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湖南一农民造出摇蒲扇机器人 网友好评如潮(图)

来源:红网
2009年10月20日09:13
视频截图:会扇扇子的“机器人”吸引了好奇的孩子围观。
视频截图:会扇扇子的“机器人”吸引了好奇的孩子围观。

  红网长沙10月20日讯 (潇湘晨报滚动新闻通讯员 谢湘佑) “很不错啊,朴实的农民,能有这么质朴的发明创造!”近日,网友“四牌路”在红网论坛转发发一段视频贴曝料,湖南武冈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庄稼汉造出能摇蒲扇的人型机器人,并成为当地村民茶余饭后的话题。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段题为《庄稼汉造出蒲扇机器人》的视频在某网发布后,在短短3天时间内就被播放30多万次,跟评1千多条。

  武冈庄稼汉造出“人型机器人”

  据“四牌路”在帖中描述,在湖南武冈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庄稼汉,利用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发明创造出一台眼会动,嘴会唱,双手能蒲扇的人型机器人,而且蒲扇的速度可分为快,中,慢三档。现在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这台独一无二的蒲扇机器人……

  该段视频长3分半钟,视频中这台机器人外形是仿人形,高约一米,做工较为粗糙,青铜色的头,像是戴着一个面具,但“眼耳口鼻”五官齐全,身上套着一件草绿色的旧上衣,样子很是逼真。只见这位机器人两只机械手上各梆一把半旧不新的蒲扇,随着机械手的上下摆动,这两把蒲扇也不停地上下摇摆,一坐旁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位约为四十岁的汉子,身穿迷彩的汉子,一边吸着香烟,一边悠闲地享受着摇动蒲扇带来的清凉。

  旁边有7、8个小孩在旁边围观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的在模仿着机器人的动作,有的好奇地在机器人的头顶上摸摸头、揪揪耳朵。更让人称奇的是,这台不断摇的的机器人还播放着一段轻音乐,无不让人忍俊不禁。视频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好奇地询问这名汉子:“这个机器人给你扇风有什么感觉?”,这名汉子很质朴的说了一句“这个风很凉爽,很舒服喔!”

  网友跟帖好评如潮:蛮有味嘛

  如此会享受的农民兄弟,造出这么有创意的作,加上这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很快被某播客、某视频,以及各大知名论坛、网站迅速转载,不少网友对此啧啧称奇。

  “直接买个电风扇不就行了,反正都用电的。”“值称得赞,感觉还是电风扇方便。”“如果能用水流来驱动,那才能算是真正的环保。”有些网友认为这不如电风扇之类的方便实用,对此,网友“Moyo”则给予回击说,“这就是创造力的问题了。有人会想着去买风扇,来的方便,有的人就会想着是不是还有另外一条选择,会去思考的人就很了不起。也许创造出来的东西并不怎么好用,或者根本不能用,但我觉得乐趣在于过程,收获也在于过程,结果到不怎么重要了。”

  也有网友认为这位农民兄弟造出的类似于电动玩具,称为机器人不太妥当。网友“lostair”、“炮灰团”、“SADSDA1576”先后如此跟贴表明自己的立场,“这也叫机器人?机器人最起码要有简单的人工智能,而不是简单重复一个动作的电动玩具。”“机械装置而己,国庆天安门彩车也是如此,市场上的许多小孩玩具都具备这类似的功能,称机器人可太拔高了。”“要我看这只是一个庄稼汉造出的蒲扇机器而已不能成为机器(人),本人认为不管在外形上象不象人,只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它就可以称为机器人。我建议在这个机器的脑袋上安装上电脑利用电脑来控制这台机器,这样我觉的才叫庄稼汉造出蒲扇机器人。”

  “有想法还能动手,值得称赞,大家别太苛刻。”网友“不跟你开玩笑”、“縵兒”、“離歌”则似乎充满火药味的口吻反驳,“最看不起你们这些人鸡蛋里挑骨头!你牛?你行?那你做个也传上来啊!记住人家是几十岁的农民大叔~~”“都那么多废话啊,人家一个庄稼汉,没有什么文化,能做成这样都不错了,说别人自己做一个去啊。真服了,那么多费话!”“任何事都没有一步登天的,任何先进的东西都是从最基本的做起,慢慢积累经验,一步一步改良,更何况人家只是一个庄稼汉,你想要求他个全能机器人不成?再说了,换作是你,你做得出来这样的机器人吗?”

  “哈哈,蛮有味嘛,看他青铜色的头,还是从三星堆来的。请了个不用开工资的仆人,看他这么勤快,新衣服总要给他买一身么!”“他是庄稼汉,庄稼汉怕热就有意识做了个扇子机器人。如果他是个开发武器的科学家不知道能造什么!”网友“sheng1467”和“六岁拿大鼎”则是如此风趣地跟贴。

  小小蒲扇传承千年文化

  蒲扇的人型机器人是现代农民的一种质朴的想法,儿时的记忆中蒲扇是农村夏日消暑的好工具。如今,电扇落后,空调普及,蒲扇渐行渐远,难觅踪迹。清代名士曾有诗云:“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描写日落黄昏,渔歌唱晚,经过一天酷暑,人们轻摇蒲扇,步上桥头,尽情享受晚间清凉。这里所描写古人消暑纳凉的情景,而人们纳凉所使用的工具,正是夏天里必不可少的蒲扇。

  据资料记载,蒲扇,最早称“翣”,是用蒲草加工编制而成的一种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是山西临汾地区一带的特产品。式样有圆形、桃形、方形等十多种,扇柄上用各色彩线做成扇坠。特点是制作简单,价格便宜,扇动起来风量大。蒲扇在当地有五用:搧风、遮阳、挡雨、垫座、婴孩睡席。临汾地区流行一首儿歌:“蒲扇本是一把草,河西姑娘编得好;若说不是无价宝,家家户户离不了”。

  史书上关于蒲扇的起源还有不少说法

  据说,我国那时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们开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叫“障扇”;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以显示其威风。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一种仪仗饰物。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到了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品。《西京杂记》一书中对此就有较详细记载。据载当时的纨扇,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缓,曾经制出过一种很大的“七轮扇”,只需由一个人操纵运转,就能使满厅堂的人感到凉爽。看来,这种扇子可能就是现在生活中的吊扇、台扇的鼻祖。

  传说三国时杨修曾与曹操画扇。所以,扇子主要是驱暑,还可以作为一种工艺品。人们可以在扇子上绘画、雕刻多种花鸟山水人物,或题诗写字,颇为高雅。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就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个字,老妇很不高兴。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拿出去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画扇佳作,如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唐寅的枯木寒鸦扇、沈周的秋林独步扇,清代恽寿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现在,我国的扇子作为一种工艺品驰誉世界。

责任编辑:邰月红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