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准较难把握 “中学校长推荐制”考验招生诚信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12日11:17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记者高家龙
话题背景
明年高考,北京大学将在包括湖北在内的13个省份试行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北大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合格者将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前日,同济大学也宣布明年自主招生中首次引入“中学校长直荐制”。
昨日,本报特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杨臣、武昌实验中学校长许惠根和武钢三中高三(12)班(省理科试验班)班主任张文献,就这一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赞成推荐制但应谨慎推行
记者:陆续有大学在自主招生中推行中学校长推荐实名制,您是赞成、反对还是保持谨慎态度?
杨臣:从高校招生的角度看,校长实名推荐应该推行,但要谨慎处理。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中,校长或名人推荐在大学招生中占很大分量,我国由于诚信体系建设等诸多原因,一直处于摸索中。
许惠根:这一政策符合课改和高考改革的大形势,体现了多元化选拔人才的导向,有利于引导中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综合素质和特长,对中学是一个考验。
张文献:我赞成。高考选拔人才的面相对较窄,这种探索是个有益的补充,可以为那些走某一些领域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出路。
中学校长自感压力大
记者:中学校长拥有的“推荐名额”越来越多,会不会滋生腐败,如何保证公平公正推荐?
杨臣:大学对于校长推荐还是有要求的,我觉得还应将这些推荐的学生与其他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以及最后高考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看这个推荐有没有水分,如果某校推荐的学生质量高,那么来年就可考虑给这个校长多一些名额,反之来年就打一定折扣,直到取消为止。
许惠根:我觉得中学校长压力很大。如果校长不负责任地推荐一些学生,自己也会付出代价,落得不诚信的名声,高校也不认可,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必然不利。这迫使校长不得不公正地推荐一些符合高校要求的优秀学生。
推荐标准较难把握
记者:中学校长如何设定推荐标准?操作起来有什么难度?
杨臣:这个操作环节上可能的确不好把握,校长不是最熟悉这些学生的人,班主任和年级主任更加了解学生。大学推行这个政策,一是为了与国际先进的选拔制度接轨,二是加强大学和中学的互动和衔接,三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成绩不是唯一推荐的标准,只是推荐的参考标准。
许惠根:这个推荐标准制定起来确实有难度,要综合成绩、素质特长等多种因素。个人认为学生成绩起码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被推荐,分数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并且为什么要推荐这个学生,校长应当有个交代。
张文献:中学校长在推荐时,可以先征求班主任的意见。 (来源:荆楚网)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