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一个经济学时代的终结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5日15:11
保罗·萨缪尔森
今天健在的经济学家,已经没有太多人记得或者根本想象不出萨缪尔森之前经济学是什么样子。
2009年12月13日,经济学宗师保罗·萨缪尔森辞世,享年94岁。萨缪尔森亲手参与并见证了现代经济学的体系化,他的去世或可视为一个经济学时代的终结。
事实上,经济学的历史可以以萨缪尔森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在他之后,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全面专业化。再牛的学者,在同一个学科内,也只能局限于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学科通才几不可能。
1900年,最后的数学通才希尔伯特提出23个最重要的问题指引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方向,横跨两个世纪的60年的研究生涯中,几乎走遍了现代数学所有前沿阵地,从而把他的思想深深地渗透进了整个现代数学。萨缪尔森则将数学引入经济学。由此,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获得基本统一的表述,并以此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成就,全面构建了现代经济学的框架。
事实上,今天健在的经济学家,已经没有太多人记得或者根本想象不出萨缪尔森之前经济学是什么样子,那时的经济学更多像是一派学说。正是因为萨缪尔森,以及遍及经济学每个研究领域的通才和逻辑化、理论化的叙述,才奠定了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至今为止,其他社会科学仍未达到经济学的科学化及系统化。相信没有萨缪尔森,经济学依旧会向前发展,但是否能达到今天的成就、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谁都不清楚。无法否认,一个学科的发展史上总会有牛顿、黎曼这样的学者,为学科的前进节约数十年的时间。
在萨缪尔森以前,经济学是专业研究,而他的《经济学》教材则让经济学走进了通识教育的大堂。1948年萨缪尔森推出其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革命性地将崭露头角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融合,以其生动细致和系统性的叙述占据了经济学基础教育的统治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之后的经济学者都是萨缪尔森的学生。即使有曼昆、斯蒂格勒茨等人也撰写经济学基础教材希望取代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的地位,但其叙述框架与风格仍不免落入萨缪尔森的窠臼。
相较美国自始至终的市场经济环境(即使有凯恩斯主义和自由市场的争议,也在市场主导的前提统一下),中国经济1978年以来,面临从计划到市场的转轨,萨缪尔森的引入如同醍醐灌顶。
2007年,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引路人高鸿业辞世;他是最先系统地将萨缪尔森的教材与思想引入中国的人。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视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侧影。高鸿业引入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时,将其视为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应,先后撰写《评萨缪尔森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并翻译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版等,采取批判性学习的态度看待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20年以来,尽管高校经济学科仍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分野,但在经济学实际的教育中,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已经占据了经济学教育的主流,其广泛程度,恐怕还要高于萨缪尔森在美国的影响。
萨缪尔森的晚年,经济学科已经学派林立,新的研究范式层出不穷,经济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的交叉已经密不可分;经济社会活动也日趋复杂,远非萨缪尔森在学术高峰时期的状况所能比拟。但他的洞见与理论在今天仍将发挥作用。比如,什么情况下,公共品的供应才有效率,中国这样新兴市场国家如何面对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的两难,以及国际贸易对各国利益的影响等等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影响极大,我们仍需要向萨缪尔森持续不断地学习。
特约撰稿·聂日明 (来源:新民周刊)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