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阁小区将“自管原则”放在醒目位置。本报实习记者李森摄
业主大会没有法人资格,在业主与物业公司频发冲突的情况下,业主如何参与小区管理,保障自己的权益?在这方面,海淀品阁小区正在探索一条新路,小区业主们通过入股组建服务公司自管社区物业,账面上不仅出现盈余,还兴建了19个项目,小区运转平稳有序。
前来学习取经者络绎不绝,宣武区馨莲茗园就是其中之一。但3年来,经历自管和传统物业管理的两次博弈之后,该小区的自管之路仍不平坦。目前,在本市可谓自管成功者,仍然只有品阁一个小区。
一个能给业主带来实际好处的管理模式,为何难以推而广之?
品阁破茧
走进位于海淀区交大东路36号的品阁小区,问物业公司办公室在哪里?保安说,我们没有物业公司,只有业委会。
以业主自管物业而闻名的品阁小区,在很多居民和工作人员的眼中,业委会已经与物业合二为一了。这一状况,源自多年前的一场变故。
小区创立之初,品阁小区和众多小区一样,有开发商聘请的物业公司。2006年9月,一直矛盾重重的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矛盾激化。一天,物业管理公司突然以“无法继续支持公司运转”为由宣布撤离。一夜之间,保洁、保安全部撤走。
垃圾无人管、大门没人看……业主邵里庭说,业主们都着急了,找他一起想对策。
此前,因开发商延期交房,业主与其展开谈判。在邵里庭的带领下,业主们获得了赔偿。其后,在一系列维权活动中,邵里庭都“首当其冲”,渐渐成为小区“意见领袖”。这一次,业主们自然想到了他。
经过商量,邵里庭决定先留住两个人:一个保洁、一个保安。他的想法是,有了保安和保洁,小区的状况能先维持住。
面临此种情况,成立业委会成为广大业主的共识。邵里庭再次冲锋陷阵,38天时间完成业委会审批程序。
继续选择以前的物业公司?选聘新的物业公司,还是自管物业?这一道选择题摆在了全体业主面前。邵里庭说,其时,他们也试图找物业公司来管理小区,但谈了几个,都没谈拢,“他们嫌我们小区太小”。
最终,业主们选择了自管。经过多次劳心劳力的维权之后,他们想试试新的方式。
2007年6月29日,北京三自品格社区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注册成功,148位业主成为股东,邵里庭成为公司总经理。品阁成为本市首家业主自管物业的小区。
在面临无人管理的困局中,品阁终于破茧而出。
物业费黑洞
“三自”是品阁小区物业自管的一个原则,即自愿、自管、自律。邵里庭说,与“三自”并列的是“三群”——群策,多数决定;群力,共同参与;群益,权益均等。
邵里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人定岗。新“物业”只有6个半人,两个门卫、两个保洁、两个维修工,业委会专职秘书兼出纳,算半个。前物业公司时期,仅办公室人员就有7人,全部工作者有21人。
自管后,很多原来被物业公司以专业为由而觉得难办的事,变得容易解决了。
原物业公司撤退时,一套报价70万元的小区监控系统被毁坏。自管后,小区业主、从航天部一研究所退休的李姝君,自告奋勇担起了重建的任务。她找来搭档,只花了不到两万元就重建小区监控系统。
在自管的情况下,业主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院内种起了花草、一个新自行车棚搭建起来、一个新金鱼池也建好了……至今,小区兴建了大大小小19个项目。做这些事情的,除了服务中心的6个半人,还有大量业主。比如,小区里的绿化和鲜花,社区服务中心只花钱买了10棵柳树和10棵龙爪槐,其他的都是业主的捐献。
因为自管,业主们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邵里庭说,小区原有4部电梯,多数时候只开两部就够用。于是,业主们一致决定关停两部电梯。邵里庭说,过去老物业是按照电机的额定耗电×24小时收费,一年下来一部电梯得交5万多元,现在4部电梯只用4.5万元。
在社区变美、环境变好的同时,业主们的物业费逐年减少:2006年老物业在时为2.74元/平方米,2007年降为2元/平方米,2008年降为1.8元/平方米,2009年降为1.6元/平方米。与之对应的是,物业交费率由老物业时的40%左右上升到84%,进而稳定在90%以上。
去年元旦前夕,业主赵先生匆匆赶来交物业费和停车费,被邵里庭批为“不够积极”。交完费后,邵里庭送了他一本邮册,上面有品阁小区被评为“魅力社区”的照片。
赵先生说,每个季度,服务中心都要公开账目。这样,交了物业费,服务中心做了什么大家都很清楚。此前,赵先生所住的小区,物业交费率不到50%。
“老物业收2.74元/平米还说没钱赚,但是我们的实践显示,现在收1.6元/平米完全可以维持运转。”邵里庭说。根据3年来的经验,即使按小区60%的物业费交纳率来算,平均每月差不多能收3万元,一年物业费加上电梯广告费1万多元,刨去一年支出30万元,还能有5万元左右的盈余。由此可见,如果按2.74元/平米收物业费,其中的纯利润空间有多大?
拷贝之难
新物业公司,业委会主任于明哲称为“业主自己的公司”:注册资本金用的是小区的公共收益,股东是全体业主。公司为集体性质,由业委会主管。
对于盈余,品阁小区经业委会讨论通过的方案是“三三制”原则,1/3奖励经营者和工作人员,1/3用于小区建设,1/3充抵业主第二年的物业费。
宣武区馨莲茗园小区拷贝了这一原则。邵里庭当了该小区自管的顾问。
去年,因在物业费收缴、业主公共收益支付等方面出现矛盾,馨莲茗园业委会决定不再和三和物业续签合同。当年7月,小区召开业主大会,业委会得到了超过70%的业主投票,获授权组建馨莲茗园物业公司,对小区物业服务实行“自管”。
对于新物业公司,业委会主任于明哲称为“业主自己的公司”:注册资本金用的是小区的公共收益,股东是全体业主。公司为集体性质,由业委会主管,部分服务人员也是业主,但涉及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是外聘的。
去年10月28日,馨莲茗园正式进入自管状态。年底,业委会在业主论坛上发布了新年献辞,总结自管成就:10月成功接管全部物业服务,真正实现了业主自管。目前,小区供水、供电、燃气、电视、通信、供暖、卫生、保安等物业服务工作都在正常运转;12月,业委会在宣武法院赢得了小区地下停车位和锅炉房的权属官司,业主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新年献辞下面,有几条业主反映问题的帖子。其中一条写道:暖气不如以前,在家要穿毛衣;安保也不如从前,前两天出家门居然看见墙体上面有手写的小广告!
1月24日,小区自管已近3月。于明哲对自管的评价是,“刚刚运作起来,肯定会出现矛盾和问题”。
这是馨莲茗园小区第二次和自管联系在一起。2007年,因物业突然撤离,业委会曾组织业主自管小区,但仅持续了10天。因交接不畅,产生了水、电、气采购难等问题,停水、停电、停电梯事件接二连三发生。之后,小区聘请了三和物业服务公司,直到2009年不再续签合同。
于明哲说,在自管之前,业委会和物业是一对矛盾,自管之后,这对矛盾没有了,但肯定有新的问题和矛盾。对“新的问题和矛盾”,他欲言又止。
他说,业委会马上要换届选举了,小区的物业管理以后怎么走他不好说什么。业委会成立物业公司,就要对它监督和管理,权力和责任更大了。作为业委会主任,担子自然更重了。“我是有工作的人”,言谈中,于明哲萌生退意,“我在考虑还做不做了,是不是要交给更合适的人做?”
利益和能人之外 自管的成功,还需要至少两个条件:强人、能人领袖,有公益心、愿做奉献。
馨莲茗园只是品阁的学习者之一。邵里庭介绍,北京已有120多个小区到品阁交流学习,外地有40多个小区。付诸行动的除馨莲茗园,还有水清木华小区,道路同样不平坦。小区业委会顾问陈立柱说,试点以来,很多业主有不同意见,目前业委会已完成改选。
一个能给业主带来实际好处的管理模式,为何难以推而广之?社区问题专家舒可心说,业主自管的模式在台湾比较普遍,占40%多。但这些小区有一个共同点,平均只有60多户。此外,自管的成功,还需要至少两个条件:强人、能人领袖,有公益心、愿做奉献。
作为服务中心总经理的邵里庭,业委会原本开出了4500元的月薪,但他主动提出降到3000元。而他做顾问的一个小区,其物业公司总经理的年薪为15万元。邵里庭的解释是,他退休了,也不缺钱花。
舒可心问:邵里庭是能人、强人,不多拿钱,业主们信任他,邵里庭不管了,谁管?给他一个2000多户的小区,邵里庭怎么管?
利益之外,需要公益;能人之外,需要制度。面对类似的质疑,邵里庭说,要搞服务标准化,建立发动业主积极参与的机制,这样有没有老邵都行。对于大小区能否自管,他打了比方,小岗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只有18户,后来怎么扩展到全国?
邵里庭说,业主自管只是物业管理的模式之一,不同小区可以选择不同模式,甚至不同的服务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模式,保洁、保安可以用酬金制,承包管理;电梯、电等交给专业公司管理;小区财务等由业委会自主规划管理。
传统的物业管理是利益驱动型,业主自管不但需要公益,同样需要利益驱动。而在利益面前,谁来监督物业?如果靠业委会,那么谁又来监督业委会?仅靠业主个体,显然困难重重。对于这一情况,北京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一个方法——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对物业费进行测算;在发生矛盾时,第三方对小区物业服务质量进行测算。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张农科表示,第三方监管制度今年将在全市小区推开。这一制度能否解决目前的问题,还需要观察、考核、试验。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