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大经济事件
逆流而上,重庆天天在崛起。
20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重庆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世人既吃惊又满意的案卷:GDP增幅超全国水平、重庆概念“走俏”股市、世界500强接连落户……
作为城市主流媒体,我们以自己的视角梳理出“2009十大经济事件”。这些事,既让我们自豪,也让我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1
重庆城乡统筹
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事件回放
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正式发布,文件明确指出“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入选理由
对重庆市的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文件作出了非常详细地导航定位,要求“以重庆北部新区及保税港区为龙头和平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成为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文件还指出,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重庆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重庆市的发展遂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
两江新区规划
正式上报国务院决策
事件回放
我市在4月下旬正式向国务院递交《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方案》,申请设立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并列的走在开发开放前列的第三个实验区。重庆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投资界的高度关注。
入选理由
去年,我市确立了把重庆打造为西部开放高地的目标,其中“两江新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平台。其功能在于,在国家层面形成一个政策的洼地,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的优势集聚。“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
3
率先摆脱危机
“重庆模式”举世瞩目
事件回放
在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有关部门年初曾预计今年的财政收入将出现负增长。而实际情况是今年1至11月,我市GDP增长14.2%,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全年GDP增长预计将达到14.5%。而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7.7%,全年可以实现保“8”。以此比较,我市全年经济增速铁定高于全国平均经济增速。
入选理由
重庆经济为何能逆市而上?一方面,得益于中央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前瞻性的正确决策,让重庆在金融危机当中创造了“重庆模式”——内销占九成,以内需促增长;对金融危机认识早应对早;“五个重庆”建设推动了经济发展……
6月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黄朝永认为,“重庆经济已先于全国脱离金融危机影响,尤其是消费表现最为优秀。”
4
信息巨头落户
重庆产业结构将巨变
事件回放
2009年8月初,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我市同时举行。惠普的制造基地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主要由富士康为主的台湾代工企业承接惠普订单,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
入选理由
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年产2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形成超20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集群,相当于再造“1/3重庆工业”。预计到2012年,以电脑为主的电子工业将取代汽车摩托车产业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这是重庆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5
四交易所亮相
打造资本市场第四极
事件回放
今年内,重庆四大金融要素市场齐齐亮相,这四大金融要素市场是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场外交易(OTC)市场、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
入选理由
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是发展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是各大城市建设金融中心的焦点。四大金融要素市场在渝齐亮相,势必会让重庆成为继深圳、上海和天津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第四极”,不仅会产生巨大的交易量,增加大量税收,带动GDP增长,吸引金融人才,还能带动相关金融机构发展和产业增长,加速重庆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并使其辐射力和影响力迅速扩展到长江上游地区乃至整个西部。
6
出台优惠政策
保税港区引资力度大
事件回放
12月初,我市针对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出台了22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分别在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方面予以优惠,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海关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另外,重庆保税港区优惠政策还吸收和叠加了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以及重庆市招商引资和部分工业园区的优惠措施。
入选理由
作为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和首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我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不仅有22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同时还叠加了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同时还是内陆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还是一个空港、水港双功能叠加的保税港区,在全国13个保税港区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最好。
7
重组搅动风云
长安跻身车企前三强
事件回放
11月10日,两家具有军工背景的央企——中国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集团签署重组协议。两集团重组成立新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兵装集团持股77%,中航工业持股23%。
入选理由
这是迄今为止央企之间规模最大的汽车产业战略重组,重组后的长安汽车集团将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六大生产基地,并在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乌克兰等国家建有海外基地,成为国内生产基地最广的汽车企业集团。同时,重组后的长安汽车集团整车生产能力达到220万辆,一举从国内汽车行业排名“老四”的位置上,挤掉了“老三”东风汽车,并向排名第二的一汽集团发起了有力冲击。
8
买房热情高涨
楼市量价接连创新高
事件回放
今年1~11月,全市共销售商品住房3068.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47%。进入10月,房价达到历史新高——秋季房交会商用住宅建面成交均价为4878元/平方米,其套内面积均价已突破5000元大关。民众旺盛的购买热情已被唤起。
入选理由
“到目前为止,重庆的房地产不存在泡沫现象。”对楼市的现状,官方的评价是“健康”。而在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也表达了调控房价的决心,明年将把楼市纳入重点改革内容,“让中低收入家庭6~7年能买上中低档商品房,就不能让房价每年15%、25%、35%地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要控制房价,特别是要控制土地批出的价格。”
9
重庆概念走俏
渝企资本市场大跃进
事件回放
2009年,龙湖地产在香港上市,一跃成为市值最大的渝企;金科借壳ST东源,黄红云夫妇身家超过百亿。莱美药业跻身首批创业板,成为耀眼明星。再加上长安汽车重组、重百收购新世纪……种种独特题材,让重庆概念活力四射。
入选理由
IPO、借壳、重组、增发……渝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让人眼花缭乱,重庆概念多次引发资金追捧。炒渝股成为“时尚”。有消息称,燃气集团将在明年上市,此后还将实现重庆能源集团的整体上市。此外,明年我市将力推10家民企上市。有理由相信,在两江概念的支撑下,我们还将迎来一个更加富活力的2010年。
10
共商发展大计
海内外渝商首次聚集
事件回放
7月10日,首届渝商大会正式开幕,来自海内外的约500名渝商首次聚集在一起,共叙乡情,共商发展大计。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代表全球200万渝商宣读《渝商宣言》,庄严承诺要“重信重义,自强不息”,让渝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生力军。
入选理由
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到重庆经济总量近六成,首届渝商大会无疑将聚集起天下渝商的力量,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加速发展。重庆历来不乏实业家,远古有秦朝的巴寡妇清,近现代有中国船王卢作孚。首届渝商大会的召开,隆重地打出了渝商旗号,渝商不仅包括渝籍商人,也包括在渝创业经商的外地人,这既体现了重庆人的包容性,又壮大了渝商力量。
记者 张彬 陈富勇 万里 刘斌 陈斌 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