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钱老千年一问 山西众口回答

来源:山西日报
2009年11月26日05:04
  时间:2009-11-26 04:09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安徽省高校的11位教授日前发出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信中,他们重提了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反复问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教授们的公开信发表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也成为我省教育界、学术界有识之士热议的话题。连日来,省科协召集我省管理科学研究会、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省国防科协、省农经学会等单位的带头人,举办数次座谈会缅怀钱老。

  [素质]

  教育改革解不开的“魔方”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解不开的"魔方",走远了,人们呼唤回到"公平"的应试教育,走近了,又会在各类考试中失去方向,学生、家长怨声载道。”省教育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对教育改革不抱任何幻想,他觉得,能做到均衡发展就是善莫大焉,遑论素质教育,遑论杰出人才。

  座谈中,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秘书长杨茹说,“由于对分数和学历的过度追求,素质教育成了一句口号。现在的孩子从踏进校门那天起,上大学就是惟一的目标,全面发展和特长被忽视,德育、体育锻炼、各种能力的培养没有人关注,畸形发展成为必然。”“应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让有学习天赋的孩子来学习,让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来做事,让有探索欲望的孩子去发现,教育的作用应该是顺其自然。”

  省动物学会理事长王兰认为,“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出了大问题,初三、高三的孩子就像接受魔鬼训练一样,每天早晨6时起床,晚上11时睡觉都是早的,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除了作业还是作业。考上大学本来应该好好学习,却因为精神突然放松,失去了学习动力。在中学本来应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提高素质,但除了应试教育、疲劳战术外,教学进度就是在两年内把3年的课程学完,第3年纯复习,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孩子能学好吗?只会让孩子厌恶学习,哪还有创新精神?”

  “钱老学识渊博,知识全面,上世纪80年代就相继提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三大科学思想体系,目光所及几乎涉及当今自然科学的全部领域,我们都应该学习钱老潜心向学的精神,重积累,不浮躁。”省国防科协常务理事黄克勤谈到素质教育,认为现在缺的就是终身学习的风气,“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一个人生命的始终,并且应该包括知识、学养、道德、文化、做人、身体等全方位。”

  [文化]

  游离于骨子之外的“皮毛”

  “中国教育走到今天的尴尬地步,爆出种种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丑闻,这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有关系,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教育的任何改良或修修补补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省科协宣调部部长李启明说,“文化不应该是知识阶层拿来武装自己的招牌,稍有些许书本知识便频频在媒体上"孔雀开屏"。如果文化没有浸淫到人的骨髓里,总是游离于骨子之外的"皮毛",那么文化名人和演员就没有多大区别,出镜或出书就是"走秀"。”

  省针刀医学会会长成树江回忆起钱老上世纪80年代那个鼓舞人心的预测:“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谈到中医的临床运用、经验积累,钱老曾说:“从来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是大学毕业得了学位马上就成了大文学家的,没有,这是不可能的。”基于对钱老观点的认同,成树江说:中国要培养杰出人才,仅靠修改某个条例或改造某个制度是不行的,还需要从文化观念上动大手术,惟有进行复杂的系统改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文明进取、理想高远,淡泊名利、耻于拜金的良好社会氛围,杰出人才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省生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张可兴非常认同网友的观点:当我们面对“钱学森之问”时,千万别忘了还有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应该说,这两个问题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核心是文化生态。在经济冲动与道德抑制的相互平衡中,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被功利主宰,崇高的德行、人性的关怀被位移,而市场的巨大魅力把“经济人”的雄心撩拨得热渴难耐,这样的文化生态,出不了什么大师。

  “全球金融危机给人们的最大启示是,美国经济发展的路子在中国绝对不能走,走不通,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张可兴说,“因此,我们要对我们的文化遗产、科学遗产倍加珍惜。山西要转型发展,应该更加重视科学文化,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是山西的首席科学顾问,我们不应该只是仰着脖子听几回报告了事。”

  [创新]

  “枪”打的就是这只“鸟儿”

  太原理工大学李文英教授认为,钱老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中国教育不是“品种”有问题,是方法不得当,“土壤”出了问题。过于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探索,把创新精神扼杀在了摇篮里,以至于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高级人才”,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

  “以中学物理和化学实验课为例,所有的实验课都是程序化的,学生只要按照步骤一步步完成就是了,不能有自己的实验方法,无法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验证原理。在最具探索精神、最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纪,好奇心、创造力刚一露头就被一枪打掉,久而久之,所有的学生就会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只会按教科书、老师或上级的布置去完成学习和工作的成品。”

  省农经学会秘书长陈克毅说,还有更厉害的,听说一个大学毕业生,为了晋升职称,一周内赶出5篇论文,很快就发表了3篇,可见全是抄的。造假的能够晋升,谁还去费心思搞创新,埋下身子搞研究?“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才,为什么在世界科技界没有多大发言权呢?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可资创新的环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

  [理想]

  “苦行僧”和“傻瓜”的专利

  省管理科学研究会荣誉理事范祥庆当年在国防科工委工作,忆起一件钱老关心科学发展的旧事。20年前,新华化工厂张光鉴工程师的一篇关于相似论的论文引起钱老的注意,他俩刚从北京出差回到太原,钱老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他们立刻买上返程火车票返回北京接受钱老的指点。钱老要引用其中一段话,还反复考证,几次征求张光鉴的意见。

  “我们缺少的不是学问是否高深,而是学品学风,像钱老那样虚怀若谷的大家,让人每每忆起便有高山仰止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尊师重道的风气日下,教师不再以培养人才而骄傲,而是为攫取职称、养家糊口而费心,学生不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是为满足自我而努力。”范祥庆感慨万端。

  省科协原副主席祝平诘问: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社会风气已深刻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不跟进无法在这个社会生存,跟进又有诸多心理障碍。那些靠金钱、权力甚至暴力破坏社会法则的人活得挺滋润,那些遵守规则、老实、善良的人反而活得很辛苦,在这种环境下,谁还会一心一意做学问、一心一意遵守和奉献?他自己做答:“大多数人都不会,只有我们常说的"苦行僧"和"傻瓜"才会。但就是这群"傻瓜"才撑起了共和国的大厦!他们是有理想、守情操的共和国脊梁!”

  省管理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月长认为,“人才培养,学校是有问题,但绝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有问题,也绝不仅仅是教育。钱老的千年一问,如同一把利剑,为"潜伏"杰出人才的教育界、科技界、学术界指明了到达彼岸的方向,那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做那个"苦行僧"和"傻瓜"!”

  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曾经长期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四大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世界并且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成果。但是,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却落后了?为什么近代世界科学的大振兴或大革命,不在中国或印度发生,而是在西方发生?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

  本报记者 李爱珍 程国媛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