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卢艳艳)最近李炜东焦头烂额,正式运行一个月过后,郑州首家专业残疾人托养中心运营遇冷,仅有6人入托。
郑州有52万残疾人,但这家能容纳150人的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招到的人数却屈指可数。工作人员称,舆论压力和每月千元的入托费,成残疾人入托障碍。
正式运行一个月 仅6人入托
昨日下午,郑州市中原区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空荡荡的教室内,20岁的自闭症患者张华一人在学画画,一位老师在一旁辅导。张华智商不足8岁,几乎不与人交流。
同画画室一样空旷,隔壁的训练室内,也只有两名智障儿童在学拧毛巾。
该家康复中心建筑面积在2500平方米。中心主任李炜东说,这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残疾人托养中心。送到这里的孩子,有的属自闭症,有的是智障,有的是少儿多动症等。
上月9日,在试运营一个月后,郑州首家专门的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中原区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进行了揭牌。但遗憾的是,正式运行的一个月,只有6人入托。
李炜东担心,如果月入托率达不到40%,经费无法保障,托养康复中心就可能撑不下去。
舆论和费用成入托障碍
与托养中心冷清形成对比的是,现在,郑州市约有52万残疾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重度精神残疾人数约在3780多万人,相当于欧洲的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
康复中心为孩子们提供康复器材,帮助孩子走出自闭,为何家长们不将孩子送过来?
李炜东说,他感觉到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营业一个月接到不少家长的咨询电话。但舆论压力仍然挡住了不少家长送孩子的脚步。中国历来有“虎毒不食子”的说法,说的就是母亲再狠毒都不能抛弃或是害孩子。因此一旦有人将孩子送到这里,立即遭到非议。“可能这是新生事物,社会接受需要一段时间。”李炜东说。
中原区残联负责人说,家长的顾虑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托养不等于抛弃,而是让更专业的人来帮助残疾人,帮助他们恢复自理能力,帮助他们融进社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费用。李炜东说,这里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但不少人还是觉得价格挺高。但他表示,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家庭,家庭成员可通过在中心做一些帮扶工作来减免残疾家庭成员入托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