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娟 通讯员 邓钢
黄杉
一场车祸,足以给受害者和其家庭以毁灭性的打击,而惹祸的司机不顾受害者死活逃逸,更会给他人带来无尽的痛苦。逃逸案件发生后,交警能快速侦破,抓住肇事逃逸的司机,是老百姓对公安交管部门最大的期待。昨日,记者在硚口交通大队了解到,从2005年该队事故中队成立逃逸事故侦缉组至今,辖区共发生了致人死亡的重大逃逸案件11起,已全部告破,这些交通肇事后试图逃逸的司机,全部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重大案件百分之百破案率,这个成绩在全交管局里名列前茅,而每一起案件的破获,都和一位民警的心血有关,他就是杨刚。
杨刚,37岁,参警15年,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10年,现任硚口大队事故处理中队逃逸事故侦缉组警长。
杨刚告诉记者,干逃逸案件侦破工作,就如同刑警一样,案件发生就是工作的开始,而且,和刑事案件有所不同的是,逃逸案件发生范围广,偶然性大,随机性强,当事双方没有任何牵连,案件侦破和证据收集都很有难度,因此,侦破逃逸案件,首先的要求就是“快”!
2009年6月19日凌晨2时许,在硚口区南泥湾大道古乐路口,男青年田某与恋人发生争吵后,负气蹲在车行道内,被一辆机动车当场撞死,肇事车辆逃逸。
杨刚接到出警民警的电话,立刻从位于常青花园的家中驾车赶到现场。夜深人静,周围没有任何目击者和有价值的线索。杨刚根据现场痕迹判断,车辆行驶速度很快,撞击力量也较大,应该会有车辆散落物,于是,他和同事花了两个小时,在案发地周边百米范围内的路面上进行地毯式勘查,终于在一个花坛内找到一块黄色的车辆散落物和一小片灯罩。
天亮了,杨刚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汽配城和修理厂,排查了40余种车型和200多种零配件,初步锁定肇事车为黄色昌河牌面包车。
上午10时15分,杨刚和同事在临近的古萧路一小巷内发现了一辆黄色面包车,车头有新的受损痕迹,且与现场散落物比对基本一致。
杨刚让民警现场布控,自己则换了便装进去暗访,发现在该车停放处50米外一幢三层楼私房的三楼租住人有重大嫌疑。在房主配合下,杨刚与办案民警顺利进入房内,控制住了嫌疑人项宪文。
经突审,项宪文对当日凌晨2时驾驶鄂A94731号面包车在古乐路口撞人后逃逸的事实供认不讳,并坦白准备将车辆送到修理厂毁灭证据。
杨刚说,如果对方真的把车修好,此案很可能成为无头悬案。所以,侦破逃逸案件,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一定要赶在逃逸者毁灭证据或是出逃外地前。杨刚说,他的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妻子是护士,工作也辛苦,女儿刚刚读初中,为了不影响家人,一年多来,杨刚已经习惯了在客厅沙发上睡觉,“免得接电话、出警时吵醒家人”。
杨刚办过不少案子,嫌疑车辆找到了,但肇事司机已经跑了,特别是司机是外省、周边县市的居民,发案后多逃离武汉。遇到这样的案子,杨刚坚持四个字“穷追不舍”。
杨刚办过最得意的案子发生在2006年。当年1月17日傍晚,一辆货车在硚口古田三路消防大队附近,将同向骑车的吴某撞倒并推行30米远。肇事司机下车看到吴某已经奄奄一息,不顾吴某同事的阻拦,驾车逃离现场。最后吴某家花了6万多元,仍未挽回他的生命。
案发次日,民警在张公堤附近找到一辆无牌蓝色微型货车,但该车在车管系统里显示已经报废,线索断了。
杨刚反复询问吴某同事,终于令其想起,当时货车上装有啤酒。
根据这个线索,民警们到古田一路和古田四路之间排查,终于找到两家副食店老板认出该车,指出司机姓牛,住在古南社区。
当民警找到牛家时,司机牛景东已经逃走,只有其老母亲和儿子在家。
一个多月后,儿子的老师接到牛景东的电话,通过这个电话,侦缉组民警发现,牛景东已经到了山东烟台。
杨刚带队前往烟台办案,联系当地民警,到牛景东老家找线索,最终在6月19日晚,于一个偏远山区里的采石场将他抓获。
不远万里到异地偏远地区将犯罪嫌疑人抓回,杨刚吃了不少苦,在外出差的每一天都不轻松,“虽然过程艰难,但毕竟将逃逸者抓获归案”,杨刚很得意,觉得很有成就感。
行人安全意识不强
也易造成悲剧 杨刚当交警前,曾经做过5年的专职司机,开过出租车,开过大巴,还开过701路公交车。“安全驾驶,没出过事”。正因为此,他很了解司机开车容易出事的几种情况,不外乎疲劳、酒后、注意力不集中,而司机肇事后选择逃逸,均存在侥幸及畏罪心理,希望以逃逸的方式来逃避法律责任。
杨刚指出,依据硚口大队辖区重大逃逸案件统计数据,有高达6成的司机都是在酒后状态下肇事逃逸,这一数据在前年、去年都非常高,但在今年交管部门严厉打击酒后驾驶后,情况有了好转。
而且,绝大多数伤人事故中,正在行走、骑车的行人由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逆行、横穿马路、在车行道上停留等,都容易造成事故。杨刚以一位事故处理民警的身份提醒大家,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真的就是在切实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