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解读近期经济热点:通胀不会那么快到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25日09:57
在昨天举行的“2009浦江创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就通货膨胀、贷款流向、政府作为等热点问题发表了鲜明观点。这位经济学家认为,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与当前货币增量之间存在一年以上的滞后期,所以近期不可能马上出现通货膨胀,但这一趋势要引起重视。
“再杠杆化”货币超发需重视
中国要彻底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短期可依靠政策拉动,长期则需依靠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提升。吴敬琏认为,所谓短期政策,无非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需求,力度很大,并已见效。1月到9月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加近30%,今年贷款总量肯定超过10万亿元,达到空前高位。尽管全年GDP增长保住8%没有问题,但发票子增长仍大大超过供给增长。
针对当前“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争论,吴敬琏表示两种预期判断都有一点问题。其一,“因为票子发得很多,马上要通胀了”,这个判断急了点,不会那么快;其二,“现在没有通胀就没有关系,可以再发票子”,也不对。他提醒说:“对付危机应"去杠杆化",但我们出现了一个问题———"再杠杆化"”。这根掌控两头轻重的杠杆,就是资本和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而现在债务一头的比例却增加了很多,因此不可轻视货币超发。
“国进民退”现象应充分注意
为了支撑经济而大量放贷,大量放贷就会出现金融风险。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自保,就有区分、有类别地选择企业来发放贷款。10万亿元贷款一下去,主要是贷给了各级政府和国有大企业、以及拥有国家项目的企业,大量民营小企业贷款日益艰难。“这样就出现一个"挤出效应",发生了"国进民退"。”吴敬琏认为,这并非好状况,应充分注意。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小企业更是“主体中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吴敬琏说,据调查,70%以上新的技术创新都出自小企业。“如果我们热心于创新的话,一定要帮助小企业上来,给他们信心。”
“有所不为”行政准入过多
吴敬琏认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必须打破制度性障碍,这些障碍往往是计划经济遗留下的问题,“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所为方面,最重要的是提供法律环境、经营环境,还有就是公共技术平台,这些东西需要政府牵头。在有所不为方面,比如,不应设立过多的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对于国内市场,应根据法治“非禁即入”,不应通过行政批准进入。吴敬琏同时指出,有些地方行政部门肥水不流外人田。此外,“指定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也应在政府“不为”之列。他认为,不为而为,可能出现判断失误,使投资效率变差。(傅贤伟徐瑞哲)
(来源:解放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