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非罕见 存煤何不足
揭秘电企存煤不足拉闸限电的背后
拉闸限电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为何年年大雪,年年都要拉闸?原因不只是电煤运输紧张、电企库存能力有限这么简单。由于煤价上涨,电企库存其实长期处于低位,这次拉闸限电就是借严寒“说事”。
文/本报记者徐海星、陈海玲
拉闸限电两大疑点
疑点一 运输难?产煤大省电厂也缺煤
又是暴风雪,又是全国局部范围的拉闸限电,继湖北、江西限电之后,目前华中电网旗下重庆电网也开始拉闸限电,停电正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
对此,电力企业目前对外的普遍说法是:近日北方大雪导致封路封港,电煤运输骤然紧张导致的电煤供应不足。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就在记者的采访中,广东省煤炭运输协调主管部门负责人透露,目前,即使在山西这样的产煤大省,有的电厂也同样没有煤。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煤炭价格过高,电厂宁可减少发电量也不愿意多购买高价煤炭。
事实上,由于国内煤炭价格过高,国内电力企业甚至纷纷“舍近求远”到海外购煤。每年初煤炭进口猛增50%以上,出口暴跌50%以上已是家常便饭。
疑点二 库存少?存煤天数仅美国一半
电企限电的另一个理由是“电煤库存不足”。但既然冬季煤电需求大、煤炭运输难已成为规律,并且气象台已提前预报了本次寒潮?为何电力行业不能提前储煤?
参考国际情况,如美国冬季也常有极端天气,但却很少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据美国监控电力传输机构的统计,美国电厂存煤量普遍超过30天,基本能应付极端情况。而中国的平均存煤量在15天,警戒线则是8天至10天。库存大幅低于国际水准,难道是国内电企仓库不够大,不能储存足够的电煤吗?
对此,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电厂存煤水平完全可以达到20天以上,很多电厂本身就靠江靠海而建,拥有很多储存煤炭的地盘,存煤量高过20天没有多大困难。
事实上,在利益怪圈的驱动下,国内电厂的存煤始终保持在一个“低水准”上,一位电力行业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全国的电厂库存水平都低得“惊人”,“一直都没有恢复到前几年的水平”。
电厂不愿“储煤”背后的原因是“前几年,因为煤炭价格上涨而电价未能上调,造成电力企业亏损严重,电厂不愿意存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向记者透露。而广东一家发电集团权威人士昨天向本报记者坦言,煤炭成本太高,如果存煤太多,电厂确实吃不消。而煤价在年底的一次大幅上涨后,电企目前已经处于盈亏平衡点,“这样一来,发电企业更没有存煤的动力了。”
“电荒”透视
煤电价格机制没有理顺
电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却不愿提前存储足够的煤炭以供严寒之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价格机制没有理顺,煤炭市场完全市场化,电价却是国家控制,电价和煤价错位,煤电存在深层次矛盾”,一家证券机构分析师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广东一家大型发电厂人士向记者称,在这一个多月内,动力煤和优质煤炭涨幅惊人,有的品种煤炭涨幅超过30%,估计后期还会上涨。在国家严控电价的情况下,煤价的上涨已把电企逼到了盈亏平衡的边缘。
一方面是煤价充分市场化,煤炭企业控制产量抬高价格,另一方面是电企担心成本压力,尽量压低库存,煤电的“错位”导致电力供应一不留神就陷入“富余”和“电荒”的怪圈。
两者“顶牛”的原因在于,我国对电力企业实行垄断经营和电价的严格管控,但从2002年起国家就放开煤炭市场,民营企业活跃其中;两者的矛盾从此几乎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几乎总在遇到极端天气或者供需严重失衡的时候,以电力方面拉闸限电的形式集中爆发。有分析人士因此质疑,这次拉闸限电背后可能是电力行业借严寒“逼宫”,催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化解煤电困局。
“电荒”破局
电力改革推动“大用户直购电”
事实上,国家近年来已加大电煤体制改革,记者从国家电监会获悉,国家电力体制综合改革已在2008年启动,其中南方电力市场被初步定为试点。据悉,此次电力体制综合改革将继续推动“大用户直购电”等深层次电力改革措施。
目前我国已分别在吉林和广东台山地区试行大用户直购电,这种方式将鼓励发电企业和大企业直接见面,电价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度,更关键的是,鼓励发电企业和大用户直接见面,将不再把电网公司作为唯一的售电渠道,“发电企业可以自己架电线,也可以上公共电网,只需支付少量的过网费,就可提高电企利润。”电力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电价逐步市场化后,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理顺煤电关系,使得双方的供应需求更加理想化,即使在天气寒冷或极端情况下,双方都可以根据市场自由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