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民工荒。 朱慧卿 绘
新华网杭州12月8日电 题:“民工荒”凸显政府公共服务不足――长三角“用工短缺”问题的调查
“新华视点”记者 傅丕毅、裘立华、张道生
当前在长三角地区,正遭遇新一轮“民工荒”。一年又一年,“民工荒”就像连续剧一样在农民工输入地上演。
记者调查发现,出现“民工荒”与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有关,同时,还与政府提供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不足有关。由于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城乡就业考核制度、就业信息发布制度不尽完善,导致有关部门不能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公共服务。
农民工就业登记至今空白 有关部门表示,此次“民工荒”仍然是局部性、结构性、暂时性的,与企业订单回升、劳动力输出地正值农忙、时近年关农民工打短工意愿低、西部地区就近吸附劳力增多、发达地区农民工工资有待提升等因素有关。
但是,记者在江浙沪等地调研农民工就业状况时,碰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无论是哪一级政府,或是哪一个政府部门,谁都说不清本地究竟缺多少农民工,或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就业,有多少农民工已经失业。记者能够获取的只有个别企业提供的数字。
位于浙江义乌香山路上的义乌市劳动力市场,当记者询问农民工就业岗位的波动情况时,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黄允龙说:“我们掌握的只是部分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很难反映全市的真实状况,因为这一劳动力市场登记的就业情况只占到农民工就业很少一部分。”
在浙江绍兴市、温岭市采访时,记者也同样了解农民工就业波动情况,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么说没有进行过调研,要么说没有具体的统计,当前的企业就业岗位数是抽样调查得到的。
谜团一般的“民工荒”数字,反映了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的不健全。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是管理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制度,现行的就业登记制度是把农民工排斥在外的,管理部门登记的对象只是城里人。政府有关部门要应对"民工荒"或"失业潮",必须摸清当地农民工就业总体状况,包括本地就业农民工数、本地农民工的失业数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数。”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说:“近年来,许多专家都在呼吁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因为这个机制在社会风险管理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某一区域失业状况的分析,党委政府能够提前研判、应对可能发生的社会不稳定,能够增强就业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但是如果不把农民工纳入就业登记制度,失业预警机制建立无从谈起。”
农民工就业尚未纳入政府管理体系
“"民工荒"问题为何这么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工就业至今未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因而基层干部缺乏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意识。”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说,“我们没有建立统筹城乡的政府就业评价与考核机制,就业管理应该像安全生产、社会稳定一样有力度,有刚性。”
湖州织里镇是国内著名童装生产基地,除本地人口外,大约有25万流动人口,镇党委书记陈鑫堂对记者说:“我测算了一下,每来一个农民工,管理费用要增加500元,包括治安管理、卫生管理、就医就学、劳动保障、供电、供水等管网基础设施配套,去年花在农民工身上的管理费将近1亿元,而且25万人的管理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叠加,但从来没有人、也没有部门,从解决农民工就业的角度对基层干部进行过考核。”
陈鑫堂说:“城市大门向农民工打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大门打开以后,除了要建立起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还应该有针对农民工就业管理的评价考核制度。”
吴锦良认为,当前有关部门应该研究把农民工的就业和失业纳入政府考核体系,上级政府应该把城乡就业率的提高、失业率的降低,作为对下级政府考核考评的重要指标。政府在衡量一个企业的贡献时,除了税收外,还应该考虑企业每年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支付了多少工资。政府在评估一个招商引资项目的时候,不能重投资额,轻就业率,要把项目能制造多少就业岗位纳入评估体系。
农民工就业信息发布不准确、不及时
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记者见到来此地打工的湖北房县人卢力汉,他指着张贴在市场里的招工信息说:“有些信息很不真实,明明说那个企业要人,我们坐着公交车,跑老远到企业一看,老板说人已经招满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车钱。”
卢力汉说:“现在都在说"民工荒",但是谁能把真实的就业信息及时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