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哈佛大学教授罗戈夫称中国手握“美元炸弹”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0月28日11:19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0月24日一期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手中的美元"炸弹"”,作者是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文章摘要如下。

  你是否也认为中国总有一天不会再继续储蓄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在今后5至10年里,中国还想继续将外汇储备增加至4万亿美元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应该警惕上世纪70年代欧洲所犯的错误。

  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欧洲就像现在的中国一样,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大量购买美国财政部证券。然而,进入70年代后,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耗费了巨额军费,外加原油价格飙升,美国国内出现了通货膨胀。结果,美元的购买力大幅下降。

  不过,中国或许不需要担心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参加美国匹兹堡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的领导人们承诺“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来防止再次出现通货膨胀”。他们所主张的战略核心是调整“国际不平衡”。这里所说的“不平衡”是指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和与之对应的其他国家的贸易盈余,尤其是中国的巨额贸易盈余。

  各国领导人能够认识到国际不平衡问题本身就非常值得欢迎。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经济学家都曾指出:“金融危机的主因是美国为了满足国内的过度消费而贪婪地吸纳外国资本。”

  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美国几乎将中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经常项目盈余国储蓄的过剩资金吸收了近70%。

  金融危机让美国这种举债度日的生活方式急踩刹车。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占到国民收入的7%,但现在缩减至3%。

  美国政府不得不将占国民收入12%(金额为1.5万亿美元)的大笔金额计入财政赤字。当前,民间部门承担了政府约75%的财政赤字,但不知道民间部门的节俭行为能否持续下去。

  随着今后经济重新步入正轨,消费和投资也会逐渐复苏。到那时,假如政府不紧缩财政,美国对外国资本的需求还会再次急剧增加。

  虽然美国政府主张“抑制借款”,但如果经济正式摆脱现在的不景气局面还需要花费1至2年时间,那么政府将很难遵守匹兹堡峰会的誓言,削减财政赤字。

  当然,美联储也有可能实行金融紧缩政策。不过很难想象正苦于应对“当今”这场金融危机后遗症的美联储,会为了“下一场”金融危机而提高利率。

  真正的变化必须由中国来创造。因为中国在美元暴跌的情况下会遭受最大的损失。原则上来说,没有理由认为中国政府不能将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为“内需主导型”。

  首先,中国必需在消费大幅增长之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国内资本市场。目前,消费仅占到国民收入的35%(美国为70%),还有很大的增长余地。

  其次,中国的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囤积美国短期国债的风险,否则就不会公然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可替代美元的基础货币。

  中国的担心是正确的。美元危机目前虽未显现,但从今后5至10年来看,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刘瑞常)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