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国家为“地皮大王”立传 教授还原83名清朝大亨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2009年12月10日01:44

  国家首次为“钱王”“地皮大王”立传

  武汉教授还原83名清朝大亨

  本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曾艳)国家为商人立传,这可是头一回。乔致庸、胡雪岩及武汉“地皮大王”刘歆生等83名清朝商贾都被收入其中。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承担的《传记·类传·工商》已提交结项。该项目隶属国家清史编纂项目,跨越5年,由该校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朱英教授主持。华中师大承担国家清史编纂6大项目,其他5项分别为《中国近代基督教史文献初编》、《辛亥革命资料新编》、《典志·宗教志·基督宗教篇》、《苏州商团档案汇编》、《清史通记宣统卷下》,所承担任务之多居全国高校前列。

  据介绍,对工商人物作系统记录,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曾尝试,历代史籍再未有过。重修清史,为商人单开篇章,是对传统官修史书的极大突破。

  乔致庸是“富三代”,胡雪岩有其无奈

  从朱英教授提供的最终名目上可看到,包括合传、附传及考异在内,共有83人入传,乔致庸和胡光墉(胡雪岩)都位列其中。据介绍,原定推荐名单中,为世人熟知的乔家大院主人乔致庸只是“附件”,他的祖父乔贵发被列为传主。经调整后,乔致庸被确定,前两代乔家商人乔贵发和乔全美被删掉。

  与乔致庸含着金钥匙出生不同,胡雪岩白手起家,是晚清第一代实业家。当时经商得不到政府法律庇护,得看官员脸色。“红顶”们选择依附官僚,实是无奈之举,也暴露了当时工商法治不健全的情状。

  武汉“地皮大王”刘歆生也被收入

  朱英介绍,83人多集中于江苏、浙江、上海一带,还有一些晋商、徽商。相较之下,鄂商的自我认知、群体意识、社会形象还比较弱,此次收录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地皮大王”刘歆生,一个是曾修建汉口水塔的“汉口头号中国商人”宋炜臣。

  据介绍,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鄂兴办洋务,为筹款而出卖公共地产。刘歆生购置汉口后湖方圆数百里荒湖。包括现今胜利街至铁路两旁不少建筑,都有刘歆生的投资。

  “钱王”“大亨”财大却不敢“气粗”

  不少工商人物以“钱王”、“大亨”享誉民间,但往往言而无证。朱英介绍,未经证实的坊间传闻不作收录,史学家们主要搜罗本人的文章、书信、书写的序、墓志铭和家谱等。但大部分清代商人笔墨难寻,存有私人日记的为数极少。

  “并非名流,何以留迹?做商人始终不入流,这是他们的普遍心态。”朱英介绍,明末清初,商贾崛起。连皇家去地方视察,都得指望这些商人“埋单”。而令人感喟的是,这些为后人津津乐道甚至顶礼膜拜的“大亨”们,内心却很“自卑”;尽管家财万贯,可他们财大却不敢“气粗”。

  原来,清初重农抑商仍是社会主流。清商们很少著文袒露心迹,却往往仗义疏财,以期以“大善人”形象在地方志中赚得口碑、光宗耀祖。这模糊了他们本来的面目,也难为了史学家们。

  朱英介绍,在山西寻访晋商史料时,专家们不得不从当地文物贩子手中购买商人家谱,而这些在档案馆里是找不到的。对于有些同皇家打交道的商人,还得查询清朝内务府档案。5年间,课题组成员走遍四方,还曾赴台湾故宫博物院搜寻。

  600年来国家修史4次

  我国历朝历代都有重视历史著述的传统,每当朝代更迭,新政府为总结前代历史经验,都要为前朝修史。2000年启动的重修清史,已是600年来第四次国家修史。

  据了解,600年来第一次国家修史在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令修元史;第二次是清朝顺治二年,福临下令修明史;第三次是北洋政府下令修清史,历时14年修了一部《清史稿》。

  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1914年开始为清朝修史,由于战争、经费等原因,没有成书前即仓促杀青,取名《清史稿》。该书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修撰者大多是清朝遗老,因此在许多问题上记载失实、讹误甚多、观点偏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分重视清史纂修,曾请清史专家规划清史重修工程,但因遇上“三年困难”时期,编史暂时搁置。

  1965年,成立了清史编纂委员会,又碰上“文革”,修史计划又告夭折。“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编史之事被搁置。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学术文化日益繁荣,清史研究也取得巨大进步。纂修《清史》的学术条件基本成熟。2000年,戴逸、李文海等十多位清史专家再次提出重修清史的主张,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准。(记者李佳)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