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首现商人返乡潮 高额游资苦无出口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09年12月07日03:58
最近一段时间,浙江温州出现一股商人“返乡潮”。在浙南平阳、苍南两县,本报记者碰到不少前些年“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市场先行者。
李先生在外投资煤矿,因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回到家乡。他总想找条出路,甚至梦回“旧地”,但到过去的地方发现市场依旧,在对方城市宾馆住几天又扫兴而归。他说,“时间、精力与金钱全部花费在来来去去的旅途中”。
这位温州商人告诉本报记者,根据规模大小不同,一个矿山管理层有三四十名至六七十名人员不等。“目前返乡的上万人队伍无事可干,天天在盼望着何时复工”。
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中心支行调查,苍南县在外投资煤矿及井巷技术工人有10万人。平阳县民间投资矿山的规模与队伍更为庞大。仅该县水头镇就有80%的家庭参与矿山投资经营,不少资金来源于民间集资与借贷。
温州商人投资规模较大的煤矿时,投资者往往将其分为若干股份,小额投资者通过亲戚、朋友关系跟大股东攀上关系“搭股”,大股东有中股东,中股东套小股东,彼此之间没有借据、契约、欠条等书面凭证,全凭乡村邻里关系作信用,形成“金字塔”式的民间集资对外投资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06年间,温州商人投资矿山的资金在500亿元以上,仅平阳县水头镇就达300亿元。除民间集资与借贷外,他们还以个人抵押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部分保证贷款方式,从当地银行间接融资。
从平阳、苍南两家矿山投资经营贷款较多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来看,明确用于异地煤矿经营的贷款余额为2.38亿元,而部分借款人改变贷款约定用途,用于异地煤矿经营的贷款总量较大。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2008年煤炭价格处于阶段性高峰时,苍南县在外投资的煤矿有6座,投资资金在10亿元左右,其收购交易价格远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格。近期,地处温州的浙江霸力(鞋业)集团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出逃,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异地煤矿。
平阳、苍南当地百姓看到投资矿山的队伍陆续撤回,便到处打听自己先前参与集资的资金能否安全“回家”。中股东郭先生最近就忙于安慰亲戚朋友说:“不着急,再等等看。”其实,他只想用“时间换取博弈空间”,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倾家荡产,无颜见江东父老”。
这位投资矿山的温州商人表示,“一旦败北,丧失整个人的信誉,自己后半辈子也就完了”。在矿上损失几千万元与经营企业正常亏损几千万元不可同日而语。他办矿动用所有的社会资源,“将来谁来信任我、支持我?”
针对投资矿山的温州商人“返乡”,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中心支行建议地方政府吸引民间资本回流。据调查报告透露,在2008年,浙江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引进内资工作领导办公室”,负责统筹引进内资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吸引浙商回归。现在,苍南县捷足先登制定相应政策欢迎大家回乡投资。
据揽储“矿老板”资金的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灵溪和桥墩地区分支机构透露,下阶段不排除部分民间资金回流。
细心的陈先生发现,家乡近来发生一系列变化,以房价为例,平阳水头镇一栋3.5米宽、11米长的三五层住宅价格已经炒到两三百万元。隔江相望的苍南县一个小镇,房价更是直线上升。
浙南这些偏僻小镇房价是不是与大经济形势有关,这位“矿老板”不得而知。他深感忧虑地说,其中有没有泡沫不好断定,但从外面矿山撤回来的不仅是人马,还包括部分资金。“钱存在银行就等于亏损,这些民间"游资"总得找一个出口”。
据悉,对温州首次出现的商人“返乡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正在派员调查具体原因。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