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运煤“大动脉”为何动不起来?
主持人(王跃军):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我们今天的节目先从一段视频来开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现在我们看到就是连接陕西和山西两省的盘山公路,近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从10月7日以来,这里屡屡发生大面积的堵车,最长的堵车距离长达近60公里。
我们看到被堵的车辆均为满载的大型的运煤的车辆。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连接陕西、山西两省的兴神黄河大桥,堵车都发生在从陕西开往山西的方向,而从山西往陕西方向的路则几乎是畅通无阻的。
由于北方已经进入了冬季取暖季节,从陕西神木运煤的车辆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到了晚上,气温下降得比较厉害,甚至下雨,在一些路面路面比较窄,而且坡度比较高,还会增加不少交通隐患。
从刚才这个视频当中,大家也看到了,在陕西、山西两省之间的这种大堵车的现象,怎么样来看待呢,今天我们的特约评论员还是北京大学的王锡锌教授。从刚才的这段视频当中,您个人怎么来评价这样一个堵车事件?
王锡锌(特约评论员):我的感受是,当然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感受,我觉得是路堵心也堵。但是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去关注那些被堵的司机的感受,在那种没日没夜的,几天几夜的被堵在这一道路上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问一些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说他们会不会问,为什么道路的质量不能再提高一些,为什么这种收费的关卡或者说检测的关卡不能再少一些,为什么这些不同的这种区域之间不能协调地更好一些,他们有权利提问,而他们的提问,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给他们一些回复。
主持人:应该说堵车最堵心的就是这些司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被堵在路上的这些司机他们的感受。
新闻特写:被堵司机,100公里用了10小时
记者:您好,怎么称呼?
杨云超(司机):我姓杨。
记者:姓杨,您从哪儿来?
杨云超:我从山西,到神木,去神木拉煤。
解说:杨云超,山西人,从事长途运输已经有几年的时间,杨师傅常年奔波于陕西和山西之间的这段公路上,对于这段公路的路况有着深刻的感受。
记者:路况怎么样?
杨云超:几乎是每天堵车。
记者:每天都堵车是吧?
杨云超::每天堵车,能做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堵车。
解说:15日,就在记者在神盘公路段遇到杨师傅的时候,也正赶上这条公路连日来发生了长时间大面积的堵车。
记者:那您现在是,还是走这条路去神木拉煤去?您预计什么时候,您自己估计,什么时候能拉了煤回来?
杨云超:明天差不多,明天这个时候,来回大概一百多公里吧。
解说:一百多公里,24个小时,那么杨师傅的预计返程时间能不能实现呢?在今天的新闻直播中,我们再次拨通了杨师傅的电话。
记者:杨师傅,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拉煤往回走了,现在走到哪儿了?
杨云超:回到了山西了,昨天晚上还是比较好走一点,十来个小时(就到了)。
记者:那往常你走这条路的时候,不堵车的时候,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杨云超:不堵车的时候,大概是3个来小时就到了兴县了。
解说:而作为像杨师傅这样的运煤司机来说,长期的堵车,甚至连续几天被堵在路上,吃饭、休息都成了问题。
记者:等于是上午十点到现在你就一直在这里吗?
运输司机:对,始终在这道上。
记者:那你的一日三餐是怎么解决的?
运输司机:就在车上对付一口,也没有地方(吃饭),这也不敢下道啊,堵车。
记者:对付一口,吃什么?
运输司机:方便面啥的,自己带的,一开始知道这个道这样的,就得带点饭啊。
记者: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地方就是他们全部的一个生活区,你看这里有碗有筷子,还有他们自己带的一个暖水瓶,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地方,他们最少的时候住两个人,有的时候可能是出于需要,有的时候就会住到三个人。
大家可以看到,我现在是没办法正常站立的,这就是他们整个的一个生活空间。
解说:如今,面对长期以来的堵车问题,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不一定治本,但是可能会治标的两个方法,一个是实行单双号限行,另一个就是实行从源头强制分流,对此,司机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运输司机:单双号这个(方式)我觉得不行,投资三四十万买个车,老在家停着也不行,再说现在的活也不好干。
记者:有没有算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大概会有多大的损失?
运输司机:一个月最少损失一万多吧。
运输司机:单双号我们这么长的长途,过来的时候,你说单双号,我们去哪儿,是吧,没有那么大的停车场我们往哪儿停,你如果是堵了车了,堵了一天两天,我们单号双号怎么办,对吧?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