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绍兴晚报七路记者寻访“冬日守夜人”
昨晚11点,在市区解放路和环城北路的自来水管道发生渗漏,自来水公司的抢修人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抢修——进入冬天气温变冷,水管比平时更容易裂开。据了解,现在每个晚上平均要发生三四次水管破裂事故。(记者梁永锋摄)
春运未到,尚是闲时
这支油枪,忙比闲多
编辑人语:自元旦小长假开始,气温急转直下,尤其到了早上,冰面是一天比一天显“白”。当人们进入温暖而甜密的梦乡时,有多少人还在寒夜中忙碌,为自身生计、为他人平安……昨夜今晨,本报七路记者分头踏访,实录这“冬日里的守夜人”。
半夜火警如突发 一分钟如何出警 昨晚7时许 越城消防大队消防员
记者 钱 峰
“我们这里有堆垃圾起火了,火烧得很大,你们快来救。”昨天晚上7时许,家住齐贤镇立岱村的村民给119打来电话。随即,在记者蹲点采访的越城消防大队特勤中队大院内,警报声迅速响起,短短时间内,一辆消防车呼啸着奔赴现场。
在该村,起火的这堆垃圾可不小,又因为里面堆得不少是废布料,火越烧越旺。消防人员赶到后,马上用高压水枪扑救,但带去的一车水却马上用完了。“这里还有一个煤气管道,火要是蔓延会很危险。”带队的陈建良排长分析。但是,让消防人员头疼的是,附近没有水源。“水没有就用其他工具灭。”陈排长决定。于是,消防战士拿来附近的木棒,将垃圾掏空,然后将火扑灭。
而在一部分消防战士在现场灭火的同时,晚上8点半,大院的哨子响了,按照部队的作息时间,这已经到了就寝的时间。“都说消防战士出警时间只要一分钟,如半夜有火警,他们是怎么穿衣服的?这一分钟时间够吗?”带着疑问,昨天记者走进战士宿舍。
昨晚,记者走进战士的宿舍,发现战士们摆放物品如出一辙:拖鞋要放到床脚,棉衣要放到枕头边,皮带要与军帽放在一起……“这里都有部队管理的奥妙,我们要应付一切的突发情况。”一旁的俞队长介绍说。“那一分钟内你们能做到迅速出警吗?”记者问。而就当记者问这话时,几名就寝的战士笑着说,“一分钟,我们快的时候40秒就能完毕了。”当了8年消防兵的钱晓锋说。
“当警报声响起后,我们第一的反应就是迅速跑下楼。”钱晓锋说。在迅速爬起时,另一个反应是将棉衣套在身上往楼下跑,我们要求棉衣、拖鞋规范摆放,这也是减少准备时间的一个原因。
昨晚,总的来说比较太平,市区没有大的火警,但消防人员说,年关到了,大家还是要小心火烛。
一班四五十趟车 来回要跑百来次 昨晚7点20分 高桥铁路道口老汪
记者 陈江阳
“请注意,火车来了,禁止通行。”每天,这个提示音都要在高桥铁路道口响个上百回。每响一次,铁路道口员老汪就要“折腾”一回。
老汪今年50岁,是高桥铁路道口的管理员,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已经干了30年。
昨天晚上7点多,老汪忙完晚高峰后,刚刚放下饭碗。外面的温度已经接近0℃,屋内没有开空调,一个小烤炉在寒冷的冬夜里带来一丝温暖。
从晚上7点20分到8点20分,短短一小时内,这个道口经过3列客车、3趟货车,老汪来来回回共6次,每次要3~5分钟,因此采访老汪也显得很困难,在时断时续中进行。
老汪上的是中班,从下午4点到晚上12点,共8小时。“这个道口是浙江乃至全国最繁忙的铁路道口之一。一般每8个小时就有40趟火车经过,最多的一次有51趟。”
在别人看来,干铁路道口员这一行是很简单很轻松的活,其实不然。道口和车站之间都是通过密码交流,有点像以前地下党的接头工作。绍兴站先打电话过来,通知即将通过的火车车次、站点,然后老汪把密码报给对方。随后老汪又把这一信息告诉给副班(对向车道的道口管理员),副班说出自己的密码。拦杆放下后,老汪再打电话给车站,告诉道口已经封道,车站把密码告诉老汪。这密码都要记录在案,以便以后核对。
“下一趟要10分钟后了,可以稍微休息一下。”老汪从抽屉里摸出一根烟,慢慢点上,狠狠地抽了一口,满足地吐出一个烟圈,随后又喝了一口热茶。“干这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就是深夜了,也不敢打瞌睡——铁路出事情可不是闹着玩的。”
“现在客车提前5分钟封道,货车提前3分钟封道,很多司机不理解,甚至还听骂声,我们也习惯了。火车提速了,120码的速度,什么东西碰到都没了。”老汪说。
出城登记又松了 的哥还需自觉点 昨晚10点 东湖出城登记站倪师傅
记者 蔡 毅
“从晚上6点多到早上6点,这样一个长夜,现在天气又这么冷,真感觉挺累的。”市区东湖风景区出城登记站的倪师傅说。昨晚10点左右,气温已接近0℃,而104国道上车辆依然川流不息。记者走进登记站时,倪师傅和赵师傅正在登记口值班——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天的工作才刚开始不久。
记者看到,登记站里唯一的取暖设备就是取暖器,虽然比室外的温度高不少,但还是让人感觉丝丝冷意。即使在室内,倪师傅他们也不得不裹紧大衣。倪师傅说,现在天气冷,这样的长夜确实挺难熬的;而且由于人手紧张,也很少有休息日。不过倪师傅很坦然:“我干了不少年协警,也习惯了,想转行也不容易。”
就在记者采访时,有一位外地司机跑到登记站询问温州的路向。倪师傅说,东湖出城登记站方向长途车比较多,所以每天夜间问路的人有不少,登记站慢慢多了一个指路的功能。据了解,在晚间高峰时段,即使天气再冷,倪师傅他们还是要出去拦车,让出租车进行登记。“一般拦一会儿,见车子少了,就回屋里坐一会儿。”
登记工作别看简单,有时候真的很重要。就在上个月,这个出城登记站就“查获”了4名带着马刀的外地男子,之后被移交到派出所作进一步处理。而在去年一年中,单单倪师傅所在的出城登记站就查到了20多名可疑人员。
倪师傅介绍,去年9月份东湖镇的哥被害案发生后,当时自觉登记的人很多,前半夜都能达到二三十名。不过一段时间以后,出租车司机的安全意识又有所下降了。岁末年初也是各类刑事案件高发期,所以倪师傅想呼吁一下,出租车司机要加强自我安全意识,主动登记,既对自己有利,也可以给他们减轻不少负担。
对于倪师傅这样的登记站值班人员,出租车司机们普遍心存感激。一位司机告诉记者:“自己如果真遇上了一些可疑人员,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去找出城登记站。这样的寒夜他们一直坚守着,确实也不容易。”
犯困就喝西北风 年关还是忙点好 昨晚10点 东湖附近某加油站老何
见习记者 丁建剑
“您好,请问要加油吗?”加油站工作人员的口中冒出了一串热气。这是昨晚11点,气温零下2℃,原本应该钻进被窝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刻,加油站工作人员才刚刚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昨晚10点,记者来到云东路上一加油站探营。只见两名工作人员穿着蓝色制服,戴着帽子,正在熟练地给过往的货车司机加柴油。据工作人员讲,晚上加油站加油比较忙,9点至10点是一轮高潮,很多货车司机都会来加柴油;10点到11点相对轻松点,11点之后出租车司机会陆续进来加油;最热闹的要属次日凌晨两三点的时候,那简直就是出租车司机的小聚会了;到凌晨四五点,货车司机又开始陆续来加油。“整个晚上,不太能空下来,正好现在年关近了,要防小偷,还是忙点好。”工作人员老何说,每天晚上加油站能接待两三百辆车。“我们办公区离最远的一号机不止50米,每天这样不断的练习往返跑无数次,估计杭州都能跑到了。现在爬香炉峰可比以前快多了。”老何打趣说。
“前半夜还行,这个风还是比较温柔,后半夜的风整个是从你衣服里面灌进去,有点挡不牢。”老何说,“抗寒没有别的办法,多穿衣服肯定没错。”为此,老何把棉毛裤和毛线裤一起穿上了。而另一名工作人员骆小姐则是在制服里加进了羽绒背心。即使这样,记者看到他们的耳朵上、脸上都生了冻疮,手也裂开了。老何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工作嘛。”
晚上11点半,出租车陆续来“报到”。记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出租车司机好象遵守规则似的都停在了3号机位。老何解释说:“经常在夜间工作,跟他们关系都挺好的。现在天冷,很多司机想让我们少走点路,就停在了靠近办公区的地方,只是今天不凑巧,3号机的油都加完了。”
夜里工作,肯定有犯困的时候,不过加油站工作人员解困的方式有点特别。据一位工作人员说:“困了就去外面"享受"下西北风,冻一下就能精神不少呢。”
3点起床喊迟了 2件棉袄抵严寒 今晨3点 东盛市场江苏菜贩小冯
记者 沈卫莉
小冯从城东一车库的出租房里醒来时,不由得叫了一声:“啊呀,3点钟,迟了。”他说:“夏季凌晨1点半就起床出发的,冬天真当困不醒。”
他利索地穿上脏得发亮且粘有泥土的蓝色棉袄、黑裤和棉鞋,冲出去发动他的三轮摩托车,朝越东路的市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奔去。小冯头上戴着连衣帽,只露出一双眼。记者问他为何不戴头盔,他说戴头盔挡住了视线。
进什么货,小冯心中有底,每天傍晚他都在一张皱巴巴的纸上写好第二天要进的菜的品种和数量。记者拿过他的进货单一看,共有20种蔬菜,里面不少错别字:青久(韭)、波(菠)菜……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读到中学毕业后就到绍兴打工来了,眼下已经有5年了。
小冯是江苏邳州人,记者去年陪同养猪场有关人员“千里运猪”去过一回。他说老家穷呀,只好来绍兴打工,当过炒货工,3年前在城东东盛市场里开始摆菜摊,23岁的他去年已娶了一个“本地老婆”,花了5万元钱。他老爸遇人就说:“5万元呢,相当于女人的每斤肉值500元,太金贵了。”
今年的市场摊位招投标,小冯只填了2万元,比周围的摊位便宜了2万元,结果运气好中标了。“卖菜平均每天有100元的收入算很好了。摊位费、房租等,没多少钱赚的,起早摸黑又很辛苦。”小冯说。
大约3点20分左右,小冯的摩托车驶进了批发市场。他一样样问价,彼此都是熟面孔,一番讨价还价后,蔬菜一件件地搬上三轮摩托车,总共花了600多元钱。6点快到了,小冯驶出了批发市场。
小冯骑着“突突”响的摩托车到东盛市场时,他的老婆赶过来卸货,然后再出货,剥掉茭白的外壳、削掉莴苣的根等等,整整花了一个小时。记者的脚和腿冻得麻木了,站在那里直跺脚搓腿。他说他穿了两条线裤、两件棉袄,“你穿那么点自然冷呢”。
早上7点,赶早的小饭店零星来进货了,小冯还没成交一笔生意。他说冬季顾客一般要在7点半以后才会陆续多起来,尤其是傍晚生意最好。记者要急着往回赶写稿,在小冯处买了2根苦瓜4元钱,算是他的第一笔生意。
送报虽是平凡事 按时按点实不易 今晨5点半 绍兴日报社投递员金兴祥
记者 潘秀玮
清晨5点半,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绍兴日报社的发行员金兴祥已经忙碌开了,发行员干了5年多,几乎每天都是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在报社印刷厂,金师傅领过自己的报纸份额,开始快速点数、整理,动作十分娴熟麻利。金师傅说,即便这样,整理、归类也要花上1个半小时,遇到有专刊,整理的时间会更长。
7点,报纸终于理好了,2000多份报纸满满当当装了3个报袋。金师傅笑着说:“别看是几张报纸,分量可比你重,起码有150斤呢!”说完,他骑上电动车就要走。此时,记者才发现,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还冻得手脚冰凉,金师傅却穿得比较单薄,通红的脸上,绛紫色的嘴唇已经开裂了。“金师傅,你怎么不多穿点衣服?”“开始冷一点,不过不停在跑动,很快就会暖活了,穿多了,反而成了负担。”
记者跟随金师傅先后来到市便民服务中心、天时苑小区等地送报。“师傅,你好啊,报纸到了!”金师傅一边和订户打着招呼,一边迅速地从报袋中抽出报纸递过去。发行员的工作全年没有休息的,即使是生病也一样不能停。今年夏天金师傅病了,可在医院挂完点滴,拔掉针头,一样开始送报,“让同事代送,一个是订户路线不熟,容易出错,再者同事们自己的任务也很重,自己能坚持还是自己来。”金师傅负责的是城东部分地块的送报任务,早上2000多份要用三四个小时才能送完,下午,一点半开始送晚报,一直要忙到五六点,路远的发行员时间会更长。遇上刮风下雨,为了不让报纸被淋湿,宁可自己成落汤鸡的。这几天,由于是新年初始,大量的订户、新地址让“尚在熟悉”的送报员的工作时间更加“拉长”。
“做发行员,把每一份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订户手中才是硬道理,所以每个单位、每个小区,哪家哪户、订了什么报纸都要烂熟于心。去年12月31日的晚上,我们一直忙到12点,仔细核对变更的订户。我们送报的太平凡了,但报社的信誉、订户的利益很重要,所以我们的服务一定要做好。有时出报晚了,有些订户会埋怨我们,但我们都会笑着解释一下,多数订户还是会理解我们的。”5年来,金师傅年年都被评为社级和城东发行站优秀发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