无聊,出去喝酒、找相好,弟子看不过眼,说:“老师,你才华过人,莫自毁前程。”郑板桥说:“你知道啥?我喝的不是酒,是寂寞。”照样我行我素。

  他率性而为,在朋友面前更是如此。有个商人程羽宸,一次在茶楼上看到板桥题写的对联,无比叹服。打听到郑板桥在扬州,特地上门拜访,拿出千襾银子,为偶像一洗穷愁。因程老板的帮助,板桥还得以娶回娇妾。两人此后过从甚密,程老板近水楼台先得月,时常向郑板桥索要书画。板桥看心情而定,心情好,就画;心情不好,程老板的账也不买。程羽宸知道他的个性,也不敢强求。

  郑板桥崇尚自然、天性、众生平等,懂得尊重生命,在他眼里,大家脱光衣服都赤裸裸一个人。请家政工,他以主客之礼相待,不认为双方有何贵贱之分;穷亲戚朋友上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到手中;绿杨深巷邂逅命运不济的少女,他恨不能救佳人出泥淖;遇到孤儿寡母,暗中相助,顾全母子尊严;家人儿女待如己出,天地间一般人,要一般爱惜;家教老师请了就得尊师重道,若不满意合同到期再解聘。

  他对堂弟说:教育子弟,如若笼中养鸟,跟牢改有何分别?以扭曲人性的方式管教孩子,是何情理呢?板桥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不求其富贵发达,不求其功成名就,更不求其高官厚禄,这些都是小事,他说: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

  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这也是他对众生的小小请求。多么简单的愿望,可是,它多么美好。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姚元权)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