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开微博的伍皓:信息越公开,政府越可爱
![](https://photocdn.sohu.com/20061227/Img247290750.gif)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2月28日08:05
2009年,伍皓——这位39岁的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突破传统的官方尺度,公开表达对某些公共舆论事件的看法。
伍皓成名于2009年2月云南“躲猫猫”一案。2月8日,农民李荞明意外死于看守所,当地公安机关公布说,他是在玩“躲猫猫”游戏中死亡。这一说法遭到网友的广泛质疑。伍皓身为宣传部门官员,公开组织由网民参与的调查委员会前往现场调查。7月8日,他又对云南“小学生卖淫案”提出质疑,上网发帖:“应该给予我答辩和说明事实的权利。”
这使他获得“尊重网民知情权,致力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评价。
2008年12月,伍皓就任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至今才刚满一年。此前,他是新华社地方分社的记者,1992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辗转于西藏、云南等边远省区。
私底下,这个圆脸、架着金丝边眼镜的官员坦言,舆论对于政府官员的作用,不是“棒杀”就是“捧杀”。拥有媒体从业16年的资深履历,伍皓谙熟政府、媒体、民众之间的“乾坤大挪移”。
“信息越公开,政府越可爱。”这是他的口头禅。这位全国最年轻的省级宣传部副部长,习惯常年24小时挂在QQ上,曾被妻子戏谑为“网瘾患者”。他试图利用熟悉网络的优势,推行一些新鲜的施政方式。
11月9日,在伍皓的主导下,云南省委宣传部建立了假新闻追踪制度,并就“媒体义务监督员”问题召开网络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征集的100名“媒体义务监督员”,可向媒体提出意见和建议。
此举引起了争议。部分网民直斥“借公众之手给媒体戴紧箍咒”。在伍皓看来,这正是“老百姓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传统的新闻发布会,完全依靠记者理解、判断、记录,“报错了也没有客观评判的标准”。媒体义务监督员的出现,可以让政府、民众、媒体之间形成“平等话语权的气场”。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s://news.sohu.com/upload/pagerevision20090916/pic03.gif)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