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弱的她在抢救室外等候。 曹景荣摄 |
张燕:东风广场哪里是你的家
众人不停询问,“你从哪里来、姓什么、叫什么,孩子的父亲在哪里?”流浪女要么看着孩子,要么低着头,问得急了,就使劲摇头,半个字都不说。
10时30分。婴儿刚出生,又没有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感染。医生拉开流浪女,给婴儿打了一针破伤风。孩子哭了。流浪女发疯似的冲向孩子,“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你家在哪里?”
“东风广场!”
“那里是广场,那里是你家么?”
在旁劝阻的张燕突然冲她大叫,“孩子都这样了,你不心疼么,你要走就自己走吧!”说完,张燕泪水满眶。流浪女不再说话,呆呆地靠在墙边。
王彦:医院护工想收养孩子
安静了不到半个小时,流浪女又开始喊“我要回家”。
医院的护工、50岁的王彦问:“我能不能收养这个孩子?”王彦一家来自湖南。侄子和侄媳妇都30多岁了,一直没有孩子,家里很想领养一个小孩。“家里条件不错,又很喜欢孩子,交给他们养,肯定会很疼他的。”
12时30分,医生给她买了盒饭。坐在急诊室门口,她狼吞虎咽,最后,还用筷子将剩下的碎骨头一一夹起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后再整齐地放在盒盖上。“她其实一点都不糊涂,只是心里有痛苦不想说”,张燕说。
民警:母送精神病院 儿留医院观察
13时30分,警车开到医院门外。可当众人把她送到警车旁时,民警挥手表示,要先请示一下到底把她送到哪里。
民警不停打着电话。“至少打了一个小时了”,有人说。
这位民警为难地表示,对于刚刚产下孩子的母亲,精神病院没有育婴室,“需要流浪女在医院住满一周才能接收”。福利院则表示,小孩妈妈尚在,“不是弃婴不能接收。只能算是托管,手续又不一样。”
14时30分,市救助站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医院。
她们先把母子俩劝回急诊室,表示,对母子身份和身体情况进行甄别后,将把母亲送往精神病院,孩子送往福利院,“孩子虽然是托管,但是时间不限,费用也会由政府承担。”
17时许,流浪女再次抱起孩子要走出医院。两次被医生拒绝后,她第三次抱着孩子跑到了路口,“要去杨箕村,家在那里,家里有家人。”最终,医生还是把她带回了医院。
回到医院,她一直很安静,不再挣扎,安静地看着孩子,不时用并不熟练的姿势拍拍孩子。18时,医生把她哄上了警车,“送你回家,孩子等下就给你。”最终,她被警车送往了广州市精神病院,孩子则留院观察一周。
回来时,张女士再次闻到恶臭味,掀开流浪女的衣服,才发现婴儿的脐带还未剪断,胎盘还红通通地搭在婴儿身上,她急忙打急救电话。
10时25分许,救护车赶到。张女士说:“她怎么也不愿意上救护车,我们答应她陪她一起去,才说服她上车。”
医生说:“男婴估计是前天出生的,目前很健康,但妈妈精神有问题。
医生给小孩打针时,引来男婴一阵痛哭。流浪女见状,心痛地跑到床沿旁,把刚打完针的小孩一把抱住,哭着闹着要抱婴儿回东风广场。直到一名护士恐吓说:“你要是不让医生打针,会把他害死的。”她才乖乖地放下男婴。(叶伟报 林静)
救助日志 无力的救助
这名流浪女在东风路、农林下路等地流浪,迄今至少有半年。很多人都曾看到她笔直地站在东风广场公交车站的站牌旁,垂着头,一言不发。有人站到她身边候车,她便踱着碎步向旁边靠靠。再有人靠近,她继续往边上躲。似乎,她永远在等待下一班公共汽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小腹就越隆越高。
10月中旬,段丽辉小姐打通市救助热线的电话。120、街道、派出所都纷纷前来王府井一带看望过她。可是女孩既无身份证,也不回答问题,因此无法遣返原籍。相关法律也规定,流浪者不能强行救助。
“几个街道都担心会在自己地盘出事。”段小姐曾亲眼见到街道城管驱赶她。一名街道工作人员称,考虑到她随时有分娩的生命危险,只能派人跟着她,随时施以援手。
11月4日,今年第一波寒流来袭前夕,流浪孕妇出现在农林下路王府井门口。农林下路彩票投注站的宋小姐看到她的时候,原来的衣服已经遮不住大肚子了。很多街坊将冬衣送到她手上。
当晚,农林街有关负责人组织城管、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十多名工作人员到现场处理。最后,他们发现确实无法与女孩实现有效沟通,于是派两名社工对她进行跟踪。可当记者第二天再联系有关社工时,得到的答复是“跟丢了”。
11月23日,记者在东川路麦当劳门前再次发现她的踪影。记者第一时间联系所属的越秀区大东街,不过半小时后街道民政社工到现场时,发现流浪孕妇又不见了。
日前,最令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流浪女当街产子。这次,她回到最初被发现的街道辖区内,越秀区梅花街。
记者手记
为何从市民到街道,从媒体到政府救助部门的各方关怀最终还是让这名流浪孕妇当街产子?面对这样一个刚刚生下孩子却拒绝和任何人交流的产妇,我们一方面无法探究她的基本信息和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似乎也无法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制度的规定下,在她生产后,精神病院无法接纳这样一个刚刚生产的产妇,福利院无法接收一个母亲还健在的婴儿。在这名流浪女怀孕的10个月里,为何我们的关爱和救助不能更加及时和有效?(记者 周皓 吴广宇 实习生 李向向 (应当事人要求,部分受访者姓名为化名))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