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环球瞭望:别让富人的傲慢与偏见淹没哥本哈根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2月17日08:32
  全球都在关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目前议程过半,让人感受到气氛却更多的却是发达国家的傲慢与偏见。他们试图利用其在谈判中的实力与话语优势,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强制减排义务,却尽量回避自己的应有责任。对于与会各国而言,减排重要,但一种体现正义原则的全球减排安排更重要!

  第一阶段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亮牌”,而从发达国家所亮的“牌”来看,他们似乎已不愿意承担自己的应有责任。根据2007年确定的“巴厘路线图”,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至40%。而在事实上,最主要的发达国家美国仅承诺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而该数值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日本表示愿意减排25%,但却以对美国和中国减排设定目标为条件。欧盟先是只愿意减排20%,后又提高到30%,但最终要看“其他国家的行动”。总的看,发达国家的承诺已纷纷后退或变质,反而把主要矛头对准发展中国家,要求中国、印度等与他们一起承担强制减排的责任。

  发达国家的要求看起来振振有词,但却远非公正。要理解什么是公正的减排安排,谈一下正义概念或许并非多余,因为正义原则是制订公正、合理的全球减排安排的理念基础。西方先哲亚里斯多德把正义分为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前者着眼于利益与权利分配,后者涉及侵害责任的分担。而全球减排安排正是一种关乎各国及其人民切身利益与责任的分配,在当前这样一个全球文明社会,气候谈判如果仅仅以实力强弱大小来支配,而不以相关正义原则和公正观念来指导,显然是极其不合理的。

  具体来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正是对西方国家常常挂在嘴边的“正义”的最佳体现,因此,按照这一原则,全球减排安排至少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以人均排放还是国均排放来分配各国的减排责任。发达国家立场的实质是要求按国家排放总量来计算减排责任,因为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社会,减排的空间大;而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工业化甚至前工业化阶段,碳排放量势必还会增加。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忽视各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这一现实,而且忽略了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的现状。例如,中国、印度正在成为全球碳排放中的大国。但如果按照人均排放来算的话,中、印只是排放小国。如果发达国家真正主张人权、承认人人平等的话,就应该按人均排放来分配各国的减排责任,发达国家的富人与发展中国家的穷人应有同等的排放权利或责任。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最值得鼓励的方式不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排放量上向发达国家看齐,而应该是发达国家大幅减排以向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标准看齐。然而,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开始主动提出自己的减排方案时,发达国家却无意“降尊纡贵”。相反,早先泄露出来的丹麦草案公然将发展中国家人均温室气体年排放量限制为1.44吨,同时却允许发达国家人均年排放量限制为2.67吨。这实际上是公然倡导富人优等于穷人,是赤裸裸的富国对穷国的歧视与压制,是绝对有违气候正义的。虽然后来相关国家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否认这一草案的存在,但却暴露了一些发达国家在分配减排责任方面的歧视心态。

  二是仔细研究历史上形成的侵害责任,以便根据正义原则确定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减排、提供资金与技术的义务。在面对一种全球性的灾难时,全体共同行动、各尽所能是必要的,但对于人为性的灾难,只要有可能,就必须分清各方主体的责任大小。否则,不但对那些无责任或责任较小的主体不公正,也不利于激发大家共同应对的积极性。气候变化就是这样一个人类自己引起的灾难,而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其中的责任确实是不一样的。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大气中现存温室气体排放中,约70%至80%来自于发达国家,它们的历史排放直接导致了地球气温的升高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应该对当前的气候变化承担70%至80%的责任。

  所谓的责任不是虚的,它应该体现为今天以及未来的更大额度的减排量,或是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补偿。有的发达国家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方面的资金、技术转让视为慈善,有时还甚至施加各种条件,这是根本错误的,因为这是它们的义务而非施舍,是对它们历史损害的矫正与补偿。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的资金是非常少的,在联合国框架体制下还不到50亿美元。目前也仅有欧盟表示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争取提供50亿至7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如果按正义的原则,根据历史责任去进行计算的话,发达国家目前承诺的减排额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它们承诺的资金与技术转让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我想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应该指出的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中,公正原则得到了较好的考虑。例如,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义务,要求它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与技术,其最核心的体现就是公认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是,发达国家的履约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提供的资金数量过少、技术转让很不充分,美国干脆就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更值得警惕的是,目前的哥本哈根大会已显示出发达国家想要摆脱“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迹向。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应该坚持能体现正义原则的减排安排,坚持一种能体现正义原则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发展中国家的主张还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这部分是由于西方国家基于自身的实力与话语优势,在更大程度上掌握了谈判议程,部分也在于发展中国家自身没有把自己的政策主张上升到公认的国际道义高度,公正减排的观念不够深入人心。谈判不仅要摆事实,还要讲道理。目前各方都摆出了许多数据,但对公正减排的道理讲得不够。发展中国家不但要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还要多讲公正减排的道理,为这一原则提供更多的道义与舆论支撑。

  (作者为高校教师)

  欢迎阅览《环球瞭望》全部文章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会期过半 三大谈判锁定成败(评析之十一)

  环球瞭望:中国减排早已行动起来,西方怎能漠视?(评析之十)

  环球瞭望:减排资金出钱难分钱烦花钱乱(评析之九)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发展中国家不得不算五笔帐(评析之八)

  环球瞭望:从《2012》看西方的“气候牌”(评析之七)

  环球瞭望:发展中国家需坚守“体制内”阵地(评析之六)

  环球瞭望:俄罗斯减排“老本儿”殷实步步为营(评析之五)

  环球瞭望:发达国家有能力有义务大规模量化减排(评析之四)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大会要过“四道坎”(评析之三)

  环球瞭望:哥本哈根美欧中三大阵营的合纵连横(评析之二)

  环球瞭望:揭穿美国博弈减排的“如意算盘”(评析之一)

  进入国际频道 掌握世界精彩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