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信息化战场新法则
来源:
解放军报
2009年12月24日06:55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的精确弹药占全部弹药总量的8%,但是完成了战场总任务的40%。到了伊拉克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弹药达到了60-80%。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完成战场总任务的数据,但其实际达成的作战效能是可以想象的。同时,从发现目标到实施精确打击并摧毁目标,在海湾战争中需要几十分钟;到了伊拉克战争中,已经压缩至仅需十几秒钟了。由此可以判断,使用精确弹药、实施精确打击、进行精确交战的发展趋势,必然成为各国军队或迟或早的共同追求。实际上,一方无限地追求精确、实时的打击,另一方也无限地追求有效的对抗。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都依赖并渗透着“信息主导”的作用,是“信息能力”的具体物化。
精确打击催生新的作战行动链
随着精确弹药和精确打击兵器越来越多的使用,总的趋势又是朝着远距离、综合杀伤、全天候、昼夜可用的系统发展。加之指挥员能够看透战场,部队能够实施一体化打击等等,必然使得打什么目标、什么时候打与打到何种程度,成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个环节。相应地,作战行动的效果也就取决于“侦察探测——实时行动协调——战效评估”的能力。他们当然不是对抗与制胜的全部内容,但无疑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美国《联合部队季刊》称:“如果一名指挥官能够真实地观察整个战场,近实时地做出战场决策并据以运用高效能的武器瞄准和打击目标,那么他就不再需要别的了。”品味这段话的潜台词,说的是作战和指挥方式、流程可能变革为“观察——决策——瞄准和打击”的相对简单的过程。我以为,还可将这三个环节看成为信息化战场联合作战的基本“行动链”。
集中兵力的法则变中有不变
精确弹药和精确打击将直接挑战集中兵力的原则。机械化战争的法则是“大吃小”、“多吃少”、“集中胜分散”。今天,既然一个战斗系统可以同时发现和锁定若干个目标,并且实现“发现即能打击,打击即能摧毁”,那么还需要每战集中至少三倍于敌之兵力,甚至五、六倍吗?另外,由于能够确保摧毁,相对于每一个被摧毁的目标来说,仍然是达到了“合理”与“足够”的集中。集中兵力的原则并没有被否定,变化的只是其具体运用。可见,在战争转型时期,既要弄清哪些必须变革,又要弄清哪些仍需坚持。过分强调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完全看不到它的重要性是一样的。片面的认识绝不是理论研究的突破。
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在联合上,而不是在作战上
这是因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指挥周期”的竞赛。正如有的军事评论家所说,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伊军指挥好像总是慢了“半拍”,以至于有时采取了措施比不采取措施更糟糕。这充分说明,在信息化战场上信息优势决定着决策优势,而决策优势又决定着行动优势。联合作战,必须解决好统一指挥与控制协调各作战力量的问题。
在战术级实现野战通信系统指挥,下级指挥员可获得卫星搜集的情报,空间导航系统可保障部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获知战斗任务区域内作战兵器、分队集结调动、坦克、飞机、直升机的位置,提高导弹、炮弹的目标打击精度。必须尽量减少指挥环节,重组指挥流程,增强情报信息实时共享。具体地说,就是要变“分层决策、逐级协调”为“一级决策、多级协调”的并行指挥。
如果在战役层次能够满足实时指挥的要求,但在战术层次不能做到实时反应,造成“指挥快”而“行动慢”,战役指挥与战斗行动相脱节,那么同样不能达成“实时联动”的要求。在美军“目标部队”,最新、最先进的情报侦察系统是编配到营的。如果这些先进的情报侦察系统只编配到师、团级别,就会使来自一线的情报信息不能尽快地进入上级的指挥系统,从而形成整个指挥链的“短板”效应。未来作战节奏加快,来自一线部队的实时情报信息更加重要,特别是实时情报与精确打击一体化后,如果无法获取实时、准确的情报,则其他作战力量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己方的实际作战能力必将与敌方产生巨大的落差,并且这种落差是无法用其他手段弥补的。可以预料,在战术级完全可能出现瓦解敌方指挥系统的新的独立作战样式。
速度与精度增值,密度贬值
不断提高作战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增大兵力、火力的密度,是机械化战争取胜的法则和秘诀。而在对抗双方都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情况下,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即:谁能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和谁打得更准一点,将成为决定主动与被动、胜利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有的情况下,这甚至要比集中兵力、兵器的多少更具有决定意义。所以,必须通过战术、技术和程序三个方面的努力,力求实现未来信息化战场所需要的瞬时快速打击、自主协调打击和临机重组打击。
根据国外军事专家的判断,在新武器和技术兵器的影响下,最近几年部队进攻战斗准备的时间缩短了1/3-1/4,明显减少了战斗行动的准备时间;炮兵、坦克、步战车、装甲运兵车和其他兵器的射程和射击精度提高了1.5-2倍。结果,战斗行动的强度增加了2-3倍。
基于上述还可断定,在未来战场作战节奏异常迅即、作战行动无缝衔接的情况下,整个作战指挥过程将以分秒计算,指控通信网也必然要约定优先使用次序,因而我军传统意义上的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空间和基本表现形式都需要作新的探索,否则,将会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客观要求发生冲突。
体系破击的战法改变着“战斗损耗累积”的意义和作用
在以往战争中,“积小胜为大胜”一直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信息化战争强调高度集成的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紧密相关的多领域战场空间,以快速灵活的作战行动,精确交战,破坏敌作战体系中的关节点,打击敌要害目标,从整体上瘫痪敌作战体系,实现速决制胜的战斗目的。由此决定了,在作战过程中一旦出现作战体系“解体”、联合作战链条“断裂”的情形,恐怕要比“损兵折将”严重得多。何谓“重创”、何谓“丧失战斗力”的指标需要重新考量。这还会促使“进攻的顶点”可能比以往作战更容易出现,或者较早地到来。或许可以称之为作战的“崩塌效应”。现在,当作战兵器包括炮兵、定位攻击系统、齐射火箭炮、防空、反坦克和无线电电子对抗器材成为防御中集结力量的中心时,就必须明确这些因素有利的方面和薄弱的方面。要清楚破坏敌方哪个环节最合适,最有利于掌握制空权,并能最快地夺取和保持火力优势,舍此就不可能成功地完成所有其他任务。
在注重体系破击的作战指导下,进攻强调实施全纵深同时攻击,因而“突破”的地位、作用可能会降低。这意味着,突破敌防御将不是从突破阵地前沿和在阵地上建立“突破口”开始的,而是从利用敌战斗队形中存在的间隔和缺口,完成对敌抵抗枢纽的包围和迂回,从空中和地面快速突入到防御纵深,从不同方向对防御集团实施联合打击开始的。未来除了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攻之外,“突破”有可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战斗阶段。战术穿插的作用和运用也将给予重新评价。
现在,进攻行动的次序也发生了变化。攻占防御阵地和地域,建立的仅仅是破坏防御整体性的先决条件。只有消灭敌主要火力集团,破坏部队和武器指挥系统才能达成完全破坏敌防御能力的目的。
防御没有失去机会,并越来越带有进攻的色彩
攻防对抗主导着作战方式、方法的变革。在战争发展史上,进攻和防御总体上是同步发展,几乎获得同等程度的提高。但是在某一发展阶段,可能出现进攻(或防御)的能力暂时地超过防御(或进攻)的能力的情形。一战初期,起初战争双方都曾想用进攻来挫败对方的进攻,后来不得不陷入了“堑壕的战争”,是因为在重机关枪、铁丝网和堑壕组成的防御体系前,以步兵为主的进攻显得无能为力。当时战场的基本问题是“攻不破”。到了二战初期,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战场的基本问题成了“防不住”。在坦克和作战飞机的联合进攻面前,防御一方不知所措了,这说明,任何一种战术都不可能永远保持优势。
今天的战场无疑是进攻能力占据着上风,克劳塞维茨说过的“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作战方式”不再灵验了。经验数据告诉我们,假如研发精确打击兵器的费用为1美元,而研发反精确打击兵器的费用将是9美元。为了防御隐身巡航导弹,保卫单个目标的防御费用将提高2.5倍,保卫大城市的费用将增加4.8倍,且目前隐身技术领先反隐身侦察技术至少10年。但是,防御并非完全没有取胜的机会。在攻防双方侦察探测能力相当,并且较多地使用精确打击兵器的情况下,防御一方不是只能被动挨打,而是可能获得更容易发现和锁定对方的机会。理由主要是,处于机动和暴露状态下的目标,总是要比处于隐蔽和防护状态下的目标更容易被发现和打击,因而防御仍会拥有某种“优势”。当然,由此也改变了防御作战的某些法则。例如,实施防御作战时“发扬火力”这一要素变得更加重要了。在多数情况下,传统的防御要素中“火力配系”可能会比“工事构筑”更加重要,在进攻之敌未发现己方之前,隐蔽与伪装可能比在防御阵地内的“无谓机动”更有意义。
由于防御与进攻所使用的主要战斗兵器和基本战斗方法(这里指“打击”与“抗击”)将变得大体相同,因而防御可能会越来越带有进攻色彩,甚至很难区分到底是防御还是进攻。例如,目前被美军确定为“首选防御样式”的机动防御,其本身就包含着鲜明的进攻成份。
战术指挥员必须扩展自己的任务视野
在以往的合同战斗中,战术指挥员在受领任务时通常需要明确战斗任务的正面、纵深和整个战斗行动地域,这对未来遂行战术级联合作战任务显然是不够的。战术兵团指挥员的作战视野至少应当扩展到参加联合作战的所有军兵种的行动空间,需要关注联合作战的全过程,密切掌握其他参战力量的行动效果。
在战术级联合作战中,孤立的规定一个师或一个团的歼敌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从战役层次赋予师或团的任务也不能仅仅考虑师、团本级。因为双方都是诸军种作战力量的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师、团的作战往往是联合战役某一行动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围绕着这个局部作战行动,其他军种部(分)队同样将采取相关的作战行动,并且是密不可分的。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