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要形成“同城效应”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9年11月30日04:58
——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于学信
本报记者 李伟
拿着一本1966年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于学信开始了在第二届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的演讲。这本地图,给与会嘉宾留下深刻印象。11月27日,于学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话题就从这本地图开始。
老地图折射新差距
记者:为什么要把这本老地图带来?
于学信:这本中国分省地图册是我偶然发现的,对我触动很深。除当时的省市区地图外,这本地图册还增加了京津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和海南、成渝地区4幅地图。里面有一段关于成渝地区的描述——成渝地区是指成都和重庆两地之间及附近地方,这是四川省经济、文化交通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密集地区。
这本地图册在当时是内部参考资料,权威性很高。43年过去,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惟成渝地区还欠发达。
记者:你认为成渝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是什么?
于学信:原因很多,我认为其中有对机遇的把握问题。当前,西部地区正迎来全面开发开放的新阶段,成渝地区建设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这次召开的第二届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有标志性意义,它将推动新时期成渝经济区规划和建设,为两省市人民带来福祉。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开放合作
记者:对川渝合作,对成渝经济区建设,你有什么看法?
于学信:新时期、新时代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合作,这是成渝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成渝地区要发展,离不开开放合作。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坚持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思路,形成了区域增长点,但与东部地区发展相比,亮点还不突出,因此,要在区域发展上谋划更大亮点,取得更大成效。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打造中国新的重要增长极。
记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这两年川渝合作越来越紧密。于学信:川渝之间有很多共同利益,必须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深入推进双方合作。比如,重庆市和成都市都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面临着通过发挥特大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协调经济统筹发展的任务。经过实践,试验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但要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验进一步推广到整个川渝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要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不仅是资金等硬件方面的支持,还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支持。
重视“塌陷区”发展
记者:成渝经济区的崛起,不仅有赖于成渝两个特大城市的发展,也有赖于其他地方发展。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于学信:要更加重视“塌陷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成渝之间的不少城市是比较发达,现在两个核心中间有点弱化。
如果这个连接带不能隆起,成渝经济区就不能一体化。要在谋划城市群布局、产业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重视这个区域的规划和投入,要重点投入,优先投入,使其尽快隆起。这一块发展起来,借助其发达交通,就能最大限度地推动成渝经济区形成“同城效应”。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