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建特区、房产热、引项目 海南经济找寻多少路?(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05日07:34

  中国国务院四日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六大战略定位,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图为游客在海南三亚海滩享受阳光沙滩。中新社发尹海明 摄

  中新网1月5日电(秦欣)国务院办公厅12月31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正式批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目标。消息一经公布,让这个中国第二大岛再次跃入公众视野,议论声音也骤然升温。

  提起海南岛,你眼前联想到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是否会呈现碧海白沙椰林树影?海岛味道极浓的特色旅游?以及名声日渐扩大的博鳌?还是曾热闹非凡的房地产热、内地青年涌入海南创业?

  海南自1988年来建省以来,曾先后找寻过多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从建“一线管死、二线放开”发展模式的设想,到洋浦开发区、特别关税区、南海开发战略基地、综合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区,可以说,“国际旅游岛”可能是最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也适合其特点的发展道路。

  建省之初曾设想发展深圳特区模式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当时对于海南的发展定位,更多的人解读为是对深圳特区模式的复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著名经济学家迟福林当时曾调任海南,任海南省委首任政策研究室、省体制改革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亲历了海南20年来许多重要历史事件。“1988年,海南提出特别关税区的设想后,我随海南省第一任省委书记许世杰出国和国外的银行谈合作,很多的金融财团都表示要进来。泰国的盘谷银行、新加坡的华联银行等都表示了进来的愿望。”迟福林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回忆这样表示。

  有境外媒体对此解读说,把有着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许世杰和梁湘二人调到海南这个举动本身,就传递出当年中央对于海南复制深圳特区模式的强烈企盼,这个特别关税区构想和深圳特区与香港之间的二线关模式几乎如出一辙。

  然而对于特别保税区的推出,海南在最后时刻犹豫了。其后海南虽然曾于1992年再度力推“特别关税区”概念,并于《海南日报》头版宣传“特别关税区不是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要快搞的问题!”,然终因各方因素“特别关税区”之议再难成气候。

  上世纪90年代成中国投资热土

  1990年代海南率先推出的股份制改革,以及人才、房地产、期货等市场的建立,为海南带来迅猛发展,市场化改革让海南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为全国投资的热土。

  1989年到1993年,海南每年都有上千家企业注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数百亿资本的涌入和十万热血青年下海南的胜景。迟福林表示,“1989年以后,海南的领导就讨论如何进一步发展。当时的想法是通过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来吸引外来投资,于是在市场要素建立上想办法,成立期货交易所、房地产交易所等等;第二吸引大批企业进入,方法就是搞股份制;第三是搞社会保障改革;第四,市场放开,包括粮食等多种生产资料的价格放开。此时正是中国短期资本寻找出路的时候,海南就给这些短期资本提供了机会。”

  资本大量涌入,市场就出现了逐利性。面对没有产业基础的海南,这些资本有两个出路,一是进入房地产业,二是炒股票。海南房地产热火朝天的兴起给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印象深刻。那时房地产不是搞住宅,主要搞商用楼,据说每年有三五百亿短期资本流入了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出现了房地产热。

  1992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洋浦经济开发区,并赋予其更为优惠的政策,洋浦开发区成为国内唯一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但洋浦迅速卷入了炒地皮的狂热之中。原来想用来吸引外商投资建厂的洋浦工业开发区,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区。当时的高地价也成为投资办厂者不敢在洋浦办厂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在海南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精英,至今仍有人不能以平常心回视,有媒体形容那段岁月为“从投资热土到冒险家的乐园,再到满目疮痍的伤心之岛”的消沉岁月。大企业进入 大项目带动

  进入21世纪后,海南迎来了工业化转机,“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成为海南的发展战略。2003年,海南掀起了央企强势主导海南地方工业重组的浪潮。这一年,洋浦引进第一家大型企业——金海浆纸项目。也是在这一年,华能集团重组海口电厂,一汽集团兼并海南汽车厂,红塔集团重组海南卷烟厂,武钢集团控股兼并鹏达薄板厂等等。

  而转到2004年8月,《关于加快海南省新型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确定了海南正式提出“以大公司、大项目带动,加快提升海南工业比重”的设想。通过“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策略,“再造洋浦”的战略也得以推进。2005年以来,洋浦开发区的多个经济指标“井喷”,年增长率达到10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500%。

  推进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按照迟福林的设想,如果将自由贸易区与能源相结合,最实际的操作是将洋浦作为自由工业港区,明确其作为南海能源的国家战略基地。

  曾欲成长为中国最大特区的海南省,最终和不少后发地区一样,走上了一条靠大企业引领大工业实现反梯度赶超战略的平实之路。海南,第一次有效实现了产业和资本的“亲密接触”。在此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区概念,也因之被注入了不少实质性内容,似乎可免其前身“特别关税区”命运多舛之虞。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走上了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海南,如何协调以国际旅游岛促自由贸易区和以“能源和平开发平台”推进自由贸易区这两者之间,因环保、生态、油气、炼化等对冲性概念而产生的问题。

  为了推进海南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海南方面备下了“上中下三策”。“第一种方案是理想方案,以亚洲为背景,建立规范意义的自由贸易区。第二种就是以南海油气资源和平开发和两岸经贸合作为背景,建立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区。第三种是以建立国际旅游岛为重点,推进海南岛国际化进程。”迟福林说。奥运年明确推进国际旅游岛思路

  2008年初,海南省委、省政府依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努力探索,逐步明确了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工作思路。

  2008年4月,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内涵、目标和任务;9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措施;2009年1月,海南省政府组织编制出《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此后,海南省政府陆续出台了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管理也在逐步完善、海南空港交通的便利、以及环岛高速公路、粤海铁路通道、三亚10万吨邮轮码头、正在建设中的东环铁路等等,都为发展成国际旅游岛做好了基础准备。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