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出了力,他们子女的教育,也应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
父亲是棒棒 女儿拒绝他到校探望
大部分农民工子女避讳谈父母职业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最近,女儿所在的南岸区金山路小学发来要求部分家长开会的通知,黄先生却因此郁闷起来——女儿坚决要让妈妈去学校,而不同意当力哥的他去出席家长会。女儿上二年级了,黄先生仅仅去学校看了一次女儿,然而,就因这次探望,女儿再也不愿他去学校了。为什么呢?前日,黄先生告诉记者,因为那次扛着扁担去学校让女儿很没面子。
提着扁担进校探望女儿
黄先生35岁,老家四川邻水县,现在南岸区二小区一带当力哥。去年,他把7岁的女儿(小红)也接到主城上小学。
10月的一天,黄先生正扛着扁担在街上找活,突然接到小红班主任的电话通知,希望他去学校一趟。以前都是老婆去学校,担心女儿出了事,黄先生来不及通知老婆,提着扁担直接去了学校。
站在教室门口,黄先生提着扁担大声喊小红的名字。顿时,很多的学生都应声看了过来,盯了盯黄先生,目光又放在了他手中的扁担上,接着回头看看座位上的小红。父亲的出现和同学们的反映,让小红的脸一下就红了,她低着头,飞快地跑出教室,带着父亲去了班主任老师办公室。
虚惊一场,班主任老师告诉黄先生,小红性格变得有些内向,回答问题不主动,希望黄先生休息时多关心她。
“越来越不爱说话了。”老师没批评小红,黄先生也没吵女儿,但他发现从那次去学校后,小红变得更加沉默了,有时还故意躲着自己。
女儿心思让父亲很受伤
上周,老师又通知家长去学校,小红主动提出要妈妈去学校。
小红为何不情愿爸爸去学校?黄先生的老婆与女儿促膝谈心,才发现了秘密。
“都晓得爸爸是棒棒。”小红告诉妈妈,自从上次爸爸去学校后,自己总抬不起头,感觉同学们看自己的目光有些异样,甚至在背后窃窃私语议论自己和爸爸,就好像在嘲笑自己有个当棒棒的爸爸。
小红称,最怕别人提爸爸妈妈在干什么,最近家里又新买了什么东西。她问记者,为什么别人的爸爸能当老板,她的爸爸只能当棒棒呢?
获知女儿的心思,黄先生很伤心,没想到自己急着跑到学校去看女儿,却伤害了她。
为她举办特别班队活动
黄先生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将自己与女儿的故事及时与小红的班主任,南岸区金山路小学教师秦巧玉进行了沟通。为此,秦老师特意在班上组织了一堂题为“感恩父母”的班会活动,让孩子们讲讲父母的辛劳,谈谈他们让自己感动的事,帮助小红走出心理阴影。
班队活动上,有同学回忆了自己生病后,爸爸晚上不睡觉背着自己输液的往事;有同学说,冬天到了,妈妈的双手长满了冻疮,但还是每天站在街头擦皮鞋挣钱;有同学说,父母为了自己能进城上学,在建筑工地上热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风雪,挣钱买房子迁户口……
同学们有的父母在跑销售、有的是餐厅服务员、有的擦皮鞋、有的也在当棒棒……沉浸在一个个“感恩父母”的故事中,小红流泪了。.
“他们也想穿好,也不想一身汗气过日子,可为了儿女、为了这个家,他们不得不忍受这一切。”最后,秦老师带着孩子们唱起歌曲《父亲》、《母亲》,孩子们沉浸在感恩父母的情怀中。
记者 彭瑜
调查
八成农民工子女不愿父母到校探望
小红的班主任秦巧玉说,在班上调查发现,全班48名学生,其中只有2名学生的户籍在南岸区,其余都来自周边区县,大多数家长都是进城农民工,有的跑销售、有的是餐厅服务员、有的擦皮鞋、有的也当棒棒……
秦老师围绕“你愿意与父母在一起吗?你习惯父母身上的汗气吗?你能大胆地告诉同学你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吗?你是否愿意父母来学校探望自己?你觉得父母到校对你有什么影响?”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大多数同学愿意与父母在一起,一半的同学不习惯父母身上的汗气,90%的同学不愿意告诉同学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只有两个家长是老板的学生,表示愿意;80%的同学不愿意父母来学校探望,觉得父母的职业不好,会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有话说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孩子们嫌“母丑”了?还得问问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成了一句空话,连黄口小儿都被烙上等级观念烙印,何其悲哀。——以德唬人 网友
我出生在农村,当年到城里读高中,也因为父母是农民,害怕同学嘲笑。后来懂事了,回想起才觉得自己可耻,于是加倍努力,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我想劝劝黄先生,莫把女儿的事往心里去,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父母的辛苦。
——致肾·我不强 网友
面子人人都有,孩子也不例外。父母都有以孩子为荣的观念,孩子肯定也有因父母骄傲的希望。对孩子的面子还是要适度照顾,但孩子在父母职业上过多计较,觉得没有面子,那就应该注意引导了。——贾玲 家庭主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出现,孩子的攀比心理客观存在,也可以理解,但最重要的是家长、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克服攀比心理。
——谢玉兰 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德育主任
人无法选择父母,做棒棒也许没得面子,但女儿关键的是要理解父母,调整好心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把父母和自己的面子挣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贺小燕 幼儿教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