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郑州市长承诺2012年公交40分钟到市区任意地方

来源:大河网
2010年01月13日14:25
  采访嘉宾:郑州市市长赵建才 采访时间:2010年1月12日 采访地点: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昨天上午,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做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政府在线》栏目,就郑州交通拥堵问题与网友和市民进行交流。该节目从7:30持续到8:10,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交通广播并机直播,同时新浪河南网和河南广播网视频直播。郑州市在解决交通拥堵、力保畅通方面有什么措施?BRT开通给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车辆造成了压力,市长对此怎么看?热议已久的单双号限行、错时上下班能否实行?节目结束后,郑州市市长赵建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交通 “很糟糕”,市长很焦急

  记者(下称“记”):您怎么看郑州的交通拥堵问题?

  赵建才(下称“赵”):交通问题是广大市民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需求,一个城市的交通也是一个城市功能完善最基本的方面。郑州市区交通拥堵现在的确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目前郑州交通状况的确十分糟糕,作为市长我也很焦急。

  交通畅通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实际上也是一项民生工程。这些年,郑州市也在不断加大投资,改善交通拥堵状况,但是还难以满足交通的需求。

  记:对郑州这样发展中的城市来说更是个难题。

  赵:对,甚至有人讲这是一场打不完的仗。交通拥堵也是供需矛盾的问题,就是路面提供的通行能力和人们对道路的需求的矛盾,供远小于求。但我们不能回避这些问题,不能因为这些矛盾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而忽视它们。

  记:有人说,郑州市交通是先天不足,拥堵的原因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赵:首先从历史上来看,郑州市过去就是一个单一规划的城市,比如说现在的行政区是以二七广场为中心的,道路是一种放射形状。目前郑州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10人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城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千人的大城市,从城市规划上来说交通是先天不足。

  另外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陇海和京广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市中心交会,造成了市区道路的分割,致使南北不通、东西不畅,无法形成一种开放式的通道,导致路网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

  记:郑州市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赵:从2006年开始到2009年,郑州市拓宽改造主、次干道15条,打通断头路,新建立交桥9座、过街设施21项,新建道路67条;2007年以来,新建停车场2000多个。这些对郑州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还远远不够,所以这一点我们也是很明确,2007年就开始着手制订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市区交通状况的规划。

  ○两年后居民单程出行不超过45分钟

  记:去年年底,郑州市通过了《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郑州市交通将会有怎样的改变?

  赵:我们试图从城市规划的层面科学、合理地安排道路功能区划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心市区内95%以上的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不能像现在这样,市民出一次门可能需要1小时、2小时,甚至有时还走不动,到不了。

  记:这个目标什么时候能实现?

  赵:2012年,即便是坐公交车,市民40分钟内也可到达市区任意地方。具体来讲,我们要形成东西和南北两条轴线,把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区。郑州市未来的交通状况应该是多中心“八横八纵”的骨干公路网、三环形成快速路、四环分流过境车辆、绕城高速解决出行难。

  记:今年郑州市提出拿195亿元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这些钱怎么用?

  赵:将建8座过街天桥、20多个停车场、十几条新道路,打通二十余条断头路,把特定的长途客车站外迁,用这些措施来完善交通问题。但是有些工程不是一年内能完成的,可能要用1~2年时间。

  ○郑州去年新增机动车能排到北京

  记: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这几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也在大幅攀升,这也给郑州交通增加了很大压力。

  赵: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数字,2009年郑州市新增机动车是近18万辆。18万辆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些机动车排队,能从郑州市排到北京去。预计今年新增机动车可能要达到20万辆。

  近年来郑州市新车入户出现了井喷现象,目前机动车总数已达到136万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市区道路交通的压力。

  记:交通拥堵不光是因为机动车增加等现实问题,也有管理的原因。郑州市的交通管理水平目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赵:(交通拥堵)的确有综合原因。我们要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当较短时间内基础设施难以跟上时,应更多突出交通管理方面的作用。

  ○设BRT专用道是合理分配交通资源

  记:BRT快速公交是否达到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赵:解决交通问题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首先是保证大多数人的出行顺畅、便捷、高效,着眼点是大多数人、广大市民的出行。

  郑州市BRT从去年投入运营已近8个月,现在每天运营的人数是21万人次,按照统一的测算标准,能够转移地面其他交通方式乘客人数的20%左右,在缓解交通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基本达到了当初规划设计的效果和目的。

  记:有人说,在农业路上修BRT专用道反而造成了交通拥堵,您怎么看?

  赵:BRT设优先专用道,是为了保证大多数人先通行,合理分配有限的路面资源。我们说公共交通优先,是要先解决大多数普通市民的出行问题。一辆公交车最少能载几十个人,而小轿车有时只有一两个人,你说哪一个应该先照顾?我想这一点大家应该可以形成共识。

  记:郑州对BRT未来还有啥规划?

  赵:BRT还有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我们现在主要是一条主线和八条支线的运行方式。未来我们还要加大BRT的密度,缩短间隔时间,优化线路,使公共交通能覆盖到城市的各个点上。

  ○“单双号限行”需要研究

  记:有不少市民建议,实行“单双号限行”、“运六歇一”,您认为可行吗?

  赵:这一块有很多建议,还有人提出“朝九晚五”错时上下班。这些实行起来需要有个过程,一定不能脱离我们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和一个城市发展的惯性,不能强制推行一项交管措施。

  这里还有个物权保障的问题,比如市民说我有机动车,你为什么不让我开?不能顾此失彼。“单双号限行”解决不了交通的根本问题,这不是积极的对策。这些措施不是说不可以,但需要研究、论证。

  记:还有专家和市民建议,郑州应该多修高架桥,您怎么看?

  赵:京广路、沙口路的高架桥正在建。陇海路因为和地铁线重合,能不能修高架桥还要论证。半年之内就会有结果,主要是需对照地铁设计图看能否错开桩基。

  记:也有市民提议,在车流量大的花园路上修建高架桥,您怎么看?

  赵:高架桥这个事情,现在在国际上是不主张的,特别是在中型市区内是不主张的,它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修高架桥在城市空间结构上有一些弊端,也会影响城市景观。但是没有办法,不修的话又满足不了市民对城市道路的需求,所以还是要适当地修。

  记:经五路、纬三路等道路单行的措施一推再推,为什么?

  赵:阻力很大,但我们还是要推行,今年一定要实行。

  现在我们的交通不畅通,很大程度上是“微循环”不畅。大城市部分道路实行单行是免不了的。香港的交通解决得好,很有效率。实际上香港有很多地方不能停车,很多道路要单行,所以它的“微循环”很好。司机把人一放,他就转圈去了,转完圈回来再接你。我们也可以多向香港这样的城市学习。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