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昆明第二天,杨竹芳事迹报告会在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举行。杨竹芳及其丈夫共同出席。在电梯间里,记者与他们不期而遇。丈夫拄着双拐,一颤一颤地走进电梯,杨竹芳在旁边默默紧跟着。突然有人惊呼:“你们俩太有夫妻相了。”两个人相对而视,微微一笑,慢慢地挪出了电梯间。
质朴而憨厚,这是杨竹芳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接下来的几天采访行程里,一个问题始终在脑海中盘旋———
“为什么是她?”
面对典型人物,心中不免总有类似的追问。就像一个法官,在历经对证据反复推敲,历经与当事人的交锋与对话之后,才能得出对与错的结论。在昆明的几天采访中,记者每天都在追问与证实。
1800多起案件做到“四无”
杨竹芳从她的文件柜里抱出厚厚的一摞笔记本。
随便翻开一页,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记录了每一起案件的收结案时间、办案过程及办案心得。20年来的职业生涯,无声流淌在这些字符里。
最初,杨竹芳给人的印象就是下面这些高度浓缩的数字———
从事侦监工作20年来,共承办审查逮捕案件1800多件,并且一直保持“四无”纪录———无错案、无超时限案、无违法违纪案、无被举报或投诉。杨竹芳曾创下过248件379人的单年办案纪录,每年介入公安机关引导侦查取证、研究重大疑难案件平均150个小时左右。
望着那堆有些泛黄的笔记本,杨竹芳说:“每隔一段时间,我会翻开看看,有时候也会感慨:怎么最近又批捕了那么多人?”
夕阳照在杨竹芳握着水杯的手上,看上去暖暖的。与杨竹芳的对话,这一刻正在进行。
记者:为什么选择了法律作为职业?
杨竹芳:其实并不偶然。我上学时,要经过一条路,那里经常搞公判大会,还能看到很多法律宣传标语。我们学校有几个小混混,后来被绳之以法,我觉得法律使正义得到了弘扬。后来,我就报考了云南省政法专科学校。
记者:一两个案子不出错很容易,但是20年来1800多件案子全部“四无”,似乎很有难度?
杨竹芳:诀窍在于把每一件案子都当成大案子来做。我觉得,工作中没有小案子,凡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案件,每一个都是大案子。
记者:20年来,你始终从事侦监工作,有没有感到厌烦?
杨竹芳:说真的,一点也不厌烦。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吧。国庆长假期间几天没有办案,我就觉得总是少了点什么似的,浑身不舒服。当然遗憾还是有的,最大的就是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丈夫和儿子。
杨竹芳仍然深深地记得她办理的第一个案子。那是一起施放安眠药抢劫案,犯罪嫌疑人姓刘,这个案子有被害人证言,药店也证明,确实把安眠药卖给了刘某。杨竹芳觉得,这个案子完全可以批捕。
但当时的批捕科科长在看过案卷后,提出了不批捕的理由———证据之间没有形成链条,犯罪嫌疑人说安眠药是放在杯子里的,而被害人和证人却都没有提到那个杯子。科长告诉她说:“一旦轻率批捕,你的任务是完成了,但他人的自由被剥夺了,这对公民来讲是天大的事。一旦法院判决无罪,会大大影响法制的权威。”
“这起案件初步奠定了我办案的理念。它让我明白,人的自由尊严是最重要的。干司法工作,人命关天。”杨竹芳说。
身为检察官她敢于碰硬
由于经常受到恐吓,细心的杨竹芳会叮嘱儿子,在上学的路上要小心,不要跟陌生人搭话。
“老子在社会上是很有势力的,如果你整不下我来,老子一出去就要你的命!”2005年,杨竹芳曾办理过一起强奸案件。当对犯罪嫌疑人季某进行讯问时,在社会上“有些名堂”的季某指着她的鼻子恶言威胁。
当年8月14日,季某对上门送月饼的女孩侯某实施暴力,意欲强奸,因侯某挣脱未能得逞。但是,由于侦查机关未提取到关键物证,季某被刑事拘留后,对犯罪事实矢口否认。
季某的家属还四处活动,对杨竹芳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面对犯罪分子及其家属的嚣张气焰,杨竹芳下决心要把案子办成铁案。在全面准确地掌握案件情况后,她建议侦查机关对季某的房间重新进行搜查,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
当宣布逮捕决定时,季某对公安民警说:“没想到这个女检察官胆子这么大!我服了。”
记者:难道你真的不害怕吗?
杨竹芳:要说一点不害怕,那是假的。在办理季某案的过程中,领导和同事纷纷鼓励我,安慰我。我感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我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于是,我挺直了腰杆。
记者:你可以不怕犯罪嫌疑人的威胁,但你能拒绝朋友的说情吗?
杨竹芳:这种情况我曾碰到多次。但是,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可以得罪你,但不能得罪法律。”
有一次,3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来到检察院,点名要杨竹芳接待。他们一见到杨竹芳,就哭着说:“我们就是冲着你来的,我们在电视上看见过你,你会为老百姓讲话,我们相信你。”
还有一次,杨竹芳到鞋摊修鞋。鞋修好后,师傅说什么都不要她的钱。他说:“我在电视上看见你了,你帮了很多人。这就算是我帮你的一个小忙吧!”
她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禁毒大队的办公楼和西山区检察院仅有几步之遥。在禁毒大队一中队队长马俊眼中,杨竹芳更像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
“我和杨老师打交道13年,”马俊说,杨竹芳办案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她喜欢发现问题、指出问题。
在西山公安分局法制科民警李建国看来,杨竹芳这个女人对案件对法律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倔强。
记者:公安局的很多民警和你合作过多年,你是如何看待监督工作的?
杨竹芳:公安民警非常辛苦,我很体谅,也很理解他们。所以在工作中,我会换位思考。监督权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不能徇私。工作中,发现侦查机关的不足,我会提出意见,他们一般会予以采纳。不采纳的,依法进行监督。
2003年7月的一天,一对夫妇到西山区检察院反映:不服公安机关对猥亵其4岁女儿的王某仅作15天治安拘留的处罚。在听取当事人陈述、查看有关证据后,杨竹芳认为这是一起刑事案件,遂依法向侦查机关发出了“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侦查机关在接到通知书3天内作出了立案决定,并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
今年7月,杨竹芳和同事到香格里拉跑了一趟,不是观光,而是为一起案件。
赵某称朱某在2006年期间以找工作为名,诈骗他多笔现金。但侦查机关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立案。赵某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未果。
当案件进入批捕阶段后,公安机关提交的证据中,缺失了几项重要证据。为了能够尽快补充证据,杨竹芳和同事亲赴香格里拉,几经周折,在当地人事部门、银行查找到了汇款凭证等重要证据。朱某被依法逮捕。
记者手记
一个法律人的大写人生 2003年,杨竹芳遭遇了一场车祸。连续工作一个通宵的她在驾车途中被一辆大货车撞上,被死死地卡在车子里,交警花了40分钟才把她救出来。但是,想到手头的案子,住院仅3天她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从此,她落下偏头疼的后遗症。逢阴雨天气,头部剧烈疼痛,实在忍不住了,就吃几粒止疼片了事。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她又患上了胆结石,不得已做了胆切除手术,成了真正的“无胆英雄”。
去年,杨竹芳的丈夫段建民在跌倒摔断四根肋骨后,也遭遇车祸,全身多处受伤,两脚骨折。医院两天报了两次病危。经过杨竹芳的悉心护理,现在拄着双拐勉强能走路。
在人生的灾难与不幸面前,杨竹芳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她说,能健康平安地活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杨竹芳拼命工作,但她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狂。她热爱家庭,热爱生活。
西山区检察院侦监科干警何敬彬说:“在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她的歌声。”杨竹芳告诉记者,她能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做出十几道菜。
杨竹芳还是一个热心的人。同事出去办案,到了午饭时间,她会用自己的饭盒到食堂把饭打好,放在同事桌上。
有一个男同事的妻子出差了,小孩子发高烧,从没照顾过孩子的他不免手忙脚乱。他想到了杨竹芳这位热心大姐。一个电话过去,没多久,杨竹芳便来到家里。
杨竹芳不求虚名,在侦监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平凡而伟大。在杨竹芳身上,记者深深感受到了这几个字的深刻。
杨竹芳的事迹不只是检察官队伍的荣耀,她是所有法律人的荣耀。默默奉献,不求回报,正是无数个杨竹芳的努力汇成了中国法治建设的长河,凝聚了公平正义这个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