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影视与网络共同放大了暴力”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0月28日18:49
  10月27日晚,上海南湖职校二分校学生打人事件有了新进展。打人的熊某某承认打人事实并认错;学校和市教委表示,将依照校规对打人者做出严肃处理,但不会开除出校;而被打女生也已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正常上学。

  虽然教育部门呼吁社会给这两个未成年孩子一点喘气的空间,不要过度关注,然而这一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显然还远远没散去。

  校园暴力网络视频惹公愤

  从10月23日起,一则约5分钟的手机拍摄视频在多个网站中流传:在上海城区一条僻静弄堂里,一名身穿紫衣T恤、深色裤子的少女残暴殴打另一名身穿白衣的少女,扇耳光、扯头发、踩踢,甚至助跑10米飞腿踢后腰,被打者则表情木然并不还手,周围还有一群同龄人在嘻嘻哈哈地起哄,用手机拍摄。

  “上海徐汇女生打架,看着就火大”,这段视频的贴名已显示出网友的观感和情绪。一经“人肉搜出”,视频中被称为“熊姐”的打人女孩的姓名、学校、住址、电话、QQ号、博客地址等资料很快公布出来。随后,有人发起“屠熊大会”,一些网民从26日下午开始聚集取南湖职校二分校门口,在校牌上贴上网络中的“愤怒脸”,要求与打人者见面,要求熊某为其暴力行为赔礼道歉,呼吁学校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罚。

  经南湖职校校方了解,打人事件发生今年暑假期间的8月25日,事发地点为上海市黄浦区。但事件的具体原因仍不清楚。打人的熊某在躲避一天之后,昨天随同家长一起回校,与学校和教育部门会面表示认错。

  暴力侮辱行为,只是“游戏”?

  让学校和教育部门有些为难的是,在最初的调查中,打人的熊某和被打的孙某都坚称当时只是“闹着玩“,是“游戏”。引发暴力行为的具体原因和事发经过,因被打女生一直保持沉默,不愿多说,因而仍然有些含糊不清,而熊某则否认是此前网上流传的“为了争男友”。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视频中表现得十分残暴、被网友比喻为女“古惑仔”、有了“暴力熊”之名的熊某,不论在邻居还是同学、老师看来,平时表现并不粗野流气、飞扬跋扈。在学校,熊某学习成绩一般,偶尔有旷课的情况,平时与同班同学交流不多,一般下课后就离开教室。曾经与老师发生过口角,但在南湖职校一年里,还没有与同学或老师发生过激烈的肢体冲突,也没有什么违纪行为。在她家居住的小区,还有邻居反映,她进出很少说话,有时还会和大人打招呼。不过,据说去年她曾先被另一职校录取,在入学时即因打人而被退学。

  一个老师和家长等成年人眼里算得上乖顺的孩子,在同龄人中间竟然成了逞强斗狠的恶少女;成人看来触目惊心的暴力伤害,少年人竟然仍然可以称之为“游戏”;原本应该文雅温和的女生,发生纠纷后不是巧妙沟通,也不再是“揪揪头发”,而是打架解决,且出手格外凶悍、粗暴;被打者和旁观的少年似乎都没有任何向成年人求助的念头,如果不是有人拾到手机上传,施暴者便不会得到任何惩罚和扼制;围观的一群少年完全没有人进行阻拦,反而用起哄和拍摄来推波助澜。这样一些巨大的反差,让人震惊。

  “暴力熊”事件并非个别。在网络上搜索,会发现这种可以清晰显示整个暴力殴打或侮辱详细过程的校园暴力视频有数千条之多,且暴力程度愈演愈烈,令人发指。仅在最近几个月里,广州、西安等地都曾出现过集体殴打、扒光女生衣服拍照等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其视频广泛流传,点击率颇高。

  据共青团上海市委下属的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统计,今年3至6月,该热线接受的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咨询就占了法律咨询总量的14%,被暴力侵犯的青少年普遍年龄集中在13岁至17岁,同学间口角升级、男女生恋爱纠纷和恶少抢劫,是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三个主要原因。

  反思应试教育

  不少专家认为,绝大多数“90后”都是阳光向上的。但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仍提醒我们,如何做好对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的法律、道德观念教育和情感培育,是一个新的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副院长桑标教授表示,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新鲜,只是网络时代有所放大,暴力程度所有升级。“暴力熊”现象与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中过多渲染的暴力情节有关。青少年群体正处在喜欢学习、模仿,又有进行肢体性行为和从事冒险活动的内在需要,经常接触这样的暴力信息,他们对暴力刺激的感知变得麻木,攻击他人时更容易使用极端的伤害手段。桑标教授认为,不论是众多学生放任暴力事件发生,还是手机拍摄、网络上传播暴力视频,都显示出一些青少年是非观念的薄弱。原本只在大片中看到的暴力场面,在现实中重现,显得更刺激,更“英雄”,甚至值得拍摄来炫耀。这种基本道德感、羞耻感的缺失,根子正在于应试教育制度。学校一味重视分数,而轻视培养全面、身心健康、情感发育良好的个体。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里面的孩子经过初中分流,不少人都是在学习成绩不够好、不得已的情况下就学,存在着心理挫折和自卑感,也更容易接受网络和社会习气影响。

  当事学生所在职校的校长也承认,“在这件事情面前,学校的教育显得很苍白无力。”因为打架和围观的学生都将打架看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正常、有效手段,可以用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与魅力,而不是不正当的违法行为。

  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永明已表示,应当按照校纪校规严肃处理打人肇事者,但不应把她开除出校。一些专家还认为,对熊某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

  (人民网上海10月28日电)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