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最近,郑州市政府正集中建设一批城市景观雕塑,其中一座名为《金色的梦》的雕塑,造价200万元,有关方面要以5万多张、约1公斤重的金箔“贴身”,在市民和网友中引起轩然大波。昨天傍晚郑州市政府已叫停该贴金项目。
雕塑将贴五万张金箔 1月18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如意河畔,20多米高的雕塑《金色的梦》仍被脚手架包裹着,九组“U”字形体叠加而成的麦穗造型的不锈钢主体已完工,工人正在进行表面处理。郑州市城市雕塑建设项目部证实,《金色的梦》是郑州市政府投资200万元建设的大型雕塑,以金色茁壮的麦穗,意喻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按照设计,将用5万多张、重约1公斤的98%的金箔贴覆,金箔价值达22万元。
>>设计
公众指责财政摆阔 此消息一经网上披露,立即引发公众关注,质疑声几乎一边倒,网民丁利明在大河网刊发评论《“金色的梦”是一场“金色的梦魇”》,引来大量跟帖。丁利明认为,城市形象内涵极其丰富,雕塑贴金提升不了郑州的形象。郑州在全国大城市中并不算“显贵”,却非要将公共财政花在摆阔、贴金上,不能不说决策者的思路偏离了以人为本、城建为民的正确轨道。
>>质疑
是否列入财政预算 记者在郑州街头随机采访,一名姓周的市民说:“没必要花那么多钱贴金箔吧,我们欢迎雕塑美化城市,反对的是不顾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另一名姓杨的市民说:“拿纳税人的钱,在城市雕塑上贴金,这笔开支是否列入财政预算?是否经过人大同意?是否经过纳税人的同意?”
除了讨论雕塑该不该贴金之外,更多公众把目光盯在公共财政如何监管上。一些郑州市民和网民表示,如果是个人或企业投资建设的雕塑,就是用金疙瘩咱也没意见,政府如果乱花纳税人的钱,百姓就得说点什么了。郑州城市建设乱花钱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一些城市主干道人行道的地砖,平均两三年换一遍,一些路灯、信号灯更是更换频繁,同雕塑贴金一样,这些都是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
>>回复
贴金是艺术的需要 就雕塑贴金箔一事,记者采访了郑州市城市雕塑建设项目部有关负责人。据了解,该项目部直接隶属于郑州市政府城市雕塑建设领导小组。项目部负责人孟祥岭介绍,城市雕塑是公共环境中最富人性化的要素,是体现城市品位和精神风貌,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郑州市城市雕塑起步较晚,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郑州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依据这个规划,2008年以来,郑州市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集中建造了23座城市雕塑,《金色的梦》是其中之一。
决策程序完全合法 对于群众提出的种种质疑,孟祥岭说:“我们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力争把每件雕塑都做成郑州城市的闪光点。每件雕塑建造的全过程都经过了合法的程序。”
另据项目部工作人员冯银安介绍,这批雕塑从2008年初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作品;2008年8月邀请全国知名专家组织评审;2008年9月评审结果出来后,雕塑的小样曾在商都艺术馆向市民公示了一周;按照年度城市建设计划分批制作,每件雕塑制作单位的确定都采取了公开招投标的办法。
对雕塑《金色的梦》贴金箔一事,冯银安解释说,其实早在此项目制作招标前,项目部与设计者——深圳南山雕塑院院长张树国先生就反复研究过,曾设想过以铜铸、镀钛合金等工艺替代贴金箔,但是,要么工艺达不到,艺术效果出不来,要么造价更高。最终确定最优方案为贴金箔。
“对于市民的质疑,我们感到很委屈。”冯银安说,工程按规定走了程序,没想到群众还有这么多意见。她说,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老百姓有各种意见也是正常的。但是,目前也不能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就把工程停下来。半拉子项目会造成更大的浪费,使原本的艺术精品变为城市垃圾。
政府叫停雕塑贴金箔
1月19日傍晚,郑州市政府新闻办通报,立即停止城市雕塑《金色的梦》表面贴金箔工艺,改用其他工艺措施完成剩余工程。
通报称,1月4日以来,新闻媒体对《金色的梦》表面贴金箔进行了报道,不少网民对《金色的梦》表面贴金箔提出异议。郑州市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考虑到目前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实际,考虑到还有诸多民生工程亟待解决,决定尊重广大网民朋友的意见,停止《金色的梦》表面贴金箔工艺,改用其他工艺措施完成剩余工程。
郑州市新闻办表示,欢迎广大市民和网民朋友继续参与和监督郑州的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多提好的意见和建议。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