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影响力周刊
郴州系列腐败案宣判一年后,郴州艰难地从“政府失去百姓信任”、“矿山官商勾结”、“司法体系沦陷”的阴霾中走出来,2009年,郴州的GDP增幅达到19.6%,在湖南全省市州中排名第一
重铸郴州
□本报特约记者邓益辉发自湖南郴州
2009年11月20日,湖南“郴州窝案”宣判一周年,但硝烟仍未散去。
一年前,法院分别处以原郴州市委书记李大伦、原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原郴州市市长周政坤死缓、死刑、无期徒刑判决。
在郴州系列腐败案中先后落马的郴州市官员,被形容“可以在监狱开市委常委会”。他们被媒体戏谑性地冠以各种名号——“诗人贪官”李大伦、“曾矿长”曾锦春、“三玩副市长”雷渊利。
随着腐败官员的倒台,郴州市的政府形象、经济环境评价、司法公信力也如同一架失事的飞机,直线坠落,摔得支离破碎。
此后,无论是危机中紧急上任的新书记葛洪元,还是肩负振兴郴州重担的第二任书记戴道晋,他们主政郴州面临的最大挑战,始终是如何挖掉“政府失去百姓信任”、“矿山官商勾结”、“司法体系沦陷”这三座大山。
官场恢复宁静
158名党政干部、商界人士涉案,郴州系列腐败案仅凭这个数字,就已将百姓对郴州市官员的信任降至谷底。
受牵连最大的是郴州市的纪委部门。因曾锦春在任时娴熟利用纪委书记“两规”权力牟取私利,引发了公愤。郴州市纪委、监察局的总结材料中陈述:“郴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形象遭受重创,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中纪委《关于郴州系列腐败案的剖析报告》分析,“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上级监管不到位,同级监督不得力”是郴州腐败案发生的重要原因。
“当时老百姓觉得,只要是当官的,就没有干净的。”郴州当地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2006年5月底,李大伦被纪委双规。时任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的葛洪元临危受命,担任市委书记。为配合其工作,湖南省委还从外地调派了一批官员补充郴州的政府班子。
葛洪元上任后召开第一次常委会,便提出要加强市委常委班子自身建设,“廉洁从政,匡正风气”,重构权力运行的正常机制,重塑政权的公信力。
2006年底,刘光跃从湖南省水利厅调任郴州市纪委书记。此后,郴州市纪委,单独设立针对纪检监督干部的监督检查室。针对曾锦春滥用“双规”权、办案不按法定程序操作等问题,郴州市纪委先后制定了市纪委与检察院协同办案等12项制度。这些制度对信访受理、初查、立案、“双规”、审理、违法违纪财物处理等程序,作了严格的规定。
这些制度强调集体研究,其中“双规”、立案、移送司法机关等措施全部要经市纪委常委会集体讨论。“我当纪委书记,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限制自己的权力。”刘光跃说。
而针对系列腐败案中大量出现的买官卖官事件,郴州市委组织部建立了一套以制度创新、程序民主为核心的新机制,如实施差额选任,破除“一个岗位一个人选”、“先定人选后走程序”等做法,从提名、推荐、考察、酝酿、表决全部推行差额制。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2008年1月。
当时春节即将到来,南方却遭遇了一场百年一遇的冰灾。特大暴雪“雪洗”郴州,十几天的断水、断电、断路的境地,整个郴州变成冰天雪地的“孤岛”。
但正是在这场天灾中,郴州的政府机构和干部队伍被有效动员起来,冰冻雨雪中他们展现的勇气、责任和担当,让当地民众为官场地震之后的官员表现打了一次高分。有媒体将“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称号送给了郴州。
“目前郴州的官场,虽不能说有多么清正廉明,但至少算是恢复了宁静。”有郴州官员自我评价说。
整治乱象之源
郴州地处湘粤赣中心,有湖南“南大门”之称。这里是有色金属之都,尤其盛产煤炭,煤炭年产量占湖南省三分之一以上。
矿山是郴州的财富,也是腐败乱象之源。
郴州市矿山经营中官商勾结之严重,在李大伦、曾锦春的案件中就能充分说明。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查明,李大伦为他人在采矿、承揽建筑工程等方面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其妻陈立华等人共同收受他人财物1300多万元。
曾锦春则在矿产承包及纠纷处理、税费的减免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其妻和子女等人收受、索取他人贿赂3100余万元。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曾锦春曾担任郴州市国土局局长,该职位掌控着郴州市矿山开采的许可大权。他利用这种权力的便利,曾结识了一大批当地矿主,同时摸清了矿山的种种“内幕”。在当时,曾锦春每审批一家矿井开采,都有一个“奇怪”的要求,就是必须与该矿的矿主见面,“这些人没过多久就都跟他成了朋友,经常在一起玩”。
在郴州,一个颇具意味的现象是,在许多民营企业都能看到由郴州市纪委牵头颁发的“郴州市纪委民营企业重点保护单位”牌匾。凡是挂上这样牌子的企业,一个最大的“实惠”是其“经营环境”直接受纪委保护,公、检、法都不得去干扰。当然,这样的牌匾要价也不菲——每年须向纪委交纳40万元。据了解,当时郴州挂这样牌子的企业有35家。
由此一来,曾锦春成为许多矿主眼中的“保护神”,无论是矿产的资源开发,还是与竞争对手的资源争夺,只要曾出面都能摆平。因此,多数矿主都自愿接近曾锦春,曾也逐渐有了“曾矿长”的外号。
早从2006年葛洪元主政郴州开始,已制定出“治官、控矿、扫黑、整顿、整合”的十字方针,整肃矿山。
今年以来,郴州市发生多起煤矿安全事故更是触动了政府最敏感的神经。先是永兴县樟树乡青山背煤矿“4·17”爆炸事故,随后鲁塘镇石墨矿发生重大中毒窒息事故,导致15名井下作业人员死亡。
郴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对全市煤矿企业全面停产整顿。同时,在停产整顿期间,全面取缔关闭非法煤矿,全市所有煤矿企业一律不准组织原煤生产。而郴州市政府最终的目的,是要确保全市煤炭产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为斩断非法生产背后的“利益黑手”,当地纪检监察部门重点查处一批在煤矿入股分红或接受贿赂充当“保护杀的干部,有13人之多。
10月23日上午,郴州市召开煤矿整顿关闭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出台《关于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郴州市将用两年的时间兼并重组整合煤矿企业。现任郴州市委书记戴道晋在会上指出,该意见出台将是郴州煤业发展的新起点,将真正实现郴州煤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司法系统重建
“践踏法规制度,胡作非为”,这也是中纪委《关于郴州系列腐败案的剖析报告》关于郴州腐败案爆发原因的结论。
“就以郴州市检察院来说,郴州窝案爆发后,从检察长到几个副检察长,大多先后落马,检察院几乎陷于瘫痪。”湖南天夫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巧勇告诉记者。
而去年发生的“老人决斗法官”一事,则将郴州司法系统的黑幕揭露出来。2008年11月24日,55岁的郴州人彭北京在天涯社区发出的决斗书,决斗对象是郴州市中院院长李晓龙和执行局局长郑建华。
彭北京在决斗书中称,“在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都十分清楚的情况下,郴州中院在曾的干预下进行裁判,侵害了彭的合法利益。郴州市法院执行局还绕开清点、评估、实物交接程序,直接将彭北京等人赶出工厂,最终将这个价值超过5000万元的水泥厂整体9年租赁经营权以580万元拍卖(当时相同规模的水泥厂租赁价格为每年220万元以上),接手者正是黄生福。”
他为此案从郴州到长沙,从湖南省高院到最高法院,一路申诉。但最后的结果是,2003年10月10日,湖南省高院第三次作出判决,坚持维持原判,继续裁定彭北京应当向黄生福支付499万余元的款项。
彭北京坚信,这一切,均和曾锦春有关。他的依据是,在他提起申诉后,曾锦春曾放话要“收拾彭北京”,他最后跑到广东躲避。但在曾锦春的亲自调动下,彭被直接押回郴州,关押8天后才被释放。
该次执行给彭北京带来了灭顶之灾——郴州市中院执行局郑建华宣布强制拍卖玉溪水泥有限公司9年的经营权。
据《南方周末》记者调查证实,1996年,因内部股权转让问题,彭北京与其企业合伙人黄生福发生纠纷。随后,身为原告的黄生福向曾锦春行贿,给负责审理的郴州中院施加了重重压力。
重建后的郴州司法系统,办理的第一件大案就是郴州市规划局局长余亚军受贿案。
此案由新组建的郴州市检察院发现线索,经过大量的侦查工作,最终将案件查实。10月19日,郴州市中院公开开庭审理余亚军及其妻子李晓芳、妻弟李平安涉嫌受贿一案。
该案开庭时,郴州中院邀请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本院聘请的执法、执纪监督员旁听了庭审,以保证法院审理程序的公开透明。
庭审结束后,郴州市中院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罗仲贵将该案的审理情况及时向社会进行了发布。
经济奋力一跃
2008年11月,原市长戴道晋继任市委书记,原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向力力担任市长。“戴向组合”提出“两城建设”目标,即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级区域中心城市”。其目的则在于,告别资源带动的发展路径,通过做大城区、做强产业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当年12月3日,郴州市政府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发布了招聘高级雇员公告,面向海内外招聘金融证券、城乡规划、产业项目营运专家各1名,聘任到市政府副秘书长的职位并到相应单位兼任副职,分别负责相关工作,年薪50万元。
此时引来颇多非议,郴州市政府随后紧急修改了招聘公告,一是仅向国内招聘,二是受聘者仅聘为高级雇员,不再聘为市政府副秘书长。即便如此,从这次招聘中仍可看到,郴州市欲从历史沉疴中跳出的急切之心。
郴州市政府积极运作,终于取得了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启动“三年投资千亿元计划”。
这计划以中心城区基础设施、交通与产业建设为主,实施重点项目459个,项目总投资1039亿元。
2008年8月,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到郴州调研之后,提出把郴州市打造为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试点,支持郴州先行先试。
经省委、省政府与省直相关部门研究审定,郴州市委、市政府最终形成了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34条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建设规划、环保审批、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等11个方面,其核心是“简政、放权、配套、让利”。
削平“政府失去百姓信任”、“矿山官商勾结”、“司法体系沦陷”三座山头的郴州市,2009年的GDP增幅达到19.6%,在湖南全省市州中排名第一。
但仍有当地干部对此表示谨慎乐观。一位退休官员对记者说,曾经饱受天灾人祸的郴州城,能否在洼地里跳出去,还不明朗。“目前,我们仅仅完成了向上的奋力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