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峰会半程一波三折“丹麦文本”丑闻曝光 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次美国能担当吗(图)

来源:法制日报
2009年12月15日07:54
  聚焦哥本哈根系列报道

  峰会半程一波三折“丹麦文本”丑闻曝光

  ?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次美国能担当吗

  
?制图/高岳

  
  赵大卉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

  “气候门”带来的尴尬

  在一封邮件中,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暗示他和某位科学家“隐瞒”了全球气温正在下降这一事实。舆论一时哗然,气候怀疑论者称当前证明气候变暖的数据是“人为修改”的结果,气候峰会是一场“骗局”、充满“谎言”的论调不绝于耳

  事件的起因是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电脑服务器被黑客入侵,11月17日,来自俄罗斯的黑客在网站上传了一张研究中心的文件,披露了英国气象学家相互交流的大量电子邮件,其中惊人的一点是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可靠的说法。

  网络公布的电子邮件和其他文件多达16兆,东英吉利大学于11月27日发表的声明证实了这些材料的真实性。该校承认研究中心的电脑服务器遭到入侵,上千封电子邮件和3000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被盗。人们发现,一些科学家对全球气候是否变暖也持怀疑态度,但不利于证明气候变暖的数据多已丢失或被销毁。在一封邮件中,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主任菲尔·琼斯暗示他和某位科学家“隐瞒”了全球气温正在下降这一事实。舆论一时哗然,气候怀疑论者称当前证明气候变暖的数据是“人为修改”的结果,气候峰会是一场“骗局”、充满“谎言”的论调不绝于耳。

  “气候门”对哥本哈根峰会无疑是当头一棒。联合国气候专员布尔不得不出面以正视听,他说已有2500名科学家查看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小组的4份报告,并一致确认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专家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交的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琼斯曲线”在内的十几条温度变化曲线,以求尽量获得客观和真实的数据,不过要对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处的气候环境作出准确判断,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如此,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也是哥本哈根峰会的初衷,任何人都不能歪曲或利用国际社会达成的良好意愿。

  目前,菲尔·琼斯已被停职接受调查,东英吉利大学也成立了独立的调查委员会以揭开事件真相。即便如此,“气候门”对哥本哈根峰会带来的尴尬怕是一时难以消除。

  “丹麦文本”加剧分裂

  来自苏丹的“77国集团+中国”阵营主席卢孟巴称,“丹麦文本”根本没有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考虑在内。尽管文本中发达国家列出了1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但对发展中国家平摊下来人均不到2美元,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气候峰会刚进入第二天,一份所谓“丹麦文本”被媒体曝光,这是一份由丹麦政府秘密草拟、凝聚了欧美发达国家意志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文本背离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量身打造”了减排标准:至2050年,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上限为2.67吨,发展中国家则为1.44吨。文本还试图弱化联合国的作用,将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的支配权交由世界银行,同时强制发展中国家同意定量减排目标和措施,并确定排放峰值的具体年份。

  据报道,“丹麦文本”已列好几乎所有的基本条款,只有具体的实施时间等细节空着等待确认。这一“先入为主”的做法激起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和坚决抵制,来自苏丹的“77国集团+中国”阵营主席卢孟巴称,“丹麦文本”根本没有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考虑在内。尽管文本中发达国家列出了1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但对发展中国家平摊下来人均不到2美元,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丹麦文本”加剧了峰会的“南北分裂”局面,同时也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制造了不小分歧,“岛屿国家联盟”一度退出会议表示抵制,卢孟巴直指峰会受到恶意破坏,也以退场表示抗议。为切实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提出了“中印草案”,要求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发达国家承担起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则采取与国家实力相适应的减排行动。草案希望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同时强烈反对发达国家“碳关税”的提法。

  为弥合各方分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主席扎米特·丘塔亚尔11日提出了首份官方草案。这份只有6页的草案建议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时期之前的1.5到2摄氏度,并对发达国家的减排标准在1990年的基础上作出25%到45%的灵活空间,建议发达国家在2050年前将减排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0%。草案同时为发展中国家设定了15%到30%的强制减排目标。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说:“谈判者正将注意力转向大局,以及此次峰会的最终成果。”如果没有新的内容出台,这份草案将是领导人会议商讨的蓝本。

  中美角力成关注焦点

  “如果中美都按照各自的减排方案,到2020年时,美国的人均碳排放仍然是中国的2倍,因此拿中国作为逃避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压力的借口是不厚道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著名气候问题专家钱德瑞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中美无疑是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最抢眼的角色,双方立场成为与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美国气候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一到会场,就将矛头对准中国。他对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历史责任避而不谈,一味强调中国的碳排放已占全球总量的20%,到2020年将达到28%,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必须在国际框架协议之下提出确定的减排目标。斯特恩指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万亿美元,国际公共资金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公共资金不会投向中国。他还表示,美国不会加入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作出明确规定的《京都议定书》以及任何类似的国际协议。

  分析认为,美方的这种强硬立场,如果不是想转嫁自身在气候变化上的责任和压力,就是对气候变化问题缺少客观认识的偏激表现。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气候变化问题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更是经济权益的分配与保障问题。《印度快报》总编辑古普塔撰文指出,美国应该认识到保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解决其产品出口、就业增长和缓解赤字的问题。美国迄今还没有通过气候立法,宣布的减排法案力度也不大,“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任何道义权威”。

  “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到45%,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重大决定。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史上,迄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到如此显著的地步。”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著名气候问题专家钱德瑞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作出上述表示。他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为自己设定的严格标准是“令人惊奇的”,反映了中国对待气候变化的严肃态度。如果中美都按照各自的减排方案,到2020年时,美国的人均碳排放仍然是中国的2倍,因此拿中国作为逃避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压力的借口是不厚道的。

  钱德瑞指出,中国的减排方案在美国也受到不小的批评,这是那些反对在气候变化上采取行动的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掩饰手法。“这是十分危险的举动,可能会阻碍国际社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广泛合作。”他同时表示,奥巴马政府既然认识到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就应该对《京都议定书》和发展中国家的核心权益给予一定尊重,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更广泛的共识,并推动哥本哈根峰会取得成功。

  奥巴马行程“扑朔迷离”

  在各方分歧严重、立场难以拉近的情况下,美国各界对气候峰会能取得何种成果,还持一种审慎的观望态度。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对媒体表示,他期望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取得综合性的成果,“但气候变化是一个巨大而困难的问题,通过一两轮的会谈就能获得突破,这种预期难以实现。”

  在是否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奥巴马总统可谓做了反复权衡,行程也是一波三折。直至上月早些时候,舆论普遍认为因为国内气候立法推进艰难,加之白宫方面首先确定的是到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的行程,奥巴马总统可能分身乏术而不出席峰会。到了临近峰会前,奥巴马总统突然宣布将利用到奥斯陆之际,出席气候峰会的早期议程。但随着峰会开幕及各方争执加剧,奥巴马总统决定在10天之内两度到访北欧,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后阶段的领导人会议。

  钱德瑞对本报记者表示,奥巴马总统能改变参与峰会的行程,“这是一项令人鼓舞的决定,显示了美方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切,并有助于推动与中印等国达成某种谅解,争取峰会取得成功”。

  但在各方分歧严重、立场难以拉近的情况下,美国各界对气候峰会能取得何种成果,还持一种审慎的观望态度。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对媒体表示,他期望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取得综合性的成果,“但气候变化是一个巨大而困难的问题,通过一两轮的会谈就能获得突破,这种预期难以实现”。戈尔是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推手,他因在此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07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钱德瑞也坦言,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达成被广泛接受的有强制力的协议,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可能的结果是暗含各方真切努力意愿的政治声明。他同时表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着眼长远,在国家实力许可的范围内分别在气候融资和减排适应方面作出更大努力,这样才能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事业迈出实质步伐。

  美国社会热情不高

  纽约曼哈顿的街头竖立着一些巨大的电子广告牌,写着“气候变化影响每一个人”,并以实时曲线展示着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但若走在华盛顿的街头,这种广告就很少见,许多地铁出口也有巨大的数字招牌,标着的却是以天文数字呈现的美国国债总额,前面还有一句话,“你还得清吗?”

  对于正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美国部分主流媒体予以了高度关注,例如《华尔街日报》专门开辟了峰会专题,及时报道峰会的各项进展。但其他媒体的反应则是一般,甚至在连日的头版上都难见到“气候峰会”的字眼。纽约曼哈顿的街头竖立着一些巨大的电子广告牌,写着“气候变化影响每一个人”,并以实时曲线展示着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但若走在华盛顿的街头,这种广告就很少见,许多地铁出口也有巨大的数字招牌,标着的却是以天文数字呈现的美国国债总额,前面还有一句话:“你还得清吗?”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不可谓不坚决,也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戈尔就对奥巴马总统将气候变化列为三大战略优先表示赞赏,称他在上台不久就通过了规模庞大的绿色刺激方案,并通过多次的政策宣讲在美国社会和民众中凝聚起共识。但戈尔也坦承,美国的医改法案仍是国会和社会的首要关注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气候立法的工作,甚至使之出现一定倒退。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国失业率高达10%的情况下,广大民众首要关注的是就业问题。而参议院目前还就医改法案的最终文本进行紧锣密鼓地磋商,能在年底前完成此项工作就相当不易,今年6月28日以7票之差在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年内获得进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势必需要奥巴马政府来年的推动和努力。

  民众生活方式难改

  多数美国人都是居住在郊区而在城区工作,大量的汽车每天来回跑在路上既造成交通拥堵,又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同时,美国家庭居住的多是独栋房屋,这种居住方式造成对电、气使用的浪费,因为没有分别控制的开关,冬天取暖和夏天用空调都是以整栋房屋的空间来消耗。而要改变这种多年养成的以高能耗为基础的高水准的“美国式生活”,多数美国人显然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

  国会在气候立法上推进艰难,除了与医改法案的日程撞车之外,更重要的是两党和各州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分歧巨大,难以达成有力的共识。6月在众院获得通过的《能源法案》的核心是采取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对能源消耗密集型的企业进行碳排放限量管理,这获得包括加州在内的依托高科技产业的各州支持,但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开采和消费的其他各州则坚决反对。共和党保守派则宣称,气候法案将严重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不仅需要国际社会广泛合作,更需要各国政府和社会齐心推动,最终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上来。对民众来说,这意味着多年养成的以高能耗为基础的高水准的“美国式生活”必须有所改变,而多数美国人显然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

  记者参加了凯托研究所日前举办的一个研讨会,有专家提出美国民众的分散化生活加剧了能源消耗,政府应该重视城镇化的建设,特别是城市里“集中社区”的建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多数美国人都是居住在郊区而在城区工作,大量的汽车每天来回跑在路上既造成交通拥堵,又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同时,美国家庭居住的多是独栋房屋,这种居住方式造成对电、气使用的浪费,因为没有分别控制的开关,冬天取暖和夏天用空调都是以整栋房屋的空间来消耗。听众对此应者寥寥,指出减少驾车的话公交系统能有保障吗?住在集中的社区生活还有品位吗?

  12月初的时候,华盛顿的冬天还很怡人,真有气候变暖的感觉。但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之前两天,今年的第一场雪就纷纷扬扬而至,天气骤然转冷。但不论天气如何变化,路上总能看见自行车经过,不过多数人骑车目的是锻炼身体,要像世界生态之都丹麦那样,36%的人都骑自行车上班,美国人怕是做不到。

  应对气候变化为的是让人类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美国人是极其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的,但好的生活应该由全球更多的人来分享,而不是某些国家独断的权利。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哥本哈根或许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的“希望之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