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剽窃攻略”网络大行其道
论文抄袭检测软件面临失效危险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去年4月率先在全国推出其开发的反剽窃软件,经全国数十所高校和100多家期刊社使用,检测出数量惊人的论文抄袭案例。然而,昨日面对记者,34岁的沈阳一脸无奈,原因是对付反剽窃软件的攻略、秘笈在网络大行其道,反剽窃软件面临失效危险。
经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多家媒体报道的沈阳在国内反剽窃领域已是名人,每天收到的电话、邮件不断。
“去年以来,不断有人告诉我,被检测者们正在研究反剽窃系统的运行规律,找出弱点,并把心得上传网络供人分享。”沈阳说,他们首先发现系统只能检测文本文件,数学公式等非文本格式可大胆抄袭。利用这一弱点,他们把文字拍成图片贴到论文电子版里,系统也拿它没办法。
由于拥有容量更为强大的备查论文数据库,去年底以来,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同方知网共同研发的学术不端检测软件被国内更多高校和期刊采用。但他们的软件,同样也面临被检测者各种反反剽窃行为。
目前软件检测出的全文或大段抄袭等简单抄袭少了,并不意味着抄袭行为减少了。
沈阳介绍,网络上出现了应对反剽窃检测的商业服务:被检测者提供论文和学校名称,提供商业服务者即能查出这所学校所用反剽软件的类型,是沈阳的还是清华同方的,即可提前检测出结果,并提示被检测者如何修改;被检测者再将修改过的论文提交学校,这样就检测不出问题。
“还有更绝的。一名博士生手眼通天,当被告知他的博士论文经检测为抄袭后,他托关系从国内各大期刊库撤掉电子版论文。”沈阳说,“这名‘干掉正版’的博士生确有其人,只是我不便透露更具体的身份特征。”
剽窃者、揭发剽窃者纷纷求助于沈阳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现在看来,反剽窃远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今年暴露出来的多起学术不端事件,有关部门曾来函征求我的意见。”
沈阳昨日介绍,他也做反剽窃方面的理论研究,包括民意分析和舆论分析研究;主管部门来函一般会向他了解反剽窃软件的检测效果,剽窃事件的性质状况、发展走势。
武汉多所高校请他去做反剽窃专题报告。甚至,被揭发者找他咨询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会产生何种结果。
沈阳说,今年,一名年轻官员的上任引起全国网友广泛关注,网友人肉搜索出他的毕业论文,并用反剽窃软件检测出抄袭部分。这名官员请人找到他,请他帮助分析事件可能的进展和结局、是否需要辞职等。
广州一所大学的一名女教师举报学校负责人博士论文抄袭。沈阳说,女教师曾打电话给他,希望他以自己开发的反剽窃软件检测出的客观结果声援她。
沈阳手中掌握10万剽窃者名单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在沈阳工作的武汉大学,校研究生院用的是清华同方的反剽窃软件;该校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办公室和一个校办期刊社,仍在使用他的反剽窃软件。
沈阳介绍,前者具有5000万份论文的文献量,他的软件有400万份论文;近几年,仅他的软件检测出抄袭名单就达10万人次之多。这些人的论文在网上数据库中搜集到,以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为主,那些高度相似、高复制率的才被确认为抄袭。
在武汉大学查出的抄袭论文,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拿回去改。沈阳说,该校一学院在教师中宣布论文涉嫌抄袭的学生名单时,一名指导教师的脸一下子红了。所以,反剽窃工作一定得慎重稳健,不然就是一场运动,这不是他的初衷。
沈阳的软件商业化实现起来很困难,目前他的研究方向已转移。但对于反剽窃,他仍在思考。他认为反剽窃要从根源上治理,这些根源包括给予学生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经济补助,消减高校官本位对学术不端大环境的营造,论文发表机制的改革,包括论文网络发表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