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凝结永恒的瞬间———对《洞穴奇案》一书的思索(图)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11月18日08:37

  时间在接近永恒的过程中,静止在每一个瞬间,于是依附在时间上的万物,同时拥有了无限小与无限大的对立与统一,正如每一滴水都蕴含着大海的性质。美国著名学者萨伯所著的《洞穴奇案》,正是通过一个假想的案例,在法学家富勒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一番左右互搏般讨论,在一个孤立的瞬间上,呈现出对法律永恒主题的追寻与探索,并因此成了西方法学院学生的必读文本。

  悬而未决的案件

  争论源于法学家富勒一个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例”。洞穴探险者协会的五位会员到人迹罕至的深山探险时,由于山崩,他们被困在一个山洞里。救援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除了耗费了大量资源之外,还有10位救援人员在一次滑坡中丧生。在这些探险者被困达20天的时候,通过无线电通讯得到通知,还要10天才能得救。此时他们得到了医生的回答,10天后他们仍然活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他们提出如果杀掉其中的一个人并吃掉他以便继续坚持的建议。医生虽然很不情愿,但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但没有任何人包括司法人员和牧师在内,愿意就这样做的伦理和法律后果给出建议。于是,在一位探险者威特莫尔的提议下,他们决定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作出牺牲。但是在准备掷骰子之前,威特莫尔突然决定退出,但是其余四人不同意他退出,并要求一人替他掷骰子。威特莫尔并未质疑这一安排的公正性。掷骰子的结果是威特莫尔被选中。四位探险者在第30天的时候被救出,而威特莫尔被杀掉充饥了。于是四名探险者被控以谋杀罪。

  富勒在提出这一著名的假想公案后,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的判决。但是判决的结果是,五位法官中两位法官赞成这四个探险者应该处以极刑,两位法官认为他们应该无罪释放,一名法官鉴于无法作出选择而放弃发表意见,从而使该案成为一个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又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漏网的第五名探险者落网,案件上诉至由九位大法官组成的法庭,该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写出了判决意见,这九个人所阐述的观点更冗长,也更复杂,更具有技术性,代表了法学的最新进展。但不幸的是,这九个人又形成了无法定论的局面。四位大法官基于不同的原因,判定该案无罪;四位大法官同样基于各异的原因,判定该案维持原判;而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另一位大法官决定回避。结论不得而知,但却更加令人思索,使其成为一本法哲学专业范畴寓言式的经典文献。正如书中所述,这些判决书,事实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有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感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质。

  理论的探讨与司法技巧

  该书之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展现了对法律背后永恒主题的时代变迁和困境的体察与探索。书中,作者在充分理解和分析各种不同法学流派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各自的精髓,充分讨论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国家、司法与行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等一系列法哲学问题,并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各种判决。比如在法律与道德这个永恒的主题上,福斯特法官认为法律与道德是纠结在一起的,在当时的环境下,应当运用自然法对探险者的行为进行评价,这种判断虽然违反了法律的表面规定,但是并不违反法律本身。汉迪法官则展现出一个法律现实主义者的特点,认为法律即道德,法官必须依据民意和常识来断案。特朗派特法官则认为生命具有绝对价值,因此遵守道德比杀人自保更加重要。唐丁法官认为法律与道德是两难的,其冲突无法解决。伯纳姆法官认为对于立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不可分离,但是对于司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是互相独立的,因此法律应当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惟一标准,守护法律才是尊重人民。而塔利法官则成为经济法学派的典型代表,认为法律无关乎道德,只是利益的衡量,一命换多命是一笔划算的交易,因此我们总倾向于更多人而不是更少的人在悲剧事件中存活下来。

  但是,该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于抽象理论的探讨上,它同样展现了司法技巧的细腻与精巧。比如:不同法官对于紧急避险与犯罪故意认定上的针锋相对,更是体现了精密的司法技巧和严密的司法逻辑。唐丁法官认为那些反抗侵犯者的人并不是“故意地”实施行为,因为他们的反应根植于人的自然本能,因此,其行为系自我防卫。但是伯纳姆法官认为,在判断故意问题上,应当遵循“故意”的一般含义,而不是用法律语言来否定一般含义,因此探险者们显然是故意行为。

  斯普林汉姆则认为对于故意的考虑,必须放入关于谋杀的法律条文之中,其功能在于表明“犯罪意图”或者“犯罪故意”的要求。因此,虽然探险者的行为是有意的,但是不符合谋杀罪的故意,因为他们没有恶意。由于在当时的情况下,杀人是生存的惟一选择,因此,他们具有紧急避险的合理确信。

  名家荟萃的展览

  更为难得的是,本书的两位作者能跳出自己的立场,以一个中立的视角,客观地阐述了不同法学流派的精髓。因此,本书更像一个名家荟萃的展览。法学家富勒在此书中充分展现了其诗人般的高致。富勒被认为是一位属于自然法传统的学者,但是,这位自然法学派的学者,并没有囿于自身观点的藩篱,而是站在自身之外的另一个高度,来俯视和审查各种观点的不同与精髓,在不断的诘问和回答中,使不同的思想通过激烈的碰撞而发散出强大的能量,甚至出现同样的法学流派作出不同判决的结果。也正是这个原因,该书提出,本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念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

  如果洞穴奇案只是一桩永不会重现的往事,那么我们对它的研究、探索,不至于如此沉重,因为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对于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而言,橘黄色的落日余辉会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但是事实显然不会如此轻松,尽管不会绝对相同,但是与洞穴奇案类似的情形总在不断地呈现,让我们在两难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就像尼采提出的永恒轮回。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切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但是,正是这种重负,给了我们贴近大地的实在和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在对于永恒的探索之中,展现生活的灿烂与轻盈。这就是瞬间对永恒的凝结,也成就了《洞穴奇案》的传奇和备受推崇。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切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

  但是,正是这种重负,给了我们贴近大地的实在和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在对于永恒的探索之中,展现生活的灿烂与轻盈。这就是瞬间对永恒的凝结,也成就了《洞穴奇案》的传奇和备受推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