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我蓝盔部队感动非洲 获赞“总能创造奇迹”(图)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1月24日11:22

  嘉宾与主持人合影 新华网 杨刚 摄

  【访谈页面】 【文字实录】

  11月24日9时,全军唯一一名荣获第二届中非友谊贡献奖的军人,被评为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之一的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队长张勇和部队官兵代表——时任医疗队副队长刘恩海,第三批赴苏丹维和部队政工干事甄玉改做客新华网。

  官兵代表:他是共和国最值得骄傲的儿子

  主持人:在二位眼中张部长是什么样的人?

  刘恩海:第一是我们的首长,那次维和张副部长作为指挥部的政委、党委书记,是我们的首长。首长应该说在原则面前是不讲情面的,没有情面。所以他讲大局,应该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担当。在指挥上果断艰巨。再一个就是兄长,他特别重感情。在维和期间,在特定的环境,因为我们长期在国外,所以兄长对我们每个维和官兵,尤其对我们个人来讲,从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工作方面,应该说起到了兄长老大哥的表率作用。

  再一个就是严师。应该说作为张部长来讲,当老师是无私的,第一批他是指挥部主任,第二批是政委,他的维和经验特别丰富,处理各方面突发问题能力比较强。我们是在第二批,我是分工政治工作的副队长,所以在这方面感受特别深,无论是在政治工作的开展,包括平常管部队、带部队方面,应该说部长给予了我们工作的指导。

  再有就是益友。在这方面,部长没有因为他是我们的指挥官,是我们的首长,在业余时间给我们无私的、真诚的沟通,关心我们的生活、个人工作、成长进步,包括我们家里出现困难,方方面面,应该说用这八个字,这是在我心目中印象最深的。

  甄玉改:这段时间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对于张部长的最新称呼,就说“他是共和国最值得骄傲的儿子”。我看到这几个字热血沸腾,觉得他受之无愧。作为跟随张部长到苏丹维和的一名官兵代表,张副部长他获得这个荣誉是众望所归,大家都觉得他受之无愧。张部长在我的印象里,首先是一个党的好儿子。对党的事业忠诚,对党忠诚。他在国外维和期间,始终把咱们国家的荣誉和形象放在比生命都重要的位置。

  第二,他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的大局意识、争创一流的意识,带领部队怎么谋打赢的意识非常强,事实也证明,他带领我们这支蓝盔队伍在非洲的土地上创造了很多奇迹。第三,作为军人,是践行当代军人价值观非常先进的典型。作为一名中国人也是非常骄傲,因为他赢得了“感动非洲”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荣誉属于所有在非洲参加过维和任务的官兵

  主持人:听了这两位部下对您的评价,我不知道您对自己获得的一些荣誉有怎样的感想?

  张勇:这个荣誉,如果没有和我一起共同工作和共同战斗的战友的共同努力,我想是获得不了的,任务完成不了,荣誉也不可能得到。更重要的讲,我们在非洲所有的维和官兵,一批批的官兵,他们忠实履行使命,圆满的完成维和任务,创造了一个一个奇迹,才能使我走上领奖台。所以这个荣誉应该是所有在非洲参加过维和任务的官兵的。

  要完成任务就要战胜恶劣环境 处理复杂关系

  主持人:张部长非常谦虚。在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和许多其他国家维和部队一样,中国军人来到这里,首先面对的问题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生存下来?

  张勇:苏丹是非洲最大的一个国家,但是由于20多年的战乱,经济非常落后,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可以说一穷二白。那里的气候炎热,特别是从中国去了以后不适应,虽然我们到了以后,和平协议已经签订,但是安全形势也非常严峻,时常有一些冲突,给我们的官兵带来一些危险。我们去了那儿以后,如何生存,如何完成任务?首先要靠我们官兵良好的素质,能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尽量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当时我们去了以后,眼前是一片灌木丛,一片荒野,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把板房建设起来,克服高温、克服蚊虫蛇蝎叮咬问题,这样在比较严峻的环境下才能完成任务。

  

  艰苦的工作环境,蔬菜运到的时候,已经变质。

  
随处可见的毒蝎

  
  主持人:我们用图片给大家看一下当时的环境。这张图片就是您提到的灌木丛。

  刘恩海:这是飞机残骸。我们是24小时轮流加班加点的建板房。这是联合国提供的食品已经变质了。这是当地非常厉害的毒蝎子,它的长度比烟卷都长。

  
飞机残骸

  
  主持人:除了恶劣的环境最难处理的问题应该就是复杂的关系了,与当地住民的关系上遇到过哪些问题,能讲一讲么?

  刘恩海:我们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中苏友谊在六七十年代,老一辈就开创了好的先河,当地人民对中国军人是非常友好的。作为我们来讲,会力所能及的为当地做一些事情,不断延续中苏友谊。比如利用人员、装备的优势,给他们修路、架桥、送医送药,给他们打扫卫生、搞点建设等等,这样使我们的关系更加融洽,使我们相处的更加和谐。

  主持人:当地的普通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是什么态度?

  刘恩海:刚才张部长讲了,应该说中苏友谊基础非常好,我们虽然在苏丹南部,大部分都是非洲土著,但是因为有传统友谊,加上我们作为维和部队,也是履行胡主席提出来的和谐世界,我们是实践者,带着这种使命和任务,做了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实事和好事,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在我们的任务区,不管是很小的孩子很老的老人,见到中国戴有袖标的维和部队,把大拇指伸出来。可见当地老百姓对中国和中国维和部队的欢迎。

  主持人:这张照片也体现了官兵和当地的孩子们相处的非常融洽。这在干什么?

  刘恩海:这是抓了一个蜥蜴。有些非洲孩子说“中国功夫”,照照片时都想比划比划,他们非常崇拜。

  甄玉改:另外他们对照相机感觉特别新奇,那个地方太穷了,在维和部队到那个地方之前,他们是没有看过的。

  

  中国维和官兵有一种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报效祖国的信念

  主持人:和其他维和部队相比,您认为中国维和部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张勇:最大特点,我们作为中国军队,所有官兵都有一种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报效祖国的信念,特别是在任务区,特别重要,大家都能自觉的按照上级要求,按照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去做好工作。与外军相比,他们靠一些宗教来感化他们的官兵,我们是靠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我觉得这是最大的特点。

  主持人:那有什么劣势?

  刘恩海:劣势就是维和部队到了国外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同,这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多不方便,这方面以后应该加强。

  敬业精神来自何处?

  主持人:面对难以忍受的酷热天气,每一名官兵却被严格要求,室外作业必须穿着长袖迷彩服,脚穿陆战皮靴,这样的着装要求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甄玉改:这个也是当地的恶劣生存环境决定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地方的传染病特别多,尤其是恶性疟疾,着长袖迷彩陆战皮靴都是为了防止蚊虫叮咬。我们在国内集训时就已经开始了耐热的训练,就是为了到了任务区以后尽快适应。

  张勇:那儿的紫外线特别强,如果不注意防护,皮肤就容易晒爆皮,洗澡时特别难受。这不仅对军容风纪的要求,也是一种保护。

  主持人:面对如此多的困难,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国的维和官兵们并没有止步不前,不断的创造奇迹完成一项一项的任务。什么会有如此强的敬业精神?

  张勇:因为我们走出国门是代表国家、代表军队履行使命,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标准都体现了我们中国军人的素质,我们官兵首先有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有履行使命的责任感。只有大家有这种责任,对事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荣誉的珍惜,才有这种信念和勇气。当然,还有就是国内各级首长,我们的战友、我们的家人对我们的理解、对我们的支持,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就是因为这些,当然有坚定的信念和动力,大家不断在任务区创造一个一个奇迹,树立更高的标准。

  甄玉改:我想补充一点,除了这些,作为我们来讲,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张副部长给我们作出了表率,他的一些非常宝贵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鼓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去完成每一项任务。

  张勇:刚到任务区,条件非常恶劣,我们刚去时就住在帐篷里,疟疾发病率是46%,这种情况下,我们急需解决住房问题,也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联团司令到我们部队视察,他看到这种情况以后就说中国部队能不能做个样子,走在前面,把这个板房先建起来。我当时就跟司令讲,请你放心,等你下次再到中国维和部队的时候,一定要让你看到或者住进中国的板房。这样,官兵用一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40多天没有白天黑夜,连续作战,在二站区首先建起了板房。当时司令到我们任务区以后对我们高度评价,说你们中国部队是战无不胜的,你们为联苏团树立了标准,你们的标准就是联苏团的标准。

  甄玉改:他离任时到中国任务区告别,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在刚刚到达苏丹的时候,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就是看你们中国军队怎么样这片红土地上创造奇迹,你们用事实证明了你们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而张指挥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指挥官。

  苏丹有了繁荣的迹象 感到高兴

  主持人:您两次赴苏丹,那当地有什么变化?

  张勇: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去以后,感觉社会上有很大的变化。第一,老百姓原来由于战乱流离失所的难民,现在都返回家乡了。再有就是感到市面繁荣了,原来没有商铺,现在都开始做生意。原来没有房子,都是茅草屋,现在开设建房子了。原来没有路,现在把路修好了。还有就是他们脸上的表情,现在有笑容了,生活不断在向好的方向改善。特别是最近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他们房子建的更多了,对在那里工作过或者执行过维和任务的官兵来讲,感到确实高兴。我们维和部队给他们带来了和平,带来了幸福。

  主持人:那儿的环境那么恶劣,您能前次前往,有怎样的动力?

  张勇:作为军人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谁遇到这个事情都会义无反顾的参与参加。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再有,特别是第二次去,主要是考虑第一次有好多事情觉得好象没有做完,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行政事务,对于军队来讲,也是刚刚做这个维和工作,有好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学习、去认识、去感悟,我想通过更多的参与维和,不断的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我们部队做这方面工作提供一些借鉴的东西。作为我来讲,我一直把维和作为事业去做。

  在任务区 男女同志性别概念已不清晰

  主持人:作为女同志,能够作为中国的维和官兵,我不知道您在出征时有怎样的感想?

  甄玉改:当时非常简单,虽然是女同志,但我首先是一名军人,要服从组织的需要,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使命的这种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组织上给了我们一种高度的信任,选择了我们,我们就是义不容辞。张副部长两次维和的事迹在我们分部,是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给了我们很多信心和鼓舞。在任务区,可能女同志和男同志性别的概念已经不是特别清晰了。

  维和官兵的选拔标准有多严格?

  主持人:我们在挑选维和官兵时有什么标准呢?

  刘恩海:首先是政治合格、思想过硬。再有就是综合素质应该是优秀,尤其是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义务兵没有,一般都是士官和干部为主体,兵龄长一些,这样思想素质较好。

  甄玉改:选拔标准非常严格。

  张勇:大家都有这个愿望,非常积极报名和参加,我们考虑环境比较恶劣,主要是考虑身体素质能不能适应环境,大家尽量把思想比较过硬的、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专业技能比较强的,因为到那儿都是独当一面,自己去完成任务,所以选拔的相对比较严格一些。但是大家都非常踊跃、非常积极。有时候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劝他们离开的时候,这个思想工作非常难做。

  我们是两个月的集训,对这些同志的思想工作很难,每天早上晚上的5公里跑起来,再强的训练能够坚持下来,但是真正让他走的时候,跟他谈到这个事情,小伙子都流下了眼泪,不想走,只有一个愿望。所以确实很难做这项工作。

  胡主席的话是一批批维和官兵的强大信念支持

  主持人:这么艰苦的环境,每批是8个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们还有这么大的强烈愿望?

  甄玉改:刚才已经谈到了,作为一名军人来讲,每个军人都有一种渴望上战场的一种强烈愿望,尤其是在和平时期,其实现在部队多样化任务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比如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等。维和是在国际展示形象的一个大好机会,作为每个官兵来讲都希望有这样的机会去报效国家、履行我们的使命。胡主席在视察利比里亚维和部队时说过:“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我觉得这也是给了一批又一批维和官兵的强大信念支撑。作为我们来讲,能够参与到这支队伍里面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所以再多的艰险、再多的苦累都无所畏惧。张部长也说过,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作出付出一切,甚至是牺牲的准备,尤其是作为一名维和军人,更要时时刻刻体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和中国军人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

  联苏团部队总司令部理德尔中将:你们总是能创造奇迹

  主持人:在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任务区营地内,矗立着三座典雅别致的亭阁,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它们不仅展示着古老的中国文明,也凝聚着张勇副部长的智慧和执着。为什么建这样的亭子?

  
九鼎楼

  
  张勇: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我们中国部队,营区要做的最好、建的最好。同时,通过我们在苏丹任务区和其他国家营区在一起,能体现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也同时能够创造性的发挥官兵智慧。当然,通过建这个亭子,给我们官兵有一个休闲活动的场所,使大家在这里生活更优雅、更和谐,让大家感到温馨。

  主持人:你们平时会去吗?

  刘恩海:这个亭子刚才部长已经讲过,通过一开始征集亭子的名字,中华民族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通过建亭子也能反映我们中国人、中国官兵勤劳勇敢。亭子建起来是维和任务区,当成接待的一种场所,通过亭子也能展示维和官兵的精神风貌。

  甄玉改:当时理德尔中将来时,他看到以后就说,你们总是能创造奇迹,而且总是能够把你们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发挥到极致。他这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在建亭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有一名士官,也是两次维和,综合素质特别过硬。他当时跟我讲,其实建这个亭子我们一点底都没有,他们是建亭子的骨干,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驾驶员,从来没有说怎么样建亭子,所以张部长布置这个任务时他们心理特别没底,但是他没想到张副部长连图纸都给他们画好了。说材料哪里来呢?在这个地方物资特别匮乏。

  后来张副部长说整个营区他已经走过好几遍了,一些废弃的材料,包括车上的一些可以用得上的,他都做了考察,什么地方用什么,做了非常周密细致的,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计划,同时也给大家注入了信心。所以说这个亭子盖成以后,也让我们大家觉得,我们在这儿无所不能,中国维和兵总是能创造奇迹。

  维和无小事 祖国和军队的荣誉比生命更重要

  主持人:也能在亭子小憩一下,感受一下中国的情怀。张部长经常跟官兵说的一句话就是维和无小事,祖国和军队的荣誉比生命更重要。哪怕是官宾一些细小事情,您都非常严格?

  张勇:作为中国军队,组织官兵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也可以说走上了国际大舞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了祖国,代表了中国军队的形象。如果我们在一些事上处理不当或者是出现问题,影响了我们祖国、我们军人的形象。再有就是在国际这个舞台上,如果我们做的不恰当,也容易叫一些西方对我们有敌意的人,让他们有空可钻,给我们一些诋毁。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树立形象、完成任务,对官兵要求特别严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想着你是代表国家、代表中国军队,不能因为我们给我们国家和我们军队抹黑,这一点对我们官兵是非常非常严格的。

  主持人:有没有一些小的故事?跟我们广大网友一起分享一下。

  刘恩海:有一个事体现出张部长对我们官兵的严格。因为我们从事政治工作,我记得有一次,平常部长要求我们,外出执行任务也好,平常在任务区也好,一举一动,出营区以后应该是两人成伍、三人成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稿子要送交张部长改,其中有两个地方,就一个字,我们任务区有一个叫“阿维尔”的地名,原来是维护的维,有时候我们写成“威武的威”,我们感觉到就一个字,也是谐音,有时候英语翻译不准确,但是部长说我们发回来国内容易混淆,到底是一个地方还是两个地方。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感觉到,无论是工作作风还是工作严谨,他要求特别严。

  甄玉改:张部长对祖国的形象、对军队荣誉的维护我觉得做到了一种极致,非常细致,考虑的也非常周全。每一次中国传统重大节日都会召开一些招待会,可以说这个招待会的每个环节他都会亲自过问,事无巨细。有的时候说实在的,有时候我们都觉得这么高的指挥官,是不是可以不用过问。但是事实证明,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这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点点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一种被动。我印象比较深刻有两件事,一次是联苏团到我们营区视察时,当时给他们准备了午宴,说是午宴但也非常简陋,当时有一碟酱牛肉的摆法,他就亲自示范怎么摆。

  还有就是在任务区,每个出兵国都是悬挂自己国家的国旗,应该说五星红旗特别鲜艳,我们中国的国旗永远是非常崭新的挂在那个地方。这也是张部长作出要求,专人负责,一定要维护它,该更换的时候一定要更换,但是相比较,其他出兵国的国旗有时候有一点破烂或者破损,不太注意,但我们这方面做的非常好。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以小见大,可见他的心里时时刻刻装着我们祖国、装着军队的形象。

  家人对维和任务理解、支持、奉献

  主持人:维和官兵作出这么大的贡献,我想家人也作出很大的牺牲。

  张勇:我参加维和行动,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孩子都非常理解和支持,没有什么,我觉得他们对我认可吧,都非常理解、非常支持。

  刘恩海:因为部长在家里是老大,有四个70岁以上的老人,嫂子在公安系统工作,特别忙,孩子上大学。这一点来讲,尤其是在老人这里,身体都不好,应该说50岁的人了,两次维和,在家庭负担上,应该说老人们特别支持他,但是我想也是巨大的牺牲。虽然张部长只是简单说家人支持,但是这里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

  就这个问题我和老太太交流过,应该说老太太非常深明大义,我看到她经常会想到岳母刺字这个事。张部长第二次去维和,张部长怕老人担忧没有告诉她。后来知道以后,老太太真说了这样一句话,为国尽忠是好事,但是你也不是小伙子了,要保重。老太太很有大局意识,她说你作为一个带兵的,一定要把那些孩子一个不落的安安全全的给带回来。张部长两次维和三年的时间里,老太太日夜担忧,每天都看军事报道,每天不由自主的挂家里世界地图,去找找苏丹。也是因为这种担忧,心脏出了一些问题。但是老太太还是觉得很骄傲、很自豪,有这样优秀的儿子,对牺牲、奉献很少谈。

  主持人:在苏丹也会遇到一些危险的事情?我听说也有一些官兵因为蚊虫得一些疾病去世的?

  张勇:有,其他国家有,但是中国没有。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尤其是疟疾,有死亡的。

  穿衣服时一定要注意防护,这是纪律,特别是晚上。另外就是吃药,吃预防病的药,这也是作为纪律。每周吃一次,我们的医生要看着每个同志咽下去以后才行,因为那个药吃完以后有副作用,有反应,但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保证我们战斗力不下降,逼着吃药。还有就是要求加强锻炼。每天要坚持两个5公里,提高你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我们第一批时有人得过,就是因为当时的环境特别恶劣,还有就是劳动强度很大,要盖板房,免疫力下降,我们也在总结。第二批去时感染率就是零,这也创造了一个奇迹。

  甄玉改:我说一下药的副作用,可能大家想象不到,副作用非常多,我感到非常厉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是失眠,有的是头痛,有的就是面部神经麻痹,还有就是拉肚子。因为卫生间比较少,有的时候是出来以后碰到其他的战友,都是拉肚子,但是不得不吃,而且对肝脏的损伤也非常大,明知道是有损伤也必须吃,因为身体好才能有战斗力。

  维和行动为与友邻国家交流提供了平台

  主持人:您两次去苏丹,与其他国家部队有怎样经验上的交流?

  张勇:我们参加维和行动,很好的特点就是和其他友邻国家提供交流的平台,我们也注意学习他们的一些带兵理念、管理方式,包括作战思维和任务组织,我们在一起也相互交流,注意学习。我们和其他国家的部队定期搞一些联谊活动,每个国家的国庆日和传统节日时,我们都在一起共同庆贺,平时多搞一些体育比赛,搞一些相互参观,带着我们的官兵到他们营区去看看,他们也到我们营区来参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因为在任务区,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苏丹的和平,为了当地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也非常支持,非常理解。我们的困难,他们也主动来做,他们有困难,我们也主动去帮他们,非常非常好。

  甄玉改:非常有意思,我们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有时候我们讲,国家队、八一队,踢足球、打篮球,这次输了,下次一定要找回来。开展互动活动当中,也增进了友谊、增进了了解。

  主持人:看来我们官兵的业余生活也非常丰富,我们所有网友也非常欣慰。这几年维和官兵在援助方面做了哪些贡献?有什么样的业绩?

  张勇:不能说业绩,在任务区,我们力所能及的为当地做一些实事好事。比如说工兵分队,用我们的业余时间和装备给他们修路。特别是路,应该说在任务区贡献是非常大的。我们原来去时都是没有路,都是我们工兵分队修了。我们的运输分队帮助运输一些物资,他们的设备都是很匮乏的,帮助调一些水罐等。我们的医疗分队给他们送医送药,特别是技术上的一些援助,他们医院特别落后,我们开展了“光明行动”,给他们做一些白内障的眼部手术。当地老百姓家庭比较困难的时候,我们也省一些,给他们送一些粮食,包括我们的一些衣服,我们离开之前都捐给他们。能想到的、能做到的我们都做到了。

  主持人:维和官兵一天工作时间大概是多长时间?

  张勇:根据任务来看,情况允许,我们还是正常八小时,但是有任务时,那就没有时间了,直到完成任务。

  主持人:这张照片是现在营区的大门。

  甄玉改:这就是当时一片荒凉的灌木丛。

  

  张勇第一次赴苏丹维和时当地一家人住的茅草屋。

  

  张勇第二次赴苏丹维和,同样的一家人几经住进了房子里,当地居民的生活不断在向好的方向改善。

  主持人:这是瓦屋居民的照片。

  张勇:这是我第一次去看大家看看,照了照片,我第二次去时,在同一个地方,房子已经盖起来了。

  主持人:强烈的对比,可以说我们的维和官兵做了很多工作。

  甄玉改:对,给当地军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主持人:在访谈最后,张部长,您认为作为一名维和官兵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张勇:刚才已经涉及到了,作为军人参与维和行动,首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有吃苦,甚至是牺牲的思想准备。再有,必须要有好的身体素质,因为那个地方环境比较恶劣,劳动强度比较大,又有传染病,你没有好的身体是肯定不行的。还有就是要有精湛的技术,你能够顺利的工作,特别是能够独立性完成任务,叫领导放心,这是最起码的。思想要过硬,身体要好,技术要好,这是最主要的。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