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统筹城乡的成都治水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9年12月09日05:32
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现代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按照“全域成都”规划,成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水利,整治水域环境、大力推进以一流水利为目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治水,成都连出大手笔: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3年统筹安排市本级城乡建设资金13.9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治水,成都连获殊荣:3年捧得四川省农田水利建设“李冰”杯。
2009年度成都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硕果累累:
累计投入资金9.14亿元。完成病险水库(含震损水库)除险加固42座,新建、整治渠道1451公里,新建、整治山坪塘508口,新建蓄水池1051口;新增有效灌面1.7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5.49万亩,恢复改善灌面57.6万亩;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34处,解决35.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平方公里,新建加固堤防31.5公里;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54座,日处理能力达20.5万吨。
用水保障工程托起农民增收希望
金堂县福兴镇三王庙村是典型的旱山村,长期以来由于水利设施少,农业生产用水无法保障,致使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粮田种红苕,鱼塘晒月亮”。
但近年来成都市实施的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却使这里大变样。
“我是第一批通过修水池尝到了甜头的村民!”站在微水池边,毛远清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因为有了蓄水池,水源有了保障,老毛不仅自己种菜,还在村口办起蔬菜收购点,买了两台农用车,与儿子一起天天跑城里的大型农贸市场。如今,毛远清已修起小洋房,全家年收入5万元以上。
金堂县赵家镇石峰村在2007年的工程建设中,新建石河堰1座,引水渠道2公里,微型水利工程40处,极大改善了该村的农业用水条件。成都大股林业公司看中了该村的水源条件,与其签订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协议承包该村土地1100亩,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巨桉树。
在2006年遭受了严重旱灾之后,成都市针对该市丘陵易旱地区的农业生产缺水问题,在12个丘陵(市)县规划并启动了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市政府连续两年统筹安排市本级城乡建设资金2.85亿元,县级配套部分资金,对41座病险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对106座水库及278座提灌站1105公里渠道进行整治,新建整治微水工程8658处,整治改造提灌站324座,极大改善了70万余亩耕地的灌溉条件。
大邑县丰收水库渠道尾段王泗镇江坝灌区的渠道整治后,水很快输送到20多年未见到水的尾段灌区,已多年种玉米的田又种上了水稻,老百姓也不用花钱提水,节约了提灌和人工费用,项目区人均增加收入300元左右。
崇州市无根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由于向阳水库引水渠多年失修、渗漏垮塌严重,长期受到严重影响,部分缺水群众为了节约用水,甚至卖掉了家中的猪、牛等饮水多的牲畜。向阳水库输水渠道整治完工后,渠道输水速度比以前提高了一倍,沿途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得到彻底改善,水稻全部适时栽插。
在大力实施农村用水保障工程的同时,该市还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确定了平坝以渠道防渗为主,丘陵以喷灌、微灌为主,适当推广应用管道灌溉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思路。2009年,共完成渠道防渗1422公里,发展节水灌面25万亩,为历史上建设节水工程最多的一年,同时使全市累计防渗各类渠道达到了12633公里,实现节水灌面211余万亩,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城乡一体供水让群众喝上自来水
这是一个令人动情的镜头。
2007年1月26日,地处龙泉山的青白江区清泉镇快乐村沸腾了。几十双眼睛满怀期待地看着刚刚安装完毕的水龙头,当清凉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进了自家的水缸时,许多村民的眼睛湿润了。年逾古稀的杨大爷用颤抖的声音说:“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自古以来都是靠老天爷下雨吃水。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这么方便清洁的自来水啊!”
杨大爷用上的自来水,水质跟城市一样,水价跟城市一样,方便程度和用水保障率都跟城市一样,能不高兴吗?其实,山区群众每用一吨水政府要补贴4-5元,这一切都是成都市统筹城乡供水,大搞民生水利结出的硕果。
快乐村的村民喝上自来水是城乡统筹供水大潮中的一朵浪花,青白江区“饮水上山工程”也仅仅是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一个缩影。
成都平原虽然河流纵横,但周边山区仍然缺水。自1985年以来,成都市把解决山区农村饮水困难作为政府扶持农村的重要工作,经过20年不懈努力,至2004年底全市已解决了36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水资源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及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饮水有了新的要求,农村饮水在水质、水量、保证率和饮水方便程度等问题上矛盾日趋突出。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路定位于城乡统筹供水。并制定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能饮用安全卫生水。以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农村饮水工程适度规模发展,以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促进场镇集中发展和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农村供水发展规划。决心在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到2013年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双流县以日供水能力20万吨的岷江水厂为依托,统筹县域供水,通过管网延伸已实现镇镇通自来水,正在向着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迈进。
龙泉驿区依靠财政投入,延伸自来水供水管网,首先实现了严重缺水的龙泉山区居民自来水全覆盖,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区城乡居民自来水全覆盖;青白江区以供水能力6万吨的城区供水管网为依托,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纵三横”的供水主管网格局,正在向村庄、社区连续延伸供水管网。
近4年来,蒲江县水务局累计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5处,扩建集中供水工程12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685处,累计解决了7.93万人(其中,今年解决了2.13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率达70.15%。
据统计,2005—2009年的5年间,成都市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近5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其中:中央及省级饮水安全补助资金2.4亿元,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县级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1.5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工程上千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130余处,让150余万农村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水。
农村水环境治理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6月,是成都市水环境治理攻坚月。
攻坚治理对农村水环境要求高:对河道沿岸入河排污口实施严格监管,努力实现污水不下河;沿岸农家乐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拆除河道沿岸直排厕所,建设环保卫生厕所;沿岸非定点屠宰场全部取缔,定点屠宰场须落实水污染治理措施,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河道及管护范围内无积存垃圾,沿岸设置垃圾收集站。
各区(市)县也在农村水环境治理方面也下了大力气。
今年以来,蒲江县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特别是依托蒲江河这一天然景观,许多农家乐建在了蒲江河两岸。但是,部分农家乐污水排放影响了蒲江河的水质,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反响强烈。为此,水务局从既要发展旅游业又要保护环境的理念出发,及时会同相关部门走访农家乐业主,制定可行的治污方案,对已有农家乐特别是星级农家乐,限期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新建农家乐,必须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对限期不能达到规定排放污水标准的,要求整改,直至停业。目前,蒲江县242家农家乐已有180家农家乐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该县根据水源保护工作实际,突出整治水域养殖污染,重点取缔了长滩、朝阳、妙音水库大水面养鱼。在推进城乡污水治理上,该县配套完成了西来镇、大塘镇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铺设,启动了大塘高山村、鹤山高桥社区农村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和8个乡镇污水处理项目,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建设优美的城乡水域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解决民生问题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调查研究,成都市制定了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中小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针。
在2007年实现中心城区和所有县城污水处理厂满覆盖的基础上,2008年初,成都市政府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和500人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安排财政资金3亿元,以成都市兴蓉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7亿元,共计10亿元,用于建设全市23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
目前,该市14个区(市)县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6座。2008年又开工新建5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2009年至2010年计划分批开工建设10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确保到2010年底最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满覆盖。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列入议事日程,并正在抓紧推进。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全面实施,成都市的农村水环境状况得到明显好转,河流水生态正在得到不断恢复,为全市建设中西部最佳人居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