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破解大学专业的“冷热怪圈”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07日16:22
  徐敏

  近日,某教育咨询公司给中国高校专业亮出“红牌榜”,上榜专业都是“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其中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位居榜单前列。这些专业在招生时都是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和高分专业。

  另一项调查显示,近年的高考状元们,大都涌向金融、法律、IT类专业,期望日后进入这些“有名有利”的行业,争当光鲜亮丽的“白领”和“金领”。优秀学生选择攻读机械、化工、冶金、水利等工科类专业的越来越少。大学校园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一流学生学财经,二流学生学计算机,三流学生学工科。”事实上,优秀工科人才在人才市场上非常匮乏。数据显示,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填补空缺,最缺的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大学专业的“冷热怪圈”由来已久。招生时的热门专业,其毕业生往往在就业时遭“冷遇”,而那些冷门专业的学生,却成为企业争夺的“抢手货”。大学设置专业应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个常识问题。个别专业偶尔出现招生与就业“冷热倒挂”现象也难免。但是“冷热怪圈”经年累月打不破,就值得反思了。法学、计算机、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在早些年就露出“苗头”,且愈演愈烈,却未能阻挡此类专业扩招的步伐。以法学为例,这些年法学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目前全国有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不少高校的思维方式是:既然招生热门,考生愿意报考,何不扩大招生量?至于就业,学这样的“万金油”专业总能找到工作吧。再说,开办应用类文科专业要比工科专业成本低,更方便,何乐而不为?

  当然,大学专业“冷热怪圈”的形成,与时下家长和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也有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最优秀的学生争着上工科,希望在国家需要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大显身手。如今,许多学生的就业目标是,坐在四季如春的办公室里挣高薪。有记者感慨,要想寻访各省高考状元,最好的办法就是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门前,“见到一个学生出来,上前一问,即使他不是哪个省的状元,他的室友肯定是。”青睐应用文科,逃离工科的现象,也已成为全球难题。如,在德国,急缺1.5万名工程师;美国则不得不从国外大量引进工科人才,填补本土工科人才供给不足。

  无论是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考虑,还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学专业“冷热怪圈”现象都需引起重视。高校要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即人才培养数量、层次、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而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迎合家长和学生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政府部门对于平衡大学专业的“冷”“热”度,也应积极引导。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签署《确保天才进入国家数学和科学领域的资助法案》,表明了美国决策层对理工科教育的高度关注。奥巴马最近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指出,“华尔街还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部分,但不能成为半壁江山”,“鼓励有才华的大学毕业生到工程技术领域就业,而不是变成金融衍生品交易员”。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