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四川南部:党员浇开“幸福花” 群众鼓起“巴巴掌”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20日13:18
  “给的是最真实的帮助,办的是最贴心的事情,县上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一心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们拍"巴巴掌"欢迎”,11月19日,四川省南部县石河镇2村村民黄天权面对笔者一脸的笑容。

  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南部县采取攀穷亲、除旧貌、挖穷根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怨、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实践活动带来的幸福。

  党员干部“攀穷亲”,新作风带来新气象。“饮水不安全,居住无定所,吃饭难保障,有病难就医”。针对农村部分边远地方出现的这些现象,县委及时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发动参学党员干部走进旱山村、走进困难户,与他们结对子,攀穷亲,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一是“百个部门援基层”。县委轮流从从县级机关选派党员干部到78个乡镇(办事处)兼任党组织副书记,定点支持所在乡镇抓好长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安全信访等工作。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分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类别选择确立100个重点帮扶村,并采用“1+X”方式进行帮扶。二是“千名干部驻农家”。以“五在农家”活动为抓手,从乡镇机关及所属单位选派模范作用强、党性素质高的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开展结对帮带活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72名乡镇党委书记带头驻农家屋,访农家情,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解百姓忧,帮助解决各种具体实际问题2000余件。三是“万名党员大牵手”。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生活困难党员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理清发展思路。目前,全县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15处,修缮安居房、灾后重建房、敬老院45000余套,农村低保扩面3.2万人,扶持农村贫困人口7116人,全县60岁以上的农民将每月享受国家补助,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9个,新建村卫生室2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

  同心协力“除旧貌”,新作为催生新变化。针对农村部分地方交通条件落后,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等实际,县委抢抓学习实践活动机遇,发动党员干部群策群力,深入实施道路畅通、便民服务、环境整治等工程,彻底使农村旧貌展新颜。一是乡村道路大建设。按照“道路基本水泥化”的目标,教育引导双管齐下,深层次调动广大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和在外务工乡友捐资家乡建设的热情。同时,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连片改善涉农项目乡镇、村的道路交通条件。长坪镇小沟村、楠木镇石牛垭村等245个村已建成通村水泥路、碎石路650公里,大堰、龙庙、千秋等11个乡镇新(改)建通乡公路85.1公里。二是便民服务大完善。通过资源整合,将县级所有审批部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在乡镇(办事处)设立规范统一的便民服务中心78个,建立惠民帮扶中心13个,开设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等服务窗口,在村(社区)建立群众办事代理站1054个,乡、村(社区)聘请群众事项代办员1308人,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让老百姓办事“不跑二趟路”。三是城乡环境大整治。结合市场环境、城乡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行动,采取强化领导、科学规划、试点示范、加大宣传、健全机制、建强队伍等措施,集中治理城镇“五乱”和乡村“三乱”现象,改造城镇、村庄容貌,有序推广“七进”活动。已完成金鱼溪首段、状元溪支流段、状元溪至柳林桥段治理任务,治理河道2.4公里,组建乡镇环境卫生管理队伍72个,制定集镇管理制度7个,编制中心镇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规划11个,乡镇街道已栽植桂花树11000余株,群众生活环境逐渐优美化。

  三产联动“挖穷根”,新思维促进新发展。致富无门,发展无方是农民生活困难的根本原因。针对症结所在,县委围绕“五城”建设的思路,积极谋划产业、建设产业、做强产业,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互动发展,助民增收致富。一是做大农业。在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按照“旱地全部产业化”的要求,分别将蚕桑、速生林、水果等支柱产业整乡推进或多乡连片推进;集中力量培育蚕桑基地乡镇、大力推广“三化”技术、改进考核办法,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全县养蚕将达30万张以上、产茧20万担以上;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在公路沿线栽植速生林,整村连片改造低效林,新栽和置换速生林30万株。通过强管理、提质量、上规模,新增杜仲等中药材15100亩、水果24080亩。二是做强工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改造,招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传统优势工业项目落地开花,加快培育板材加工、丝纺服装、食品加工、机械汽配、能源化工和建筑建材等产业,全力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温州工业园和河东科技工业园,形成产业集群,新增就业岗位1.4万余个,1.2万名返乡民工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三是做优服务业。结合升钟湖国家4A级风景区建设,配套发展以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生态景观、红色景观为重点的文化休闲旅游。同时,突出绿色生态、人文历史、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四大特色;研制、开发和包装旅游特色商品;利用县境内企业创名牌、创品牌的机会,着力培育瑞安路等“消费放心街”和精品商贸圈、建好两个综合物流园区。(李长君)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