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扫黑关键在三点:严把门 管好事 打“蛀虫”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30日15:27
从上周五开始,我们从利益链、关系网和如何铲除赌球这个毒瘤三方面分析了赌球是如何将中国足球推入了深渊。今天因为司法的强力介入,让我们对中国足球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如何还中国足球一片净土,今后建立怎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新秩序,这才是我们反赌打黑的最终落点。如何建立新秩序?简单归纳为3点,把好门、管好事、严打做假者。
严把进门关
为啥赌球?一个字:钱。俱乐部赌球是为了钱;球员赌球也是为了钱;庄家赌球更是为了钱,这就是全世界赌球事件背后的根本问题。但在中国足坛,它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即个别经营足球俱乐部的动机就不纯,他们根本不顾球队的发展,一门心思只为挣钱,这才使足球圈内的假赌黑愈演愈烈。
拿这次赌球事件的导火索为例,王珀和王鑫两个所谓的球队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只是为了利用球队挣钱,才双双入股山西陆虎俱乐部。王鑫表面上是以赞助人身份谋得俱乐部副总经理头衔,可实际上他并没提供任何投资。接下来的事情就很顺理成章了,买球卖球,挣了大把大把的黑心钱。所以,问题是:为什么王珀和王鑫这样的动机不纯的人,能成为一家足球俱乐部的领导者?
我们知道,欧洲的职业俱乐部为什么能声名显赫,成为了众多球迷追捧的对象,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领导者热爱足球,有能力推动该俱乐部的可持续性发展。如果俱乐部的投资方进行更换,事先须经很多部门和机构的资格审核,一旦资格不能通过,那么更换就进行不下去。如果中国足协在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的资格审核方面也能这样严把进门关,那么,类似王鑫、王珀这类想通过控制球队赌球发黑财的事情就很难发生。
所谓新秩序,第一件事就是把好进门关。不能谁想搞足球就让谁来搞,要看他有没有那个能力与资历,更不能让那些臭名昭著的人混进来,凡是那些曾有过不良记录的人,永远不要再让他们踏进足球圈。
严查蛛丝马迹
进门关把握好了,大规模、大范围的赌球现象就会减少很多。但小范围的赌球可能还不能避免。尤其是到了关乎升降级的关键时候,假球、赌球更是防不胜防。对此该怎办?第二招就是严查蛛丝马迹,保持足够的威慑力。
许多国内职业俱乐部对监控赌球都很头疼,原因之一就是在缺乏中国足协支持,更没有司法介入的情况下,难以查实相关证据,致使有时即使有所怀疑,也不好下手。不过,话又说回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没有完美的秘密。如果俱乐部严查蛛丝马迹,相信也不会没一点收获。比如哪个球员或官员如果经济收入突然增多,可能就有嫌疑;或通过比赛录像分析,如果谁的迹象可疑,就下大力度调查相关情况,总会有所收获;或请来盘口专家坐镇,如果场上走势与盘口出奇吻合,也可能证明存在某些问题。
除俱乐部层面抓赌外,中国足协作为行业最高领导者也应有所作为。这方面不妨学学欧洲,早在2002年欧足联就成立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赌球防治小组”,它的任务是监测地下赌场、博彩网站的投注动向及资金流向,分析相关嫌疑比赛,寻找证据。所谓新秩序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相关的反赌监控机制和机构,将足坛反赌措施长期化,就像网上的即时监控系统一样,对假球、赌球的任何蛛丝马迹进行全天候的监视。
严打没商量
建立新秩序的第三步就是狠抓落实,严打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为什么中国足坛的赌球风气如此泛滥成灾?这和长期以来没进行有效而得体的处罚密切相关。这次公安部牵头的司法介入给中国足协建立足坛新秩序开了一个好头。
在欧洲,很多国家对参与赌球者的司法处罚非常严厉。在英国参与比赛的任何人,包括队员、裁判、俱乐部管理人员,一旦证实有作假行为,违规者将构成欺诈罪,从此将不能进入足球领域。在波兰还有犯案者被处以监禁;在德国,赌球的后果也是换来一段铁窗生涯。以前在中国足坛,中国足协采取的多是教育为主的手段,长期以来只能对一些明显涉嫌“假打”的比赛,由足协纪律委员会以“消极比赛”或“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加以处理,致使违规获益者成本极低,对相关打假赌球者根本起不到警示作用,更未触及到在中间牵线、操纵比赛而获得巨大利润的相关利益人。
事实证明,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姑息养奸。所以,我们应把这次司法介入向纵深推下去,并建立一个司法介入足球监管的长效机制,为中国足球反赌打假的执法带来更明确的定位。
所谓新秩序就是中国足协和地方足协今后要更积极地配合司法部门,一旦发现有赌球的蛛丝马迹,有责任立即向司法部门举证,然后配合司法部门的调查,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赌球、假球才能渐渐远离中国足坛。(李立) (来源:北京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