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09日09:27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大风大雨里满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满身的泥水惹人笑,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一首传唱了70多年的《卖报歌》,至今听来依然令人落泪。70年过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仍可见旧上海滩报童“小毛头”的影子,只不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可能是乞讨、拾荒、擦车或摆摊……。

  他们经历着人生的苦难,却在苦难中学会坚强。

  乌干达“少年家长”

  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父母双亡,10岁就当起“家长”。

  夕阳西下,当14岁的乌干达小学生奥帕卡-丹尼斯一脚踏进自家那低矮、原始、家徒四壁的茅草屋时,阳光正好通过低矮的门,直射在墙上。这是屋里一天当中光线最充足的时刻。屋外,年仅9岁的妹妹阿皮奥正在生火煮豆子。读小学四年级的二弟欧文也已从学校赶回家,并在回家的路上捡回一些干树枝当柴火。

  “吃完饭趁天亮,我还得检查他们的作业。屋里的油灯前几天被人偷了,向邻居讨的一根蜡烛昨晚也烧完了,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奥帕卡说,语气中透着“当家作主”的权威。饭后,趁着天边仍有一丝余晖,奥帕卡就带着弟妹坐在屋前一座混凝土地基上温习功课。

  奥帕卡一家住在乌干达北部重镇古卢城以东40多公里的帕伊乔乡,一个饱受二十年战乱之苦的重灾区。2005年,反政府武装“圣灵军”肆虐当地,三兄妹的父母惨遭杀害。避难他乡的奥帕卡赶回家参加了父母的葬礼。“没有人能照顾他们,他们自己也照顾不了自己,所以我决定留下照顾他们。”从此,他挑起照顾弟妹的担子。

  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爱,可以让人坚强。

  因为爱弟弟妹妹,奥帕卡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那年,他刚刚10岁。没有收入,兄妹三人就在门前开荒种玉米和红薯,并不时帮邻居在田间打工挣点零钱,用来买肥皂、食盐、蜡烛、火柴等必需品。

  奥帕卡说,他长大了要考技校,学一门手艺赚钱养家,让弟弟妹妹今后有机会上大学。

  开罗街头擦车工

  埃及男孩艾哈迈德比奥帕卡小两岁,虽然母亲还健在,但他同样挑起了支撑家庭的重担。

  在开罗繁华的街道上,一个瘦小的身影正擦拭一辆豪华轿车。趁车主停车买烟的工夫,他拿着一块已经脏得看不出颜色的抹布,飞快地擦着车窗和车门,同时灵活地躲闪不时从身旁呼啸而过的汽车。随后,他接过车主递来的钱,一转眼就淹没在熙攘的车流中——这就是的艾哈迈德的生活,他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擦车。

  上小学六年级的他,每天下午一点放学后,就会立刻跑到街上擦车赚钱。如果是周末双休日,他会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晚上九点。三年来,天天如此。

  他每天要擦几十辆车,可收入也不到20埃镑(1美元约合5.5埃镑)。他从裤兜里掏出皱巴巴的一张纸币,那是他刚才擦车的酬劳——0.25埃镑。虽然这点钱在埃及几乎什么也买不到,可是艾哈迈德很坦然,笑着说:“有总比没有好。”

  艾哈迈德的爸爸去年病逝,母亲只能靠给别人缝补衣服赚钱,家里原有5个弟妹,但小妹妹在5个月大的时候就夭折了。妈妈每月可以领到120埃镑的政府救济金,但很难养活4个孩子。作为老大,他3年前就出来赚钱贴补家用。

  因为贫穷,艾哈迈德连尼罗河对岸著名的金字塔都没去过。但是,他却从未放弃追求梦想。他说,生病的爸爸因没钱接受治疗而去世,“我长大要做个医生,就可以治好亲人的病了”。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梦想,让人变得坚强。

  因为有梦想,虽然生活艰苦,但艾哈迈德却从未想过要放弃学业。他说,自己要靠擦车挣来钱,读完中学再读医科大学,不仅让母亲过上富裕的日子,也要尽力为像父亲那样没钱治病的人解除病痛。

  喀麦隆“老生意人”

  与奥帕卡和艾哈迈德相比,喀麦隆女孩若茜安算是“幸福”的,因为她父母双全。

  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莫科洛”市场,11岁的若茜安每天一放学就会赶到那里摆摊,一直呆到天黑才收摊回家,因为妈妈要回家做饭、照看弟妹。每个星期六,若茜安全天都守在那里,因为妈妈要进货。

  10月,许多摊位卖的都是橘子。身形消瘦的若茜安穿着破旧的毛衣、短裙,坐在一个简单粗糙的木架后面,木架上摆着七八堆橘子。听到记者问价,若茜安马上站了起来:“大的100非郎(非洲法郎)一个,小的60非郎一个。”

  在记者选中橘子后,她轻巧地转了几个圈就把皮削掉了,然后一刀横切,递过来半个橘子。

  “摆这么个摊位,每天能赚1000非郎,跟卖香蕉差不多……如果卖烤鱼,会多赚一些,卖不掉的可以当饭吃。但是妈妈最近没那么多本钱,进鱼要很多钱。”一聊起来,若茜安显然有自己的生意经,是个“老生意人”了。目前,她最大的苦恼是下雨:“雨季生意不好,路上人少,经常没地方躲。水果都淋了,还要一个个擦干,要不然坏得更快……”

  这是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责任,也能让人坚强。

  出于对家庭的责任,若茜安从小就跟妈妈一起摆摊了。父亲原来开出租车,前年车坏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固定工作。若茜安的妈妈说:“让他摆摊?别的男人会笑话我们的!这不是男人干的事。”为了不让人笑话父亲,若茜安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摊位前,而且活得那么开朗。

  同样面对责任,生活在巴黎郊区伊西莱穆利诺市的法国男孩弗朗索瓦也选择了坚强。

  15岁的弗朗索瓦每天第一个起床,先给准备上小学的弟弟亨利和妹妹伊莎贝尔做早饭,服侍卧病在床的妈妈吃药,然后在去学校的路上顺路送弟妹上学。15岁,正是爱玩的年龄,但弗朗索瓦告别了心爱的足球,每天一放学就急匆匆往家或超市跑,以便给妈妈和弟妹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仅仅一年前,弗朗索瓦什么家务活也不会干;现在,他已经是个地道的“家庭主男”了。

  一年前,弗朗索瓦的爸爸在一次车祸中去世,妈妈也因此受伤致残。根据法国法律,弗朗索瓦原本可以离开家到福利院生活,但他毅然选择留下来照顾妈妈和弟妹。虽然政府部门提供的补贴仅够维持生计,虽然大部分课余时间已不再用来玩耍,但弗朗索瓦依然对一年前的决定无怨无悔。

  他说:“我不放心把妈妈和弟妹交给别人照顾,现在虽然累一点,但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比利时集市“小老板”

  在富裕的欧洲国家比利时,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也有一个名叫艾哈迈德的阿拉伯小男孩在默默地支撑着困难的家庭。

  布鲁塞尔市南郊,有一个被外国人称为“牛市”的农贸市场。深秋时节,寒风凛冽,11岁的艾哈迈德只穿件单衣,在市场内一个摆满水果蔬菜的小摊前不停地忙碌着。他高高瘦瘦的,一脸稚气,却俨然一个老练摊主,一会儿用流利的法语与客人讨价还价,一会儿又熟练地帮父亲算账收钱。

  作为移民家庭,艾哈迈德一家6口挤在一间破旧的公寓房里生活,摆摊收入是全家唯一经济来源。由于父亲只会阿拉伯语,艾哈迈德8岁开始便在课余时间给父亲当翻译,成了家里的小“顶梁柱”。

  艾哈迈德目前读小学五年级。生意红火时,他的学业就受影响。终于有一天,警察找上门来,要求艾哈迈德回到课堂。此后,他不敢再旷课,但每天清晨5点就得起床,先帮父亲摆好摊位,然后上学。每到周末,他都会去集市帮忙。

  “一天能挣多少钱?”记者问。

  艾哈迈德“嘿嘿”一笑,没有正面回答,“回家一数钱,一天的辛劳便消失了。”

  谈到人生最大愿望,艾哈迈德想了想,说:“我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上学。虽然学校不会让所有的孩子都开心,但上学能帮助人们走出贫困。”

  这是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希望,同样使人坚强。

  尽管家境不富足,还要不时遭遇富家子弟轻蔑的目光,但艾哈迈德没有放弃希望,因为他知道,只要辛苦劳作,只要努力学习,他和他的家庭总有一天会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

  为了生存,这些孩子过早地进入社会,过早地体验着人生的苦难和无奈,过早地扛起家庭的重担。生活是艰辛的,但这些直面生活的孩子从未放弃过爱和责任;生活是残酷的,但这些坚强不屈的孩子却从未放弃过梦想和希望。

  “只要意志坚强,不幸也是优势!”——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话,道出了这些孩子内心的信念。

  “你们好似长在阴暗处的花,一有惠风徐来时,会把你们和种子带到阳光下,过上美好的日子。你们如同被冬雪压住身子的光秃秃的树,再有春来时,会使你们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他的名篇《致我的穷朋友》里所写的诗句,也是全世界正直而善良的人们对这些穷苦孩子最真挚的祝福。(执笔记者包尔文、陈俊侠、王丹蒂,参与记者田野、王薇、刘芳、潘革平)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