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省人大代表即将赴穗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
老百姓“被内需”
代表有话说
即将离深赴会的省人大代表们信心满怀,表示要为广东省的发展建言献策,要为深圳的发展鼓与呼。
本报记者蔡志军摄影报道 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简短欢送仪式,为赴广州参加即将开幕的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在深省人大代表们送行。在深省人大代表们信心满怀,表示既要为广东省的发展建言献策,又要为深圳的发展鼓与呼,使深圳的发展能够得到省里更多的支持。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华楠,副主任邱玫、周光明、陈治华、及聚声等出席仪式。
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将于1月29日开幕,深圳代表团共有27人,其中在深省人大代表22人。
尽管是匆匆赴会,但是省人大代表们早已心中有数,准备在省人大会议上提出一系列建议。他们的关注点很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上。
GDP增长了,老百姓收入下降了?
来自深圳大学的省人大代表关志钢教授一直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现在GDP增长目标保住了,但是老百姓的生活是否真正改善了呢?
“我感觉,当前的GDP增长,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改善总是有点背离,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关志钢说,由此应该考虑我们的民生指标是否应该调整一下,要更多地强调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志钢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绩效工资改革并不意味着要涨工资,但绝对不能使人们的收入降低。实际上此次改革使老师们的实际收入下降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最终受害的是孩子们,是我们的教育事业。”
关志钢进一步表示,在老百姓实际收入没有增长或者增长不多的情况下,政府强调的拉内需就显得有点空,老百姓“被内需”的现象出现了,这显然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行为。
民办学校能否被政府收编为公办学校?
张志亚是我市两位农民工代表之一。“作为劳务工代表,当然关心的是劳务工问题。”张志亚笑道,去年他关注的重点是劳务工的培训问题,今年他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劳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
张志亚说,劳务工除了自己的收入外,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了。而劳务工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建设也离不开劳务工的下一代。而现在,劳务工子女得不到教育保障,因为得不到公平教育的机会,心灵受到扭曲伤害,将来长大成人对社会和谐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张志亚做过一番调查,发现公办学校能够提供给劳务工子女的学位非常少,大多数劳务工子女只能在一些教学质量不高的民办学校就读。“如果能把一些办得较好的民办学校收编为公办,提供给劳务工子女的学位不就大大增加了吗?”张志亚建议政府认真考虑对民办学校的收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