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文本”要求发展中经济体承担更多责任
丹麦一石下 峰会添新堵
高健
□本报记者 高健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英国媒体12月8日披露了一份内容详尽的会议协议草案。因该草案由东道国丹麦政府草拟,因此也被称为“丹麦文本”(Danish Text)。
由于“丹麦文本”一方面要求部分发展中经济体承担的减排责任,另一方面又建议将此前联合国管控减排执行情况的权力转移至世界银行,该文本实际上为哥本哈根大会上全球协议的达成设置了双重的障碍。目前来看,该文本遭到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强烈反对,并为哥本哈根大会增加了新的冲突元素。
与“巴厘路线图”相左
根据英国《卫报》在其网站上发布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哥本哈根协议》的草案文本,“丹麦文本”规定,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规模必须停止总量增长,其中“发达经济体排放规模增长的终止届时应得到确认,而发展中经济体完成该步骤的时间则可延后”。
同时,“丹麦文本”还对全球各经济体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进行了细化。首先,截至2050年,发达经济体的排放规模应在1990年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削减80%;其次,除“最不发达经济体”之外的发展中经济体,也应在2020年之前履行其减排承诺,而具体幅度有待本次气候会议,特别是有各国领导人出席的第二周会议磋商确定。
发展中经济体对“丹麦文本”要求其义务性承担减排任务的规定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它们纷纷表示,根据此前“巴厘路线图”的规定,所有发达经济体的减排目标必须“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而发展中经济体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需得到以“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方式提供的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因此,发展中经济体自觉采取的减排行动不必接受上述与“巴厘路线图”相左的标准。
目前尚未失效的《京都议定书》也规定,发展中经济体不必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而发达经济体却强调,这一规定将不再适用于目前以及未来的情况。对此,中国全国人大环境委调研室副主任翟勇表示,发达经济体历史上进行的温室气体大肆排放,已被认定为目前全球面临严重气候挑战的主要原因。而发达经济体目前提议关注当今的排放规模,实际上是对其自身历史排放经历及责任的一种掩盖行为。
世行“上位”难操作
与此同时,《卫报》援引熟悉气候会议细节的消息人士的表态报道称,发展中经济体还对“丹麦文本”将“最不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区分开来的做法表示了不满。
另外,“丹麦文本”还存在着另一个争议点:该草案建议将对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执行情况的管控权力,由在《京都议定书》执行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联合国,更多地转移至世界银行。西方媒体指出,如果届时这一建议真的写入最终协议,则将意味着全球减排执行的管控权力,将更多掌握地在发达经济体手中。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丹麦文本”反映出发达经济体强推世界银行“上位”的意愿,但这一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却难度极大。理由是,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国际性金融机构,目前正处于改革或即将改革阶段,其内部同样存在着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立场亟需协调的问题。如果在这个时候,让世界银行承担管控减排执行的更多责任,将使整个问题复杂化,并可能造成实际管控效果不佳的后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世界银行“上位”写入最终协议的可能性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