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葛英煜:创新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方式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06日17:2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四中全会之前,中组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调研时也强调说: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班子的带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作为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千方百计配好、管好、用好。

  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始终把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两推一选”、“两推直选”选任办法,扩大基层民主,着力选优配强。今年上半年,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创新选任方式,打破村域束缚和身份、行业等限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93名村党支部书记,有效破解了部分后进村“选人难”问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作了重要批示;中组部、省委组织部联合调研组来我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山东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予以刊发,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厉彦林作出重要批示。潍坊市委组织部以正式文件在全市推广,并专门在我市召开了现场观摩会;《人民日报》、《学习时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潍坊日报》等新闻媒体也相继刊发了我市的做法。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探索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新思路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对县一级而言,村级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道防线。村级抓不好,支部不坚强、不稳定,县乡两级抓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都是一句空话。而村级班子建设的核心——党支部书记最为关键。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许多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能力与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工作动力不足、村庄停滞不前,特别是个别后进村班子长期软弱涣散,宗族派性严重,经济发展滞后,不稳定因素频发;有些后进村年年整顿不见效,有的“扶了又倒、倒了又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化。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缺少一个好的支部带头人。传统的选任方式,“本村人当本村官”,使村党支部书记来源受到很大限制。而且目前农村人才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没有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人选;而一些有本事的“能人”因宗族派性等因素,没有任职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些因素导致村党支部书记人选来源单一,有些村是“矬子里拔将军”,或者党员“轮流坐庄”,“能人进不来,庸人下不去”;有的村,虽然下派了机关干部兼任村党支部书记,但许多抱有临时思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破解“选人难”问题,必须突破传统思维,跳出“本村人选本村人”的定式,广开选人视野,创新选任方式,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青州市委研究提出了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新思路,着力实现“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村”的目标,建立和完善村党支部书记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努力保持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制定科学严密的选拔程序,确保能者上岗、选优配强

  整个公开选拔工作,市委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办公室,制定周密方案和操作程序,环环相扣,始终贯彻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的原则。主要分民主测评、确定岗位,广泛报名、资格审查,实地调研、面试答辩,组织考察、差额票决,任前培训、规范任职“十个环节”来组织实施。具体做法:

  一是搞好民主测评,定准考选岗位。坚持“上下结合、发扬民主、尊重民意”的原则,宜考则考,不搞“一刀切”。全市统一组织对937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履职适岗”情况进行民主大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由所在党委结合平时工作情况,广泛征求村全体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全市慎重确定了93个村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同时,高度重视做好调整下来的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稳定工作,晓之以理,说明原因,让他们“服气”。

  二是广泛发动报名,拓宽选人视野。本着面向社会、广开视野、不拘一格选人的原则,规定:凡全市范围内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市镇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中共正式党员均可报考。吸引了全市426名报考人员参与竞岗。经过组织、纪检、政法、计生、教育等部门联合审查,最终确定357名各类人才参加竞选,考录比例为1:3.8。

  三是严格面试考察,差额票决录用。这次公开选拔主要看两个方面,即通过面试答辩看“能力”,通过组织考察看“品行”。针对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特点,公开选拔不进行笔试,只进行面试。面试前,集中组织报考人员到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村情民意。面试工作全市统一组织,以镇为单位设立面试组,同时邀请考选村的党员群众代表旁听监督。面试结束后,每个岗位按1:2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由市镇两级联合考察并进行任前公示。合格的,由镇党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票决确定录用人员。从最后录取人员的来源情况看,由本村考选产生的有19人,占20.4%;邻近村跨村任职的24人,占25.8%。

  四是搞好任前培训,规范任职程序。我们的做法是先培训、后上岗、再选举。对考录的村党支部书记统一组织培训。到村任职时,由乡镇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到任职村召集专题会议,宣读任职决定,新考录的村党支部书记作表态发言和任职承诺。考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先试用,任职半年后进行公信度测评和实绩考核,然后按相关规定履行党内选举程序,使公开选拔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相一致,“考选”主要还是为村党支部书记确定优秀、合适的拟任人选。

  五是从优落实待遇,加强跟踪管理。市委专门出台了待遇政策。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被录用的,保留原身份、职级、工资、福利等经济、政治待遇,每月加发300元生活交通补贴,表现突出的,直接纳入原单位副科级后备干部管理,优先提拔使用;对其他录用人员,实行基础工资每月1000元,跨村任职的,每月加发200元生活交通补贴。上述费用由市、乡两级按6:4比例分担。市委组织部专门制定《管理办法》,跟踪管理;要求所有考选的村党支部书记一律脱离原岗位全身心驻村工作,党组织关系转入所任职村,并实行了乡镇党委成员、先进村支部书记和市直单位“3+1”结对帮扶制度。对试用期内,发展无起色、工作不胜任的,视情况予以诫勉或按程序免职。

  公开选拔取得初步成效,为村级工作带来新气象

  公开选拔通过选任方式的创新,实现了选优配强,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到目前,通过3个月的实际工作,村村都看到了新变化,呈现出了新气象。

  一是破解了“选人难”问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公开选拔打破了“从本村选、在本村干”的传统选任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域、行业、宗族派性等对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影响,实现了农村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吸引了各行各业“能人”向农村集中,为村级班子输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一些多年选不出合适支部书记的村,选配上了优秀带头人。从全市公开选拔的93名村党支部书记的构成来看,机关党员干部21人,占22.6%;复员退伍军人12人,占12.9%;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8人,占8.6%;镇聘人员(农民身份)25人,占26.9%;致富能手27人,占29%;跨村任职的53人,占57%。他们平均年龄37.5岁,大专以上学历的60人,占64.5%,还公开选拔产生了9名女村党支部书记,真正实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优化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性别、年龄、文化结构。益都街道东三教村原来是连续多年被教育整顿过的后进村,主要原因是支部、村委“两张皮”。本村年仅27岁的退伍军人李辉,通过考选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后,打破了原来的派性对立局面,他积极理顺村内各种关系,通过严格决策程序,“一事一议”,全村一户不拉,每户450元,全部自愿捐资,改造了村民期盼已久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使村民喝上了“放心水”,还进行了道路硬化和办公室整修等,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也步入了正轨。可以说正是这些考选的支部书记自身素质好、本领强、品行优,党员群众能认可,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奠定了这次考选成功的基础。随着实践的不断检验,也进一步印证了:抓好了村支部书记队伍就抓住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牛鼻子”。

  二是从根本促进了后进村的治理转化,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基础。通过公开选拔,消除了一些村的宗族派性,缓和了各类矛盾,为理顺关系、促进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批优秀人才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后,发挥自己与村里没有利益冲突、矛盾纠葛的优势,“一碗水端平”,公道处事,放开手脚,扎实干事,许多矛盾纠纷得以解决,逐步扭转了长期落后的被动局面。谭坊镇丁夏许村由丁家、夏家、许家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三大家族鼎立,是出名的“老大难”村,上访不断,矛盾重重。这次考选,邻近的庄庙村村主任庄明禄担任了该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及时化解了18起纠纷,避免了3次上访事件;同时,积极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规范村里荒山、林木承包合同,组织村民外出学习优质兔养殖技术,村里的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有些镇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这些村支部书记上任后,乡镇工作感到轻快了,省心了。”

  三是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干劲,推动了新农村建设。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起到了“选拔一批、发现一批、激励一批”的效果。公开选拔的支部书记上任以来,创新思路,破解难题,铺下身子,踏实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以工作实效证明了自己的素质能力,一些多年没有变化的后进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已为村里解难题、办实事600多件。同时,公开选拔使部分“动力不足、停滞不前”的村党支部书记有了危机感,打破了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形成了不守“摊子”、不当“太平官”的共识,营造了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作者为中共青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