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川会后与代表握手打招呼。 本报记者张斌摄 |
马振川当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将辞去市公安局局长一职
本报讯(记者郭爱娣)昨天,马振川当选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当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马振川还将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辞去市公安局局长职务的请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相应规定,北京市人大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同时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这意味着,当选常委会副主任的马振川不能在“一府两院”兼职,随后他将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辞去市公安局局长职务的请求。
■人物
他为奥运和国庆保驾护航
他在公安战线战斗了45年。奥运、国庆60周年等大型活动中,他承担着关键的任务。
但在媒体报道中却鲜见其身影。
两三年来,不多的有关马振川的报道和奥运有关。
2008年6月,马振川出现在奥运安保突击队的成立现场,这支名为“蓝剑突击队”精英队伍在奥运会期间承担了最艰巨的反恐处突任务。
对于奥运安保,他有自己独特的安保理论。马振川用“沙堆效应”来解释打击犯罪与奥运会的关系:“如果沙基小了,沙尖就低了。社会治安也一样,治安案件少了,刑事案件就少了;一般的刑事案件少了,大案要案就少了;而北京平安了,奥运会也就安全了。”
说起对马振川的印象,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称“马振川能用很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给民警们讲什么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该记者回忆,有一次在会议中心,马振川以治安案件为例,讲怎样判定谁的损失更大的问题。他打比方说,一大款丢了一辆价值100多万的大奔。
可大款还有别的车开,虽说他丢了一辆大奔,损失了100多万,但他的生活可能不会受到多大影响。
但老百姓就不一样了。老百姓丢了辆自行车,车可能才一二百块钱,但每天上班、送孩子、买菜都靠这辆车,生活会受很大影响。
因此,马振川得出结论:“谁的损失更大,是不能用大奔和自行车的价值来界定的。”
2007年,在其任市公安局局长期间,北京市刑事案件发案增幅与上年同比回落了5.9%,发案增幅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马振川简介
马振川,男,汉族,1949年11月生于北京,15岁入公安学校。曾任户籍警、治安警、刑警。
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副局长,北京市密云县公安局局长,北京市公安局五处处长,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局长,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书记、局长,武警北京市总队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
2004年4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武警北京市总队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
据市公安局网站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