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内容不进课本”是因噎废食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0日17:06
郭翠日
北京市深化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的修订工作,目前,已完成首轮报告分析。明年春季,所有学生将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教材不同,这次修订将本着有争议的内容不进教材的原则。”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负责任所说“有争议内容不进中小学教材的原则”,不知理由何在。实际上,中小学教材中,出现有争议内容是有益无害的。
有争议的内容至少可以教育孩子们,现实生活并非一成不变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人们应该从小就懂得独立思考、自由思想,自己去辨别真伪、探求真理。有争议的内容本身也更富有趣味性,更能够激发孩子们勤奋求知、追求真理的积极性。有争议的内容还有利于孩子们开阔视野,获取更多知识,培养他们勇于和善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中小学课本里适当出现有争议的内容,并非完全不应该。
可以说,不让有争议的内容进中小学教材,既不必要,也不现实,因为,随着人们对一些事物认识的深入,许多看似没有争议的内容,也往往会变得有争议,否定或者回避争议实质上不过是一种“知识垄断”、“知识专制”。比如,从前的人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那时候很少有争议,后来有人提出“日心说”,到现在我们知道连太阳都不过是宇宙中沧海一粟而已。我们现在提倡世界文化应该多元共存共荣,又怎么可以从小就希望孩子们只能接受内容单一、不容争议的文化熏陶?我们不能因为一些科学知识还存在争议,就干脆隔绝孩子们的求知权利,完全不让他们去了解某些事物的真相。实际上,剥夺孩子们了解“有争议”内容的权利,更容易培养出一些缺乏开拓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只知道机械接受知识迎接考试的学生,这是在“误人子弟”。
诚然,中小学课本中如果不存在有争议的内容,那么,教师上课简单多了,考试更简单多了,但这种做法有害无益,因为它既悖于事实,也容易禁锢孩子们的思想和视野,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中小学课本内容的确定,一切应该以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等为原则,而不是因噎废食,以拒绝有争议内容为原则。如果坚持这种所谓“有争议内容不进中小学教材的原则”,那么,这只是说是一种僵化、保守、懒惰的思维在作祟,应该得到及时的纠正。 (来源:新闻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