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张勇:感动非洲的勇士(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23日16:01

  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张勇两次率队赴苏丹维和赢得赞誉。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题:感动非洲的蓝盔勇士

  --记两次率队赴苏丹维和的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张勇

  作者 李德营 张开山 陶社兰

  他曾两次率队参加联合国苏丹瓦乌任务区的维和行动,两次被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和联合国苏丹特派团“特别贡献奖”,是迄今为止,曾战斗在维和基层工作一线,职务最高、维和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中国维和指挥官。

  他就是荣获“第二届中非友谊贡献奖”,成为全军惟一“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的军人――济南军区联勤某分部副部长张勇。

  首次出征创营建“中国速度”

  2005年6月,刚刚接任某分部副部长的张勇接到了军区组建首批赴苏丹维和的命令。

  出国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在济南军区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作为维和部队指挥部主任兼运输大队大队长,这支部队的领头人,张勇感到了责任。

  经历了近一年高强度封闭式训练,这支中国运输兵,于2006年5月26日,踏上苏丹这个时局动荡、战乱频仍的国度。这是中国维和部队第一次在苏丹展示风采。

  出征前,张勇通过媒体和各种资料对苏丹做过全方位的了解。然而,从飞机场距离战区仅仅10分钟的路程里,却带给了张勇不断的触目惊心。“战乱带给这个国度太多的灾难,这里太需要和平了。”记者采访他时,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勇仍感慨万千。

  如果说瓦乌的现状让他震撼,更让他瞠目的是他们就要安身生活和展开工作的的营区: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灌木丛,乱石纵横,野狗成群,蛇蝎出没。

  营房建设是首批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后续部队能否顺利展开工作,和济南军区赴苏丹为期6年半的维和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张勇第一个扔下背包,喊了一声:“我们要在雨季来临之前把板房建起来。”接着就拿起铁锨到工地上铲起土来。官兵们被他的热情和斗志感染了,纷纷拿起工具,冒着近50度的高温,开始了分工不同的作业,也开始了不分昼夜的连续作战。

  因为居住环境的恶劣,再加上营地里蚊虫肆虐,和高强度的劳动带来的体质下降,进驻任务区的第九天,在张勇一连工作了近10个小时后,挥舞着铁锹的胳膊突然使不上劲儿,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在地上,再悄悄摸摸额头,滚烫。

  “糟糕,中彩了!(因为疟疾患病率高,官兵称疟疾发病为中彩)”看看周围的战士们没有注意到他的反常,张勇赶紧悄悄地溜回帐篷,偷偷吃了几片药,又跑回工地和大家一起劳作。锹是挥不动了,他就到处看,一会儿帮焊龙骨的战士递根焊条,一会儿再帮钉板房的弟兄递个螺丝钉。实在撑不住了,刚想找个地方坐会儿,头上一声响雷,要下雨了,他又赶紧跑到简陋的升旗台前,把国旗收了抱回帐篷里。而这时,已是夕阳西下,他也整整忙活一天了。

  经过连续40天的昼夜奋战,运输大队在整个二战区第一个盖起了整齐、漂亮的板房,赢得了“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的美誉。也正是这四十天,让这位中国指挥官走进了联苏团、二战区和各出兵国维和部队的心中。战区首席长官巴比先生在济南军区慰问团前往任务区慰问时,致信慰问团团长刘勇:“能不能让张指挥官延期回国?有他在,我们二战区的建设和发展会更加顺利和出色。”

  被感动的还有联苏团部队总司令里德尔中将。部队刚刚进驻到任务区时,张勇曾面对他“多久完成营建任务”的问询,立下军令状:“您下次再到中国分队,这里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当里德尔中将再次来到这里,望着一排排白蓝相间、功能齐全、漂亮美观的中国式板房时,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说:“中国维和部队进驻任务区的时候,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在观望。而今,你们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你们表现出的优良素质和敬业精神值得所有出兵国部队学习。”

  二次出征彰显英雄本色

  2007年,刚刚从苏丹载誉归来不久的张勇,又一次严峻考验摆在他面前:军区接到组建第三批赴苏丹维和部队的命令。在选派带队干部时,组织认为张勇政治上成熟,带兵有魄力,又有首批赴苏丹维和的经验,便准备让他第二次带队担任维和部队的政委。

  2007年9月18日,载着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的飞机在苏丹中部城市欧拜伊德降落。作为维和部队政委,新的角色、新的任务形势,使张勇这个二度维和的指挥官没有一丝轻快感。

  张勇亲自带队前往勘察道路,和战士们一样在近50度的高温下,在烈日炎炎、红尘滚滚中,身着十余斤的防弹衣和钢盔一日颠簸往返数百公里,研究分析道路特点,留取各种数据;根据途中千钧一发的安全形势,不断制定完善防卫措施和预案,在类似地形地貌中多次组织应急演练。在经过了严密的准备后,中国运输兵的车队奔波在苏丹的雨林中。无数次通过多个不同武装派别控制的敏感区域和哨卡,无数次驶过竖着醒目警示牌的雷区,无数次把直接推动苏丹和平进程的人口普查等物资安全运抵目的地,也无数次把中国汽车兵的风采和胆识留在了雨林深处平民人家的记忆里。联苏团部队总司令部里德尔形象地说:“联苏团二战区的工作是在中国运输分队的车轮下推进的,你们的标准就是联苏团的标准。”

  联合国为中国维和官兵提前授勋

  孟向东是第三批赴苏丹维和医疗队的队长。记者日前在济南采访他时,他谈起这样一件事:

  2008年1月29日,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的肯尼亚籍维和士兵约瑟夫在准备从医疗队后送至上一级医院时,突然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的复杂病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二级医院的救治范围,在简陋的医疗设备面前,一场生死大营救上演了。这是对中国维和医疗队的考验,更是对中国维和部队的考验。经过惊心动魄的20分钟,病人奇迹般地获救,并被顺利转送至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四级医院,创造了维和医疗史上的奇迹。

  而在长达十余个小时的抢救过程中,张勇一直坚守在ICU门口,不时向手术室里张望,了解病情,给予医护人员及时有力的指挥。

  “张勇既带有政工主官那种深沉、敏锐和前瞻,又有着军事领导那种利索、认真、严厉和果敢。”和张勇一起维和的战友们,纷纷这样评价他。

  2008年4月17日上午,因牙周炎发作正在UN城营区输液治疗的张勇得到报告,距营区3公里外的瓦乌市集贸市场发生枪战,有7辆在执行装载任务的车辆被围观群众挡住了去路。情况万分危急,官兵有危险。他一下子拔掉输液的针头,一边让翻译向战区司令部汇报,一边命令应急小分队集合随他出发。

  张勇乘坐的白色特拉卡指挥车行驶在通往瓦乌的红土路上,大大小小的弹坑把车颠得直蹦“三级跳”,颠得他牙根儿一蹦蹦地疼。10分钟后,终于望见了带有醒目“UN”标志的车队。事发现场,冲突双方的警察和反政府武装的士兵还在虎视眈眈地持枪对峙着。他不慌不乱地一边指挥应急小分队疏散掩护,一边想方设法协调运输车辆绕行。

  两个小时后,当他们安全返回营区时,在门口迎接的官兵们一下子围了上去,禁不住热泪盈眶。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他不顾大家劝阻,中断输液治疗,又冒着冲突时有发生的危险,带领运输小分队将这批物资运送到距离驻地瓦乌160公里的城市阿维尔。

  也正是那一次,他们不仅创造了朝发夕至显神速的奇迹,而且使当地儿童在雨季来临之前用上了帐篷学校。事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战区官员专程到运输大队致谢。

  2008年春节,苏丹的烈日炙烤着大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交相辉映、婀娜多姿。中国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迎来了他们维和生涯中最重大的喜事。

  联合国秘书长驻苏丹特别代表、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最高长官卡齐先生和部队总司令里德尔中将破例提前两个月亲临现场为中国维和官兵授勋。如此高的授勋规格和打破常规的提前授勋开创了联合国维和史上的先河。

  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是在任务区部署时间最长、分散布置时间最长的维和部队,是应对任务区周边最多突发事件的部队。也是受到联合国表彰人数最多的维和部队;是执行长途运输任务最多的维和部队;是在物资最匮乏的情况下完成最高难度医疗抢救的维和部队。

  两次出征,历时三载。张勇与中国的维和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工作之余,他还在研究有关维和的情况以及苏丹的形势变化。“亲身感受到战乱给苏丹人民带来的痛苦,让我们更加珍惜国家建设的成果,和中国军人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如果国家和军队需要我再次走上维和一线,我一定会再去。因为我对维和有着深深的感情。”张勇说。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