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外专家会诊中国医疗体制 问题主要围绕“钱”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2009年11月23日12:02

    昨日,“中国医药体制改革——机遇和挑战”国际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多位医疗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就此深入探讨,“会诊”中国医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到会并作主题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致欢迎词。卫生部副部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致贺词。副省长刘力伟主持开幕式。

  论坛由中国药学会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承办。 本报记者蔡胤 肖世峰 长沙报道

  病症一 公立医院见死不救

  12月13日晚9时30分许,在北京同仁医院急诊走廊距抢救室不到10米处,来京找工作的37岁的王建民在“疼、救命”的哀嚎声中死去。他因为大口呕血疼得满地打滚第二次被送入这家医院,但他没有钱,医生说“患者没有生命危险,钱送来了才能治疗”。(《新京报》2005年12月15日)

  处方:保持公立医院公益性

  开方医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

  桑国卫说,“我们必须建立不再出现‘公立医院见死不救’的机制,这是绝对不能许可的。”

  桑国卫指出,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中,也体现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投入与具体组织和管理责任中,而保持医药卫生体系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其核心。

  “不能是公立医院越干越大,越干越高级,收费越来越高,这不是我们能够承担得了的。”桑国卫表示,要保证公益性的关键是公立医院存活和运行的机制和财政保障,因地而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规模与标准。

  关于医改投入问题,桑国卫在现场用英文提出:“Spend more or spend better(投入更高还是用得更好)?”他提出,医改不是简单的国家与社会单纯扩大卫生投入,更要关注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基础上体现和提高卫生工作对国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真正价值。要非常严肃地考虑成本效益比,认真借鉴国际经验,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积极调动民间公共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并有补充的医疗保险的配合。

  近日,笔者在一家大药房购买一种基本药物指导价为1.8元一盒的头孢氨苄胶囊,营业员却告知“无货”,只有10元以上的头孢氨苄胶囊。笔者又去一家药店购买国家指导价目录规定3元一盒的阿司匹林片剂、2元一盒的银翘解毒片,也被告知“没进货”或“卖完了”。国家降价的低廉基本药物在药店似乎“失踪”了,真正让人体验到了“降价死”的滋味。(《人民日报》11月10日)

  处方:政府要进行动态调整

  开方医生: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刘振秋

  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出台后,一些常见药物有票难求的现象,刘振秋说,发改委目前正在调研,问题正在逐步探讨,希望企业提供积极的、有益的参考意见。

  “有的媒体记者经过调研发现,一是指导价格和企业实际的中标价格,特别是和基层医疗机构销售的价格差异比较大;二是每每调整后都出现(药品)撤架的问题。”刘振秋说,“我们也在开展调研,正在进行积极的调整机制,但我们的出发点还是希望既要体现基本药物相对低廉的要求,但也不因价格牺牲质量。”

  刘振秋指出,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要坚持合理成本、合理利润原则,压缩流通环节不合理空间,适当降低价格总体水平,同时,制定的价格要有利于提高企业保质保量生产供应,并按照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要执行统一的指导价格,不再区分不同企业,而在具体品种价格上,则要根据竞争情况,有升、有降、有维持。此外,政府制定的基本药物指导价格要进行动态调整。

  单纯地靠降价满足需求是不能满足基本药物的基本目标的,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表示,“我们强调不单是价格低廉,而强调的是价格合理。”

  病症三 检查费用太高

  “每一次来看门诊,都要花好几百元钱。”家住深圳福田的刘女士告诉记者,不久前因腰痛到医院检查,本以为是一个普通小病,医生让她做了好几项仪器检查。让刘女士难以接受的是,“花了400多元钱,病却还没治好”。刘女士认为,要降低看病费用,医生要真正为患者考虑,不要盲目开“大处方,动不动就照X光”。(《南方日报》11月5日)

  处方:加强对门诊检查费控制

  开方医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

  “老百姓去看病的时候,还没有拿到药就要花很多费用,我想问改革有没有讨论这点?”昨天下午,姚宏演讲后,现场有人问。

  “我同意你们的看法,我们要控制总医疗费用,特别是检查费用,这两年诊疗费、检查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药品增长速度,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老百姓对加大控制门诊检查费的愿望,姚宏明确表示认同,他这样说道,“所以,明年我们准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控制不必要的滥检查、滥收费。”姚宏还提到,将逐步改变医疗保险的给付方法和给付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病症四 医保覆盖范围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底发布报告说,全国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医疗保险,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医疗。(新华社2005年12月21日)

  今年4月1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透露,目前全国13.2亿人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已达11.3亿人。

  姚宏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医保。

  关于这个美好的图景的进程,作为医疗保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姚宏介绍了最新数字:“至10月底为止,中国三种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超过了12亿(人口),到年底仍然会有比较大的增长。”

  “我可以说这样的话,发布的基本药物将全部进入医保药物甲类,个人不另外负担。”此外,姚宏说,目前,其工作重点是配合《基本药物制度》,尽快出台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1月底必须出台。”姚宏笑着说,“现在已经到了11月下旬了,离11月底还差10天吧,请大家耐心等待。”

  病症五 医疗投入低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中心主任赖平耀教授2008年底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建议,政府对公共医疗的财政投入应提高到GDP的3%。他说,从90年代下半期开始,政府财政投入在全部医疗支出中所占比重仅为15%-18%左右,占GDP不到1%。而发达国家对公共医疗财政投入则占GDP近8%。

  处方:花费更多,花得更好

  开方医生:世界银行人类发展部首席卫生经济学家约翰·兰根布伦纳

  约翰·兰根布伦纳指出,中国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与GDP的比率偏低。“到底多少是足够的?是否需要更多的资金?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一个足够的,或完全划一条线就知道多少足够的资金了,更多的是社会问题,中国需要在现有的筹资水平上更加合理地利用资金,这是非常重要的。”与“医生”桑国卫提出“spend better”的“药方”相似,“外国医生”约翰·兰根布伦纳给出的一剂“经济处方”也是“合理利用”。

  约翰·兰根布伦纳提示说,政府通过什么方式投入,是通过社保基金方式,还是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去做投入,这也需要仔细选择。

责任编辑:陈天晗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